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曹村-曹豳-6-林初兴编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287 次更新:2023-10-10 举报

曹豳《春暮》赏析

刘文泰


【原作】

    [宋]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

    荫:有的版本写作“阴”或“茵”。

    冉冉:形容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样子。

    天涯:犹天边,极远的地方,此处指大地。

    无声处:指黄莺不再叫时春光已老。

【古诗今译】

春光已逝,春花凋零,门外,路人早已不去关心曾经争艳一春的它们了,唯有阳光下依旧浓绿的树叶与凄凄芳草,还悄无声息地绿遍原野,一直延伸到远方。林间曾经婉转啼唱的黄莺也歇息了,随春逝不知所踪,唯有池塘草丛的青蛙,鼓噪着宣誓,它才是下一个季节的主角。

【作者简介】

   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南宋瑞安曹村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隆兴府靖安县主簿。官累至左司谏。为官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形象。

【诗歌素描】

诗歌是描写暮春景物的经典之作鲜花败落,大地上已换上万木葱茏;莺歌歇,青草池塘已取代为蛙声一片诗中所蕴含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一种孤寂中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情感变化,是此诗最值得仔细体味的地方。

【与你共赏】

晓畅直白的语言 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以通俗晓畅、痛快淋漓的新语感,为诗人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的突破口,可谓是给诗歌另辟蹊径全诗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堪称是诗歌中的精品。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然而在这首诗歌的语言,却不会让人感到苍白生硬和淡而无味,相反,晓畅直白的语言,把暮春近夏时节乡间繁盛和热闹的景象表现得格外生动传神

两两相对的意象  前后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描写春暮时节的景象。前两句通过视觉描写了无人问津的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浓绿的树荫和青青的芳草绿遍乡野的情景;后两句是就听觉角度来写春末夏初时的内心感受的,通过听觉描绘了林间黄莺收敛了往日的欢歌离开山林,取而代之的是池塘青草丛那有着浑厚的叫声的青蛙。视听交接,意象组合,近似之中求变化,给读者展示一幅生动、清新、明快的风景画,诗中洋溢着一种恬淡的情调和活泼的生机。

含蓄隽永的意蕴  前两句中诗人没有直接描绘春天如何残败,落笔只好似蜻蜓点水,以一个具有季节特征的“落花”一笔带过,春残何如?给人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接着又以“绿荫冉冉遍天涯”言此意彼,反衬春的背影远逝,因为,“绿荫冉冉遍天涯” 的情景只有春末夏初才有啊!更意蕴无穷的是,“绿荫”既然已经绿透了“天涯”,那自然无人在意门前曾经争艳如今红颜憔悴老去的“落花”了。后两句中的“无声处”三个字,含蓄表现了春的主角黄莺收起了歌喉,弃林而去,带走了昔日的悠扬婉转,带走了山野的明媚的春天,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和领悟到这一切在诗人心中留下的那一抹无形的淡淡的哀愁,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正当唏嘘之际,诗人笔锋一转,在末句中抛出“靑草池塘”之蛙,也只白描式的用一个“听”字,带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春末过后,蛙声如潮,随处都可以听到浑厚的交响,那将是一番怎样热闹的场景啊!带给读者无限思考的空间——尽管美好的春天逝去,但是喧嚣的夏天已经来到了人间,这是季节的更替,这是自然的规律,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还是着眼现实,面向未来吧!真可谓是哀而不伤,哀中现喜,情感细腻,跌宕起伏!

诗歌蕴含着作者因春光消逝后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初夏来临淡淡的喜悦之情。本诗哲理意蕴深厚,那就是:尽管美好的春天逝去,但是喧嚣的夏天已经来到了人间,季节的更替,自然的规律无可抗拒,好好把握住今天,胜似若干个昨天,同时,人不能总是活在记忆中,还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吧。

(原载《语文周报》)

 

上一篇: 曹村-曹豳-5-林初兴编

下一篇: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