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染坊保卫战
红色历史故事
刘染坊保卫战(文/丰万华;图/刘淑敏)
(根据战斗亲历者陈志富、付玉申和看守陵园江国志老人的访谈记录整理,部分数据资料来自网络)刘染坊保卫战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从战斗开始到我军取得胜利,只用了七个多小时,彰显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这不仅是整个淮海战役中的一个战场缩影,也是解放战争中众多战斗中一次非常成功的典型战例。
背景介绍:1947年7月,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10月,豫皖苏六分区成立,先后组建成11团和12团,作为开辟、巩固六分区的主力部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性内,六分区通过发动群众,打击伪顽势力,先后建立了涡蒙、阜北、涡阳、蒙城、凤台、阚疃、怀远、颍上8个县政权,使敌人失去了可供盘踞的地方和与我作战的能力,引起了敌人的极度恐慌和不安。特别是1948年4月初,国民党新编74师由蒙城向阜阳师部运送武器装备途经利辛集时,遭到六分区11团的伏击,被烧毁军车12辆,缴获18挺机枪、200余支步枪、10万多发子弹,且切断了蒙城至阜阳的交通运输线,使敌人十分恼火。为此,敌新编74师便向董集、望疃派驻了一个加强营,并由保安团配合,伺机向我武装部队进行报复。
战前驻防:1948年4月17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区11团(曾用龙山部队代号)按照六分区电令北返,打击敌新编74师,以配合华野大军即将开始的豫东战役。部队奉命由阚疃集附近出发,拂晓抵达刘家集一带宿营,团部驻戴庄,一营驻刘染坊,二营驻刘集,三营驻江寨。
是夜,该团越过阜蒙公路董集附近时,侦察员窃听到国民党新编74师驻董集的电话联络,然后切断了电话线。敌人发现电话线遭破坏,疑是我军地方小股武装所为。于是,153团副团长电令集中董集、望疃据点的一个加强营及保安团共1200余人,凭借人多武器精良,沿着东柳沟向北搜索前进到达后徐桥,保安团发现刘染坊有11团驻军,便将加强营屯驻后徐桥。命令一个加强营占领后徐桥、分兵一部分和保安团作防御三营、进攻二营、企图主攻一营。11团首长观察敌情后,立即命令部队从三面阻击敌人。
战斗经过:此次战斗的主战场,位于在徐染坊和后徐桥庄之间。上午10时30分,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向一营驻地刘染坊实施试探性进攻,第一次出动60余人,第二次出动100余人,均被一营诱近阵地前沿,以短兵火力击溃。双方交火后,11团领导当机立断,作出“坚决阻击、打退敌人进攻,相机反击、力求全歼敌人”的作战方案。然后派参谋长冯韬到刘染坊指挥一营加强正面抗击力量;派副团长孙绍先到三营加强右翼火力,支援一营正面抗击。
当时全团共有1800多人,团部直属一个警卫连、一个特务连、一个骑兵连以及政治处、供给处等编制。在团司令部统一指挥作战时,团长郝洪基、政委刘洪阳、副政委徐爱民坐镇团部运筹全局、统一指挥,协调各营行动,并联系地方武装,组织后勤供应等工作;命令二营、三营、骑兵连伺机出击包抄。
战斗打响后,当时的刘家集区委,发动地方干部和群众,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救运伤亡人员。地方上的支援和帮助,极大地鼓舞了我军指战员们斗志,他们越战越勇,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下午15时,敌人在猛烈炮火下出动300余人,向一营阵地发起强大进攻。为牵制敌人,保障全团不受损失,在营长王洪英、副营长王桂泉的带领下,坚守阵地,寸土不让。副营长王桂泉身先士卒,每次反击敌人都是冲锋在前,接连夺回敌人两挺机枪,后不幸中弹,光荣牺牲。
下午16时许,我军预计敌火力消耗殆尽,便组织了反攻,火炮、重机枪猛烈向敌开火,组织全线出击,敌见我火力强大,惊恐万状,准备逃跑。团首长抓住战机,命令二营从刘家集出发,经后张、徐染坊东向南进攻,插过后徐桥截断敌人退路;三营和骑兵连分别同时从江寨、田庄经刘染坊西边和南边经前徐桥向后徐桥实施包抄出击,骑兵连经刘庄、陈营、武土楼、侯寨截断敌人逃回董集据点的退路;一营由刘染坊开始正面反击,最后把败退的敌人200余人包围在徐田。经过激战,又消灭了一部分敌人,敌副团长保安团长营长60余人则丢盔弃甲,仓皇向望疃方向逃去。
辉煌胜利:经过7个小时的激战,敌军惨败,我军大获全胜。此战共毙伤敌270余人,俘虏15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5挺,步枪150余支。当时住在蒙城的新编74师师长听到这个消息暴跳如雷,命令住辛集的一个团乘汽车火速赶来,第二天拂晓,这两千多敌人杀气腾腾到了一看,刘染坊及周围的几个村子空无一人。只好垂头丧气地将二百多具尸体拉到望疃东边汪庄户挖一个大坑埋掉了。
此次战斗,一营副营长王桂泉等56人英勇献身、光荣牺牲;营教导员戴春生、连长岳顺、连指导员刘万成、副连长李生光等百余人光荣负伤。刘染坊战斗,以我军取得辉煌胜利,敌人惨败而告终。刘家集人民热爱解放军,为前沿阵地送子弹,送饭,救伤员。战斗结束后,刘染坊人民用自家老人最好的棺材安葬烈士。刚结婚不久的刘奎民和妻子,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烈士身上,使在场的军民感动的流泪。
11团指战员在战斗中发扬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把个人生命和安危置之度外。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前线战场,军民齐心协力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猖狂进攻。
祭慰英灵: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83年利辛县人民政府在刘家集南头建一烈士陵园,1999年利辛县政府决定将陵园迁移现址。该烈士陵园被列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广大干群和青少年学生前来凭吊祭扫,缅怀先烈。
在刘染坊村的在一座座农家小楼旁边,保留着几间低矮的土墙瓦顶旧房子,是当年的战斗遗址。房子前面,竖着一块“刘染战斗指挥部遗址”碑记。碑记前的空地上,是一组解放军战斗雕塑,这些雕塑造型各异,有的在吹号,有的在投弹,有的在射击,此时此景,仿佛耳边呼啸着枪炮声、喊杀声……
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开始分别安葬在刘染坊村,其中路集牺牲20余人,由于离家近,很早以前就迁回老家。1983年,利辛县政府在刘集西侧建起一座烈士陵园,烈士墓地从刘染坊村集中搬迁到陵园内。1999年,利辛县决定将陵园迁移现在的位置。
如今的烈士陵园,有的烈士遗骨已被家人迁回原籍,目前还埋葬着25位烈士。陵园四面环水,一座拱形石桥架在水面上,成为进入陵园缅怀英雄的唯一通道。路旁一座石碑,记载着当年英雄们浴血奋战的故事。
陵园内,到处干净整洁、庄严肃穆,烈士英灵安稳沉睡,旁边松柏守护。在陵园的中央,是一座纪念塔,纪念塔正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英雄光辉永放光芒”,塔基的几幅浮雕,向世人讲述着解放军踊跃杀敌、群众全力支前的故事。
负责看守陵园的江国志老人是一名复员军人,守护这些烈士已经四十多年了。他一开始就经常给散埋的烈士墓进行看护,直到后来建起“刘家集烈士陵园”,以及新落成的“利辛县城北镇烈士陵园”,他一直不离不弃地守护着,并且和很多烈士家人保持联系。他目前最大的遗憾是,还有十几位无名烈士,一直没有找到他们的家人。他表示:一定坚持到最后,今生今世会一直陪伴着这些烈士们。
注:网查,此次战斗(当地称之为“战役”)发生时间另有1948年5月11日之说,存疑。
下一篇: 七律 中秋国庆明珠靓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