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古民居
川北古民居
翟 峰
从公元前314年开始,历代帝王便把四川北部广元市(古称利州府)、剑阁县(古称剑州府)等视为统辖西南的要地,或建府第、或修宅居,这些古城及其民宅建筑对宋、元、明、清的城市布局和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并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风貌,成为了我国古民居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当众多中外游人游览了四川北部广元市境内的一些古民居后,皆不由得发出了由衷地感叹:“川北古民居:真可谓是一则流传长久的独特故事!”
的确,川北的古民居是有其独特魅力的!
在川北古民居群宅中,有始建于唐,重建于明,碧瓦朱檐,气势壮观的;有始建于唐,重建于元,古朴典雅,技艺精湛的;有独具“明代的疏朗淡雅韵味”的,亦有别具“清朝的精美繁多特色”的……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完整,确为国内罕见。
这些古民居构形新颖,此中,不仅既有重门通衢的四合院,又有曲廊回径的居宅群;既有八字垂檐的院门通,又有幽静深院的邻里情。而且,这些古民居大多装饰图案别致,用料考究独特,雕工精当细微,表现了高超的居间工艺水平。
如广元柏林沟古镇,始建于西汉,由于地势偏僻,交通蔽塞,古建民居保存完好。现存有石板古街500余米,街道两旁穿斗结梁的古建依旧,蜀道风情尚存,堪称遗留在世的川北民居之标本。
徜徉在古镇的石板古街上,似乎时光回溯。
古镇北端,有东汉名刹广善寺,保存有完好的国家珍贵文物“九龙碑”及清代木刻“五福临门”、乾隆壬戌碑记等重要文物;古镇之中,则有一座3层高的木质阁楼奎星阁耸立街间;古镇沿街,则有古寺、古楼、古民居、古树为伴。
古镇不仅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也让懂得审美的人心存感激。
2013年,著名导演毛卫宁执导的30集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就是在这里取景的。毛导曾感叹道:“柏林沟古镇风景秀丽,原生态古建筑众多,是我见过保存最完整的川北古建民居,很有时代特征。”
正是蔚然古风留住了艺术的脚步,重塑了历史风貌。
广元人敬畏历史、尊重传统。近年来,广元市剑阁县修复川北古民居,当年82岁的方金元就住在剑门关古镇上。
30年前,方金元与家人把住了几代的木板房拆了,改成砖房。方金元对木板房感情很深,便把拆下来的雕花门窗保存起来。
当剑门关古镇恢复建设项目之一的民居改造工程启动这天,方金元看到他家木板房修复的图纸,竟然“跟60年前一样”,十分感动。
方金元早年曾在闻名遐迩的川北剑阁县汉阳镇石家大院居住过。
回忆起大院建筑的精美,老先生连连赞叹。据说,石家大院精湛的木雕始雕于唐、重修于元,古朴典雅。小四合院的木结构穿斗、双檩双挂、木柱檩梁、青瓦屋面,更是精美绝伦;屋内的窗棂全部为方形窗结构,雕花有鸟兽花卉、什锦嵌花等式样,各具神采。
石家大院建筑所用之材,大多就地取之。若是石料则取纯白色泽、组织细密、质地坚硬者,墙体选择红色粘土作为主料,配合石灰、河沙、瓦砾和柏木板。木料会选择周边山上的楠木和柏木等。
房屋的基石,皆是经过精工细凿,在两块石头的连接处刀刃很难进入。
房檐、斗拱、照壁、神龛、门窗等物件,除了造型逼真外,其构思更显奇特。
雕工行云流水、滑润丰满。细节中,镌刻出浓浓川北民居的古韵。
川北古民居独具的历史遗存和生态环境,反映了当地城镇化发展脉络与古代巴人的传统遗风,拥有科研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然而,因诸多原因,不少川北民居的生态景观渐渐有所毁损。
为保护川北古民居,笔者以为,既要立足川北习俗,又要规划打造川北古镇融人情味、乡土味、历史味、风光美为一体的“川北遗风园”,恢复、完善并充实起一系列具有明清风貌特征的山区古镇古宅古居。
正因川北古民居群宅既有唐代碧瓦朱檐、气势壮观的气派,又有元代古朴典雅、技艺精湛的典雅,还有明清时代淡雅韵味的疏朗,又因其分布广、数量多,更值得精心呵护。
川北古民居是一首历史的诗篇,是一幅立体的动人图画,是我国古建筑艺术中的一个精典,更是一则流传长久且独具魅力的老故事。
(注:此文2016年参加首届“大地文心——中国生态文学优秀作品”征文活动,入选由张辉主编、何建明作序、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的《大地文心——中国生态文学优秀作品集》。)
作者简介:翟峰系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人资环委委员,四川省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广元市第四、五、六届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 广元市第四、五届人大常委会城环资工委主任,并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曾先后聘为四川省立法咨询专家库成员、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曾获“中国绿色人物荣誉奖”,并获九三学社中央第二批“九三楷模”表彰;改革开放以来在二百余家报刊和网媒发表各类体裁的“正能量”文稿四千余篇;出版有《翟峰履职笔记》等散文随笔文集多部;主编有《情系青山绿水蓝天》等多部生态环境保护文集。
上一篇: 杨 颂 (现代新诗)
评论[18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