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寻找牡丹沟

作者:高原晨钟 阅读:414 次更新:2023-07-16 举报

                              寻找牡丹沟【散文】

                                      文/王世杰


        一个缀满了传奇色彩和在脑空间久已散发着温度以及闪着光亮的去处,可以让人为之魂牵梦绕并成为梦乡里乃至日后最熟悉的地域;一抹在无声地改善着人类生存质量的绿色,可以使人的心灵在不觉中变得碧透、纯净和让生活缠满幸福与安逸;一段感受良多的经历,可以添加记忆的页码和经久地调动着人的心绪。说起富县的牡丹沟,自古就声名斐然,不时会出现在当地人的口头或有更多人在闲谈叙话时会欣然流露出殷殷的倾慕之情。其实,尽管人们都知道辖区内有这么个美丽诱人的地儿,却因坐落于深山老林而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地走访过。当然我也不例外,在数十年前就有所耳闻,可因种种缘由一直没能前去领略过她的风采。

        记得还是在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根据自己所了解当地的资源情况写了一首《富县资源名产歌》的诗作,寄给了《陕西农民报》(今《陕西农村报》)。在很快被刊登之后,我发现文中竟然多了“煤铁陶瓷样样有,牡丹沟里花争艳”的句子,让我不仅吃惊和佩服编辑知识的渊博,而且从此得知了富县境内竟然有一个如此出名的牡丹沟,并在心里暗暗懊悔自己孤陋寡闻。至于牡丹沟的具体历史背景和确切地理位置,在那时虽经多方打问却还是知之甚少。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不能例外地纵入了茫茫人海,在纷繁的世事中疲于奔波,没有更多的闲情逸致去尽情垂享遍布富县的山水园林的大美风情,也就只能把牡丹沟作为一个美好的向往存置于记忆的深处。

        直到数十载后的近几年,因为有了些许的闲暇时间,我便刻意地打听到了牡丹沟位于羌村小镇采铜川里密林深处的大概位置。于是在五月下旬的一天,为了在山沟里行动方便,我选择骑摩托车只身前去寻找牡丹沟,想探个究竟。一路走一路寻问着,很快来到川道里最后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名叫后号的小村庄。据我遇见的唯一一位中年妇女含糊地介绍,说牡丹沟在后沟七、八里处,但自来到这个村子二十多年只是听说而从没有去过,仅能知道的是顺着右手那条沟往里面走,具体在什么地方无法说清,而能道明的是这么多年不断有人进去找寻野生牡丹,挖回去栽植在自家院子内外。想找个向导吧,她又说村里年轻一点的人不是外出打工就是下地干农活去了,家里仅剩下了老人和小孩。无奈,我想既然来了,就只有循着大方向去碰碰运气吧。

        走过了一段庄稼地边凹凸崎岖的小土道,便进入了稍林地带,前行的路已经没有了规则,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疙疙瘩瘩,磕磕碰碰,让我在心里默默念叨这分明是考验骑行技术的地方。经过小一阵子颠簸,约摸走了距后号村有四、五里后,林子渐密,空气也凉爽了许多。可是路就更难走了,不得不甩下摩托车步行。举目看看前面沟底和左右山体,各种树木林立并郁郁葱葱,给我的感觉已经来到森林的腹地。越往前走树木越是密实高大,天空被树木枝条割成了一绺一绺的蓝色绸缎,斑斑驳驳的金色光束,只能挤过枝叶的缝隙散射进来,在地面上绘出无数醒目的亮点。再往里走相似的岔沟越多,因为没有任何标志,心想要找到或确认牡丹沟恐怕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走了很长一段左一脚右一脚、深一脚浅一脚的林间小道,进了不少比较大的拐沟,遗憾的是,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我最终无法确定究竟哪一道沟是牡丹沟。不过我认为肯定已经走进过心中的那个目的地,只不过未识真面目罢了。根据以前附近村民的说法,牡丹沟里的牡丹花已经被挖得剩余不多,再则这一道沟挨着一道沟,对于不知其确切位置的人来说很不容易找得到。因为每条沟里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标志,都是一样生长着茂密的森林,都是一样谷底有人曾经踩出的路径,都是一样像画卷似地美轮美奂。看来,是我临行之前把问题想得简单了。其实,这对于失望惯了的我来说,并没有过分地去耿耿于怀,毕竟牡丹沟还真真地就在这个区域,下一次来时找一位向导,就一定能够如愿以偿了。再说寻寻觅觅不正是人生路上的一门必修课,哪有事事都可以完满无缺的呢?这次虽然有点儿不甚满足,但也不能说没有丁点收获,能够坦然地穿行于这能够让人心静如水的林荫之下,悠然地坐在柔草之上,随意地看着无尽的美景,专注地倾听时近时远时高时低的鸟鸣,惬意地呼吸着只有在这大山深处才有的令人爽透的清新空气,倒是觉得心情比任何时候都要愉悦与畅快。

        感觉走得有点儿太累,便坐在一棵像威武的战士一样矗立在沟渠畔、默默守护着无边森林的大树荫下稍作休息。随意看了一遍不远处似乎有点儿拥挤的树木,挺拔向上,严实地遮住了视线;定睛瞅了一下由近及远的小草,翠绿间点缀着一朵朵各种颜色的小山花,又有蜜蜂、蜻蜓、蝴蝶悠闲地翻飞,显得比公园里精心安排的景致更有几分迷人之处。这里的风景尽管算不上甲天下,却也让我恍惚觉得已经落脚到了意念中的世外桃源。微微的清风徐徐而过,顿感一阵轻松,浑身的疲倦早去了一大半。蓦然几声鸟鸣,打破了山谷里的沉寂,给四周增添了几许生气。这美得让人窒息的景物和自然环境,使我有些心情萌动,也有些抑制不住感慨和激动起来。倘若要说这山山岭岭上广阔的森林是天然“氧吧”,一点儿也不为过。

        面对这旷远的山野林莽和连绵起伏的群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淡,一山浓,那锦阳,那白云,那清风,那深荫,令我焉能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和如癫如狂?我情不由己扯开嗓子野声山喊,只觉得声音在谷间回荡,似乎瞬时变成了无数只小铜铃悬挂于树木枝稍之上,余音缭绕不散。我思衬着,如果能倚在巨树枝桠,定会做一个美丽的绿色的甜蜜的梦,一直梦到被秋娘有节奏有气质有分量的脚步声惊醒。

        人世间离不开可亲的草木,一旦拥有,就会有了层次不凡的生态,就会有了充满格调的生活,就会有了追求完美的人群。因而可以肯定地说,林草和人类有着过命的交织与情缘。绿色,象征着健康,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象征着和平。由于有了更多绿色的存在,才有了人们记忆画轴里最曼妙的风景,才有了人们感知中时光的倾城,才有了人们走向未来的淡定与从容。

        悄然地扭头回返时,注意到了先前急于往深谷走时没有在意的一片片白桦林。此时不由得想起在几十年前进沟砍柴、上山捡拾木耳或挖药材、采摘野果常常会遇到白桦林。因为白桦树飘逸潇洒,如楚楚靓女洁白的衬衣领子,有撩眼的白纸一样的树皮迎风招展。所以每次走进白桦林都会有一种新鲜柔和的感触,就连眼睛都要觉着比在其他树林里亮堂了许多。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对白桦林有了一种特殊的亲情与兴趣。这次的经历,也勾起了许多过去在葫芦河川深山浅谷进进出出大森林的往事,心头不免一阵阵微微发热。

        多少年来一直想走进牡丹沟,用自己的双眼认真看看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主要是我对关于牡丹沟那个凄美动人的传说,总是在心里放不下,并成为一种激励,给我以去那里实地观赏的思想冲动。据传,唐朝天授元年的冬天,草木枯黄,大雪纷飞,莹莹的雪景引起了女皇武则天的勃勃兴致,她诏太平公主伴驾,任性地饮酒赏雪,一时酗酒带醉,即笔写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需连昼发,莫待晓风吹”。旨要百花齐放,满园春色。而第二天唯独牡丹未能按时开放,引起了武皇大怒,遂下令放火,要把牡丹烧掉。奇怪的是牡丹虽已干枯如柴,却不肯燃烧自焚,坚韧挺立于烈火之中,不仅还阳返青,还破苞待放,方才免去了灭顶之灾。但最终还是因怠慢被发配到了河南洛阳。当时有个名叫向牡丹的宫女非常喜爱牡丹,怜惜之心一动,就偷偷地藏了几株。谁知被管理皇宫的昭容发现了牡丹有所短少,便差人到处寻找。偷拿皇宫的东西是会引来杀身之祸的,顿时让向牡丹万分惊恐。正在她心慌无主时,来了最知己的宫女阴若花。二人商议知其利害,便一同携牡丹逃离京城长安。可是她们像惊弓之鸟,只顾逃生,哪里有什么投奔之处,就漫无目标地向着北方逃去。有一天日落西山时分,她们二人在懵懂之中来到鄜州采铜川大山深处的待贤沟口,见高台上有一位和颜悦色、慈目面善的老翁,便打消戒备前去求食借宿。看穿了姑娘身世的老人顿生同情之心,给予了方便。而且最后在两位女子的叩请下,孤寡老人将其收为义女。从此,父女三人相依为命,勤劳度日,采集草药济世救人,同时精心栽培牡丹,使其繁衍得非常快,不久整个待贤沟就成了牡丹花的世界。每每到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满沟牡丹竞绽,洁白如玉,馨香扑鼻。更教人惊奇的是花丛中还隐现着一棵花大如同雕刻玉盘,叶大赛过鹅翎秀扇的黑牡丹。有时站在沟畔上会猛然瞧见,艳丽璀璨,婀娜迷人。可要去牡丹丛中细找却无任何踪影。人们奇异地称之为牡丹仙子。后经沧桑轮回和世事变迁,当地人为了纪念牡丹仙子,就将“待贤沟”改称为“牡丹沟”。

        这个感人的传说中曲折离奇的细节没有冗陈,我们知道梗概就已经会是神思心动了。至于传说中的故事是真是假难以考究,毕竟未见正史记载。然而牡丹沟因满沟牡丹出名的事实的确存在,当地有年长者说他们的祖辈曾亲眼见过牡丹沟开花时节繁蕊争妍、满沟溢香的情景。自古至今,牡丹沟这个特定名词也时有出现在文人学子的笔下,给了远近许多人以无尽的联想和憧憬。在那样远离人烟、极其偏僻幽静的地方,究竟怎么会有了整道沟数不清的牡丹花,并且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一景?由于史海深沉,我们无从所知。也许会有其他更加扑朔迷离的情由,我们今人谁又能够说得清道得明呢?

        没有找到这个神秘的牡丹沟,我便在回城的路上走走停停,以欣赏遇见的自然风景来弥补此行的些许缺憾。这一路除了看到重重叠叠山峦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以外,不时会有大小不一的鱼塘出现在眼前,碧水微波,绿树掩映,柔草依依,野花绽放,无不流露着无尽的生机与情趣。田地里偶有村民在不紧不慢地锄草,乍看就像是在画中一样,让我猛然间滋生出几分对这如诗的田园生活无限的羡慕与赞美。要说,只要心中有意和意中有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视野里就会处处是风景、处处是善缘、处处是感动。

        没用多长时间,我返回到了羌村的村口,不由得想再去看看诗圣杜甫一家人在唐时为躲避安史之乱曾经来此居住过的地方,便停了下来。在那古老的窑洞门前凝立许久,忽然又想起上次来此游览,听一位村民说他曾经在牡丹沟挖回几株野生牡丹,栽植于院子外面的空地上,当时还领我前去观看了一番。这使我一时来了兴致,不由自主大步流星来到牡丹花近前。恰好有几朵花开,甚是别雅和清丽。经过仔细端详,我发现这花儿竟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紫斑牡丹,令我兴奋不已。没能识得“庐山”真面,却见到了来自牡丹沟的牡丹,能看到花开更是一种幸事。同时,我不能不在心里嘀咕,为了美化自家的庭院,硬是把在原地生长得好好的牡丹挪走,改变了她们本来的生活环境,这种做法让人绝不可以认同和恭维。自古闻名遐迩的鄜州牡丹沟,就这样你几株他几棵地猎奇或作其他用途,致使繁花似锦、芬芳四溢、诱人探奇的胜景,委屈地成为了历史和人们记忆中的美好。

        在接续观赏了羌村的几棵列入陕西省古树名录的中槐,尔后我怀着复杂和浅浅低落的心情默默离去。可是,想再次去寻找牡丹沟的欲望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更加强烈。人世沧桑,在静寂的时光里,唯有这带着灵性的山水,方能洗去光阴的尘埃,方能抹去岁月的斑驳,方能拯救一个动荡飘摇的灵魂。

        恪守一份宁静,拾起一瓣嫣红。凝眸云影山光里,都是流年的韵脚。心中只要有个不愿丢弃的念想,必然会修得最终收获的笃定。这次虽然没能够如愿找到期盼已久的牡丹沟,可其实她已经神圣地进驻我的心里,碧叶在曳动着,玉花在开放着,馨香在弥漫着,随时让我误以为深陷了一个笼罩着神秘的梦境或者前世就已涉足过的那片似有印象的仙域。  

                                                   2020.6.28.             


        作者简介:    王世杰,笔名晨钟、高原晨钟;富县作协副主席,《洛滨文学》总编;曾在《解放军报》《人民文学》《诗刊》《农民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延河》《山花》《延安日报》《人民网》《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国家、省、市级报刊及网媒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随笔、评论等千余篇并多次获奖,大量文字因被转载见于全国著名和各大网站。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