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刍议“社会面治安防控”

作者:闫应科 阅读:435 次更新:2023-07-10 举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分局紧紧围绕省厅、市局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建设具有沈河特色巡逻防控体系、打造平安城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树形象、重实效,巡中防、巡中打,警情主导、打防并举,等级运行、动态布警”的原则,不断创新警务机制,取得了街面见警率大幅提高、整体防控效能明显增强和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的显著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强化一个中心建设。分局全面开展打造“老百姓身边的派出所”活动,区委、区政府给予大支持,投入专项资金在全区一百多个社区建设标准化警务室并招录辅警,为沈河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加强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全区社区警务室均达到了不少于15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具备合署办公条件的现社区进行了合署办公。同时,按照公安部的规范要求统一了外观形象和标识,室内三板一图(民警职责公示板、辅警工作职责公示板、治保会职责公示板、辖区图),室外三板一灯箱(治安形势提示板、警务室民警联系板、警务室标牌、警务室灯箱),实现警务室整齐划一;警务室民警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录音笔、手台及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齐全,警务室真正成为治安防控的最前沿阵地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二)加强社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各警务室通过搭建电子监控平台,实现了与派出所监控平台的联网,加大对社区治安的监控力度。另外,为加强社区内静态停车管理,专门请拨资金用于停车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区近五百个车库(棚)开展清理整顿。在社区增建视频监控探头二百多处,与社区“三张巡逻防控网”有机结合,防止自行车被盗案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安全感、安居感和满意度。

(三)规范社区警务室的运行模式。在每个警务室配置民警和辅警,要求工作日期间,各警务室至少保证1名民警和1名辅警在社区组织群众开展巡逻防控工作。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社区治安防控工作会议,通报警务区治安动态,向社区委员会汇报社区防范及为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广泛征求对治安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讨加强辖区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及提高服务质量的工作对策。

(四)完善社区警务室民警的管理。一是明确警务室民警的职能定位,实行警务室民警由社区党委与派出所双重领导制度,警务室民警兼任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和社区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兼任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和党工委委员。二是明确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对警务室民警的管理职责。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警务室民警的管理和考评,派出所负责业务指导。明确派出所所长、主管副所长以及警务室民警工作职责,制定工作制度,使警务室民警更加明确治安防控工作的职责、任务、目标和标准。三是明确警务室民警的政治待遇和经济补贴。四是明确对警务室民警的考核和奖惩,由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共同对警务室民警进行考核,突破以往由公安机关单一考核的固有模式,使考核内容更加全面,更具操作性,体现了民警“责、权、利”相统一的理念和“民意主导警务”的思想。

二、积极整合各类防控力量,全面打造治安防控主线。为最大限度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效能,我局通过强化一个中心建设,即加强警务室建设,以三条治安防控为主线,形成了社会面和社区的整体防控合力。

(一)最大限度地延伸街面巡逻防控触角在原有专业化巡防队伍的基础上,再组建“两防一打”三支专业队伍。一是组建电动自行车巡逻队伍。拨资金购置XX台电动自行车,组建电动自行车巡逻队,通过在全区主要街路、背街小巷等案件高发部位开展治安巡逻防范,与110巡逻、社防巡逻等现有巡防力量相结合,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二是成立辅警巡逻专业队伍。由巡特警大队牵头,组织辅警(每2人一组)按照全区巡段,在主要街路、重点部位开展往复式巡逻。通过辅警专业巡逻,不仅有效遏制“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而且有力压缩了犯罪空间,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成立打击现行犯罪小分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巡逻工作效能和作用,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工作要求,我局在直属巡逻中队中抽调骨干民警,成立若干个打击现行犯罪小分队。在打击“两侵”攻坚战役中,我局打击现行小分队在不到二个月时间里,共现行抓获犯罪嫌疑人几十人。

(二)全面拓展社区巡逻防控的覆盖范围。通过织密社区治安防控“三张网”,实现与街路巡逻防控全时空无缝衔接一是义务看家护院网。每个社区组织党员干部、离退休人员、低保户、社会志愿者等治安积极分子成立义务巡逻队,每天开展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遏制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二是专业巡逻防控网。由派出所组建社区巡逻队,每天利用警用自行车在无物业、开放式小区、无人看管路边停车场及周边开展往返式治安巡逻,实现专业巡逻防控的最优化。三是夜间机动巡逻网。由派出所组建社区专业巡逻队,利用社区巡逻车(中华轿车)每天在社区内巡逻;每台车配备民警和辅警,携带必要的防护装具及通信装备,沿指定路线或案件高发区域巡逻,坚持“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确保警灯不间断闪烁

(三)进一步提升了视频巡逻的实战能力。目前,我们已完成在所有派出所联网建立视频传输专网和架设视频监控显示终端,搭建三级监控平台,在社区警务室联网建立四级视频监控平台,将全区三千多个监控点位按辖区进行有效分割,使每个派出所或警务室都能实现对本辖区的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视频监控资源的实时监控率,使派出所、警务室的技术治安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把巡逻盘查核录贯彻巡逻工作始终,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对巡逻工作的认可度和主动性,也促进了巡逻方式方法的创新,为了提高盘查核录与现行犯罪的碰撞率。

三、以民意服务为导向,深入推进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为突出民意服务导向作用,通过积极协调,整合各类治安防控力量,形成具有沈河特色的治安防控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勤务动态响应机制。针对治安防控工作勤务变动频繁、调整节奏快、要求标准高的特点,专门制定社会治安动态勤务响应方(预)案,根据分局指挥中心警情发布结果,动态指导、调整全区防控力量投入。分局赋予各派出所勤务响应的自主权、警情等级升降的操作权和警力增减的调度权,确保勤务调整始终随着警情变化同步浮动。加强对“三高”(高发案地区、高发案时段、高发案类型)的防范控制,增强巡逻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巡、控、查、打、服一体化,形成常态化、全天候、无缝对接的巡控格局。二是建立层级治安防控责任机制。依托政府层级管理体制,建立四个层面的治安防控责任机制:区级层面,区里成立治安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协调相关单位开展治安防控工作,对全区治安防控“10个工作目标”进行组织实施和考核。街道层面,各街道办事处依托管理中心,建立相应治安防控组织机构,制定方案和设立专职人员,积极开展对各社区治安防控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考核。社区层面,建立网格化治安防控管理体系,明确网格长、楼栋长、单元联络员工作职责,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采集工作,建立治安防控基础台帐,组织群防群治工作。网格层面,充分发挥社区治安资源,设立楼栋长、单元联络员,开展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并将信息提供给警务室民警,保证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等治安防控信息按照规定时限登记、录入。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及责任查究机制。坚持以“四率”(警情下降率、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勤务落实率、盘查抓获率)为基本标准,同时与街道、社区考核相捆绑。在街面,以刑事警情、打击现行、见警率作为街面防控网主要指标;在社区和单位内部,以可防性案件发案、社区见警率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主要指标。同时,由区领导小组和分局组成联合督导组,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民警、辅警、群防群治力量以及巡逻车辆、装备到位情况进行督察,对落实不力的实施责任查究。(此文于2014年6月20日刊登在全省公安机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人民在我心中”<经验交流>栏目;作者/秦毅、编采/闫应科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