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老家那片田

作者:黄泽宁 阅读:414 次更新:2023-07-09 举报

        我老家在百色市田林县百乐乡板干村板干屯。

   走进老家,最引入眼帘的就是村边那800多亩的稻田。它将村寨紧紧围住,一年四季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描绘出老家最美的乡村水墨画。

    小时,老家落后,村民的生活非常困难。大人们一天的劳作除了在田里还是在田里,出了门“去看田”,碰了面“去看田”……村寨的田是多了,一年种了三季稻,只有牛屎马粪作肥料,村民又没有管理技术,产出的稻谷产量很低,每年上交口粮后,好的人家基本喝粥到年末,困难的人家一年最后两个月就断了粮,我父亲在外乡去做民办教师,只有母亲自己劳作,家中6口人生活,自然成了断粮户,每年母亲总望着农田叹气。

    当时家乡的田产粮产量低,大人们很是苦恼。但对于孩童的我们来说,每年春耕秋收都是“大丰收”。春耕春作,我们下田跟着犁田的牛屁股抓泥鳅,到准备扎秧的水田里找田螺;秋收季节,到收完谷子的稻田里挖黄鳝。每每此时,家家早晚饭都有炒黄鳝,田螺汤这美丽的菜肴,全寨弄里巷头一片浓味飘香。

      到了改革开放期,老家的田有了变化。小块田推平合成中块田,种田的肥料除了牛屎马粪外,增加了尿素、碳氨工业肥料,种子也变多了,秧苗壮了,稻子肥了,产量高了。村里人家有剩粮酿了酒,晚饭间有了划拳声。田里一年改种了两季,村里人不再那么累,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乡村振兴的今天,老家的田变化更大了,建成高标准农田。水泥路田间通过,引水水渠三面光, 科学种植稻田,一年一季稻,亩产1200斤,期间还利用稻田种上了蔬菜,形成了蔬菜产业,助农增收致富。一谈到老家那片田,村里人满脸笑容,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老家那片田的演变,就像“丑小鸭”蜕变成“小天鹅”一般,它见证村里人们生活从贫穷到富足的全过程,是一个完美的蜕变。

    

 

作者简介:黄泽宁,1970年出生,壮族,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就职于田林县教育局,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网》《中国文明网》《广西文明网》《广西日报》《右江日报》《百色新闻网》及《三月三》杂志等。

 

上一篇: 这段有点忙

下一篇: 七律·无花果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