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婺源 (八) · 儒商首村今何如
据载,思溪延村,在明清时期就是儒商笫一村了,因此,我们这次是必去的景区之一。
大清早起来,洗漱完毕,整好行装,我们又开始新的一天骑行了。清明之后的四月天,山区的春光正好,村庄是寂静的,田野是绿色的,河流是奔腾的,小溪是欢唱的,阳光是舒适的……
一路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呼吸着山村清新的空气,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看着青翠的山峦从身旁而过,心里总有一种张开双臂拥抱一切的冲动。
接近思溪延村时,就能看到村前的小桥流水,村庄掩映在绿树青山环抱中,零散的老屋组成的古村落升起了袅袅炊烟。游客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把整个静止的村庄变得活跃起来。
看那思溪和延村这两个秀丽的姐妹村,终于从薄雾中现出了她们蔓渺的身姿。徽派建筑黑白相间的风格和古老墙面上淡灰色的斑驳,在金色的阳光和绿色树丛的掩映下,远远看去如同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到达思溪延村的时候,已是上午11点了,只见空场上几只母鸡得意地捉着虫子,村庄如记忆中的一样美丽而宁静。刚下车的时候,就被堆了一脸笑容叫喊着“要小导游吗?只要5块钱!”的小朋友们吓了一跳。顿时我的脑海打起转来:我到外地旅游向来不喜欢请导游的,总觉得请了导游讲解固然可以增长知识,可是少了很多需要静静体会才能得到的东西。无论是宫殿、庙宇、古街、村落、还是山峦、流水、岩洞等,开发成旅游景点那是后来的事情了。我想,古人游遍名山大川,或登高望远,或临清流赋诗,那时哪有导游跟在身边呢!
走在村中的青石板路上,小路弯弯曲曲。小巷两边,马头墙高高耸立,门窗都是精美的木雕,上有各式精美的图案。庭院深深,由于高墙阻隔了阳光,民宅中多数是阴阴冷冷的,难怪是《聊斋》选中的摄影地,无需制造气氛就能感受到历史的诡异和沉淀。我心想,那些庭院中曾经演绎过多少荣华富贵或悲欢离合、才子佳人或倩女幽魂的故事,在这里又见证了多少家族的荣辱与兴衰啊!
明清时期,有着“儒商第一村”之称的思溪延村,现在怎么样了?眼前的一切,已从我想象中变成了朴实得很多的地方。村口处的廊桥上,村子里的人有的聊天,有的打牌,还有桥中间供奉着的神位在一旁默默守护着什么。一个小女孩开心地抓着比她还高的狗狗尾巴,灰色的狗只是回头无辜的望着她,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气氛就是这样安详的,很难想象这些古村人很多都是铁木真的后代,后来被皇帝以“木可烂而金可久远”为缘由赐与了“金”这个姓氏。那个征战于沙场的铁木真与这里安静生活着的金氏后人,又有着怎样的变迁呢?
思溪延村可供观光的景点很多,大部分是老房子。这里的房子保留了古徽州的建筑风格,高挑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的墙线,显现出这里各家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白墙上已经剥落的漆绘,灰砖上滋生出来的铜绿色苔藓,诉说着每个老宅子沧桑的历史。精细考究的木雕,繁杂而富有典故的石雕,更是彰显着房屋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不懂商,不尚儒,自然不理解这些建筑所隐含的寓意,只能看着这些颤颤巍巍的老房子,踏着窄而湿的石板路感受它从历史中走来沉稳的步伐。我透过虚掩的门缝窥看着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村民们依然过着不变的古朴生活的情景。
走出村庄时,又经过那座桥,桥上的人们依然各干各的事情,偶尔有人抬头看一眼,那种眼神既非坏意,也不是想要谋求什么,仅仅是看游人的眼神而已。就是这样的眼神,在这次的旅行中也很难见到了。但这次婺源之游,使我感觉到旅游区住居人们的心态多少有一点扭曲,他们想的不是把这个地方的美展现给游人,而是想方设法推销旅游产品而多捞取钱财。在我看来:生计固然重要,但是昧着良心赚钱带给游人的只是厌恶的感觉,这种不悦心理就会影响到游客观赏周围景点的兴趣。而思溪延村给人是一种无欲无求的升华感,也许是因为村子里没有旅游纪念品店铺,也许是因为没有围着你不停吵嚷的车夫……
不知不觉中已到晌午,田间劳作的村民们也陆续迈着悠闲的步子踏上了午休的归途,我们也匆匆吃上自带午餐后收拾行装而离开。望那远去的山峦,听那桥下流淌的水声,看那徽派古宅的身影,都好像在依依不舍挥手致意!一切的一切,都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留下了难忘的痕迹。
今天的思溪延村啊,你是中国儒商的后代,但你今天依旧是一个生活着的古村,而儒商第一村的荣誉永久地记载在史册中。相信随着振兴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你必将会恢复明清时代的繁荣,成为中国新的最典型的儒商笫一村。
【作者简介】
何松涛,网名鸿鹄,安徽桐城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退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
上一篇: 人大领导视察城区交通
下一篇: 煤油灯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