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教育 爱生如子
忠诚教育 爱生如子
文/张卫民
我的父亲张心杰,1950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在家乡附近的刘集中学、涡阳县西阳中学、闫集中学(1965年利辛建县后更名“利辛中学”)教书。1970年,参与筹建刘集高中并留校工作,1980年退休,1985年病逝。
大爱无疆,视生如子,他是一位好老师。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勤劳的一生,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岗位是三尺讲台,职责是教书育人。”无论是刚参加工作时的艰难,还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困苦,以及“文革”那个非常时期,包括在刘集高中工作的十年,他都做了一个老师、一个党员,应该做到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为党和祖国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像一根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任教时,从未耽误一节课,没有迟到一分钟,课堂认真教学,课下细心辅导。1962年,我父亲当班主任,班里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有时候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随时就有辍学的可能。眼看就要初三毕业了,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经过认真考虑,我父亲痛下决心、忍痛割爱,卖掉了自己最值钱的一件皮袄,把其中的一半10元钱给这位学生交了学费及生活费。后来这位学生果然没有让我父亲失望,顺利考取蚌埠一所中专学校,并对我父亲在自己十分困难情况下的慷慨资助,始终感念不忘。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是一位好领导。在筹建刘集高中期间,我父亲调任学校政工组长,曾几次因校长空缺主持工作,康成学校长调离后,正式接任校长。“校长不是官,是为广大师生服务的。”
建校时期,白手起家,困难重重,他每天东奔西忙,筹措建校资金,申请调配教师,购置教学设备,建教室、宿舍、食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学校如期开学上课,迎来了第一批高中学生。从此,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燃烧的汽灯,照亮了四周无遮掩的教室;琅琅的读书声,飘荡在驻马沟畔的上空。
建校之初,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作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我父亲依然执著地坚守在这块阵地上,一方面督促老师认真备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校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很快走向正规。十年的时间,我父亲在学校领导岗位上,都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就是为人师表,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最后由于积劳成疾,提前退休,从此离开了他心爱的三尺讲台。
严格要求,不搞特殊,他是一位好父亲。我父亲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时常告诫我不要因为是校领导的孩子有什么优越感,不能搞特殊化,凡是别的学生做到的,要求我首先做到,必须做好。他说:“在学校,只有师生关系,没有什么父与子。”又要求我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和本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我父亲的严厉管教下,我努力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对一些不能领会和理解的问题,在课后认真向老人家请教。同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如:文化、体育,出操、站队,学工、学农,宣传队排练等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课,尽管我当时年龄小,个不高,体力差,但学校里的挖沟栽树、抬土垫路,给树苗浇水,打扫卫生,清理校园环境,我一次没有拉下过。
我父亲因病离世已经整整三十五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里,留在师生的记忆中。
上一篇: 印加帝国的覆没(第308章)
下一篇: 摇晃得天平(十首)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