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直罗镇,一方红色热土

作者:高原晨钟 阅读:487 次更新:2023-06-24 举报

                  直罗镇,一方红色热土【散文】

                                  文/王世杰


        每当与熟人或朋友提到我的第二故乡富县西部的直罗镇,都免不了要谈及革命战争年代震惊世界的直罗镇战役爆发地,在共和国建立已逾七十余年的今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基于这个原因,我怀着万分向往的心情,于去年初秋再次专程拜访了闻名遐迩的那块红色土地。           公元1935年11月21日,在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之时,蒋介石集团想借红军落脚未稳,疯狂地发动了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大规模“围剿”,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部署和指挥下,取得了震惊中外的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随后的11月30日,毛主席在鄜县北道德塬东村召开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作了《直罗镇战役同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总结报告,肯定了这次伟大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一踏上直罗镇这片土地,感觉这里已不是往日的穷山沟,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令我十分欣慰。除了青兰高速公路和309国道穿镇而过外,村村通公路,街道整洁,路面硬化,住土窑洞、土坯房和走泥泞路的日子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记忆里,视野中的情景无不呈现出一派新时代的新气象。        

        走在直罗镇新规划建设不久的十字街上,只见楼房林立,商铺云集,人来车往,分外繁荣。在我的思想意识里,眼前的一切,与过去房屋低矮破旧、街道路面坑坑洼洼,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不难看出,这里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迅速推进,让人们看到了一座现代气息浓郁的小城正在崛起。      

        站立大街一侧,仰望被葱林簇拥的芸萝寺宝塔和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以及辅助建筑的轮廓,心里顿生崇敬之情。我不由自主地走进了陵园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高高耸立的杨尚昆同志题写的“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左侧是掩映在绿荫之中的直罗镇战役纪念馆和刻有烈士名单的巨大碑方。冒着炎炎暑热,我沿四百多级台阶而上缓步来到烈士陵墓区。这里325位有名烈士墓碑一行行整齐排列,还为在当地历次战斗中牺牲的630位无名烈士修建了巨大的墓冢,红二十五军少共营12位小烈士纪念碑安放在一座彩绘四方亭下,让人看后不由得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并深深怀念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小英雄们。

        苍松翠柏,静寂肃穆,萦绕着庄严神圣的气息。看着这一切,使我不禁心情激动,脑海里忽然极尽还原起直罗镇战役的场景。凝立许久之后,又使我思衬和联想到了很多,对烈士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他们秉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乃至有许多革命烈士连名讳都没能留下而肃然起敬。再想想今日的有些人,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可以忘记初心、丢掉信仰、见利忘义、善于钻营、捞官发财、坑蒙拐骗等等,在罪恶的泥潭越陷越深,以至出卖祖宗出卖国家出卖灵魂。我,仔细和静心地看着那矗立在眼前的一块块碑铭,久久不想离去。       

        走出烈士陵园,我又步入田野,一身轻松地领略了山青水秀、稻田鳞次、绿色横流的自然风光,并且走近村民以了解如今的民风民情和如今的生活水平。村民们兴致地反映说,多年以来,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直罗镇的综合与循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之后,镇党委和镇政府积极行动,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步伐,并且脚踏实地和一步一个脚印,使全镇人民的一个个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地处子午岭山脉腹地而且风光秀丽的直罗镇,有著名的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有葫芦河、川子河两大优质水系,有万亩稻田湿地、直罗贡米原产地,有“塞上小江南”和“陕北小关中”的美誉,有建镇2200年、置县874年的悠久历史以及早已闻名遐迩的秦直道、石泓寺、芸萝寺塔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拥有多处文物古迹与文化遗址资源。正是基于这诸多方面的优势,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做足了文章,积极拓展思路和探索新的经营模式,规划建立了胡家坡生态田园综合体,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为发展农村经济迈出了坚实、可喜的一大步。同时,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分别成立了多个专业合作社,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和效益最大化;引进了大量资金,建成了机砖厂、混凝土搅拌站、煤矿、洗煤厂以及大米加工厂和酿酒厂,使农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从与村民交谈中他们喜笑颜开、欢声朗朗,便可看出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对党的富民政策感恩不尽,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直罗镇人民的幸福指数正在显著地提高。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直罗镇的面貌也在迅速改变,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更是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变得积极向上、敢作敢为、信心十足,变得富有理想、富有创造性、富有能动性,从而使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这片老区热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新风貌新气象。完全可以预想,直罗镇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诸多方面定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和惊异的发展成果。

        看到起伏的群峦和纵横交错的川道苍翠碧绿,看到溪流潺潺不绝、河水清澈见底,看到居民住房舒适、穿着靓丽,看到环境优雅、田野旖旎,让我不能不感到惊喜和打内心深处赞叹,直罗镇各项事业腾飞的脚步加快了,恰似一列疾驰的快车,向着生态农业、全面振兴、和谐家园的目标飞奔。我相信,这里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变得更富饶更美丽更让人留恋。  


        作者简介:    王世杰,笔名晨钟、高原晨钟;西安市人,现居延安市;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洛滨文学》总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文学》《诗刊》《农民日报》《人民邮电报》《中国农机安全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延河》《山花》《延安日报》《人民网》《中国作家网》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及网媒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随笔、评论等千余篇并多次获奖,大量文字因被转载见于全国著名和各大网站。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