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蒙启成:苦难生活压不垮的贫困户

作者:黄泽宁 阅读:467 次更新:2023-06-22 举报

      蒙启成是田林县百乐乡板干村青龙寨人,为人和善,憨厚老实。22岁那年,他上门到板干屯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位哑巴母亲和比他小1岁的妻子。

刚到这个家,低矮的泥土房,家里四壁空荡,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面对如此清贫的家,蒙启成没有怨言,他早出晚归,与村里人一样上山种玉米,下田插秧苗。由于家里实在困难,没有多余的钱购买化肥农药来施田肥地,每到收获季节,他家的粮食产量总是很低,只能勉强维持1年的生计。

婚后第2年,大儿子出生了。蒙启成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的到来让一家人其乐融融,忧的是家庭的困难让孩子的营养跟不上,愧对孩子。为增加家庭收入,每年农忙季节结束,蒙启成就深入茂密的瑶山深处去挖草药根。傍晚,他踏着霞光,背着满满一篓草药根归家。在家等候的妻子,将草药根烘焙制干,待到赶集日挑到集市上去卖,贴补家用。由于蒙启成的辛勤劳作,他们一家的生活慢慢变好,家里也添置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和一些简单的家具。婚后第4年,家里又添了一位小公主。蒙启成更加努力劳作,原本不会做工程建筑的他,跟着村里建筑队,在工地里挑沙搬砖。辛苦挣来的钱,他全部用来养活家人。虽苦、累,但他看到家人欢聚一堂,心里比吃蜜还甜。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春季学期,蒙启成读小学的女儿不慎从床上跌落下来,得了脑震荡。他周转了几家医院给孩子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让孩子休学在家养病。孩子的伤病,无疑给蒙启成带来了很大压力,他一边心疼孩子,一边愁着治疗孩子和日常的开销。屋漏偏逢连夜雨。次年,他的儿子患急性肝炎,送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两年时间里,家里孩子接连生病,让这个本来就非常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变得越发艰难。为治好孩子们的病,蒙启成借了亲戚朋友不少钱。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咬紧牙关,勇敢面对窘迫的生活。

2016年,蒙启成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国家扶贫优惠政策:老旧的房子享受危房改造指标,换成了砖混平房;每个月领取的低保金,缓解了家里的生活开支;新农合报销减免了家人看病的费用;教育资助让孩子们在学校安心学习……沐浴在国家扶贫政策下,蒙启成感觉到生活压力缓解了许多,他希望通过努力走上脱贫之路。与妻子商量后,蒙启成决定将国家补助的以奖代补资金尝试发展林下养鸡产业。蒙启成是在山里长大的孩子,熟通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于是,他到离村10多公里外的自家林地建起了鸡棚,买来鸡苗后,就开始了林下养鸡产业。

由于蒙启成和妻子文化水平都不高,缺乏养鸡技术。开始投放鸡苗时出现小鸡死亡情况,夫妻俩非常着急,每天从乡兽医站请技术员到鸡棚检查治疗,最后终于将鸡苗的死亡率降到最低。林下养殖形成规模才有收益,必须补充鸡苗。可是家里哪来的钱去购买鸡苗呢?最后,蒙启成的兄弟解囊相助,解决了他买鸡苗的经费。

接下来的日子,蒙启成几乎在鸡棚里住,很少回家。他白天把鸡群散放在林地后,就在鸡棚边垦地种玉米、青菜。这不仅为家里解决生活所需,还将散养在林地里的鸡群看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不让山鹰叼走。夜晚,他开启电瓶灯,翻阅从书店里买来的养鸡技术书籍,看不懂的地方,他就用笔画圈,等有时间下山就带到乡兽医站请教技术员。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劳作,他林下养鸡尝试成功,初次上市,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偿还了家里的债务,2017年底,他家实现脱贫。

平稳的日子刚刚过得几个月。2018年5月,蒙启成的妻子患上了肾炎,到市人民医院治疗。妻子生病的这段日子,家里没有收入,加上花去了很多钱,蒙启成家又变成了贫困边缘户。村里几户返贫户都来劝蒙启成返贫,争取返贫户指标,都被他拒绝了。

今年年初,蒙启成看准猪仔市场发展行情,将原来林地的鸡棚改建成猪栏,将国家补贴的以奖代补资金购买了4头母猪做种猪,开启了种猪繁殖培育。蒙启成给自己算了一笔账:1头种猪1年产两胎,每胎大概8头,1头猪仔收入300元左右,一年下来出售猪仔总收入近2万元。他对自己的规划信心满满。

为增加家庭收入,蒙启成的妻子在今年2月下旬到广东打工。

“我这家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蒙启成感动地说,“我一定好好干,争取早日致富奔康!”

作者简介:黄泽宁,1970年出生,壮族,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就职于田林县教育局,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网》《中国文明网》《广西文明网》《广西日报》《右江日报》《百色新闻网》及《三月三》杂志等。

上一篇: 国庆乡村游

下一篇: 喜欢老家的秋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