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
〔报告文学〕
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
——来自田林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报告
班祖恒
引子
2010年10月10日,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7个林改典型县(区)。田林县是广西参加会议的5个县(区)之一,县委龙宗福书记在会上作了发言。
这消息成为继田林县被评为2009年度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全区唯一受到表彰的非试点县)之后的又一个飓风,迅即传遍了整个百色!2011年2月,田林县又被自治区评为“全区林改质量标兵县”。
究竟,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改革?田林又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田林,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共同揭示这项历史性的伟大变革吧!
众所周知,建国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经历了土改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山林入社”、人民公社时期“四固定”的“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改革开放初期的“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四个阶段的历程,不同程度地推动了集体林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集体林产权虚置、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不落实等问题日益突出,森林资源分分合合,管理政策放放收收,使经营主体有权无责,有责无利,物权得不到保护,严重制约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林业产出率不高,林区发展落后,林农收入低的“三林”问题突出。随着农业税免征和各项农业补贴制度的建立,国家对粮区、粮农和粮食产业的“多予”机制不断健全,我国农业迎来“反哺时代”。与此同时,“林业弱、林区困、林农穷”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新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同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在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省率先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2006年、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定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
2008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并多次深入实际考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初战告捷
2009年7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用4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区林改工作任务。
一时间,林改春风吹遍了八桂大地,吹遍了山乡的每个角落。
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田林县,总面积5577平方公里,是广西县域面积最大县。全县林改面积586万亩,占百色市林改总面积3166万亩的18.5%,林改面积居广西首位。田林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边界复杂、百姓组成复杂、纠纷复杂,林改工作难度不言而喻。
为此,林改任务还没布置,很多部门甚至林业系统内部各种畏难之声已不绝于耳,“全县面积这么大,山路这么崎岖,下去搞林改,晚上回不来,住宿都是大问题”“这次林改涉及农户这么多,别说把整个林改都搞好,外业勘界一件事儿就够咱受的,我们又不是自治区的试点,何苦为难自己呢”……
林改的成败,重在决策。
面对干部职工的畏难情绪,面对外业勘界、确权到户、纠纷调解等诸多困难,县委书记龙宗福、县长黄建南等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带队深入村、屯和农户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林情民意,为林改决策、制定林改方案提供依据;多次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和县四家班子领导联席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林业发展和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2009年8月11日,田林县人民政府大礼堂内,座无虚席。田林县十几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号称“千人大会”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正在这里召开。县委书记龙宗福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了部署: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完成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改的号角在田林县吹响了!
田林的山山弄弄沸腾了!
接着,县、乡(镇)、村三级分别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任组长,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配备主抓林改的副职领导;组建林改工作队伍进驻村屯开展工作……全县上下,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林改、四家班子齐参与、相关部门齐配合,干部群众同支持”的工作格局。
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决策,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坚决打赢林改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全县迅速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热潮。旧州、利周、平塘、那比等四个乡(镇)的林改试点工作启动了。
万事开头难。
林改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要使参与林改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抽调参与林改的工作队员、技术员都能全面掌握林改政策、工作程序和技术规程,培训是关键。
林改工作启动前,县林业局就组织5名技术骨干前往广西林改试点之一的浦北县培训学习。林改工作启动后,立即层层开展培训。培训不仅有针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更多的则是针对工作队员和林改技术员的。由从浦北县培训回来的同志授课,还多次邀请市林改办专家前来指导。全县共举办培训班268期,参加林改政策、技术培训人数达22706人(次)。
县林改办还专门编印了林改指导性资料——《林改工作手册》3000份,分发给参与林改工作的有关人员。
在全县范围内,不仅层层开会宣传、动员,而且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挂历等各种宣传资料达10万余份,向群众宣传林改政策,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自觉参与支持林改工作。
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于是,在开展林改这个开拓性的工作中,便催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一位曾经参加平塘乡林改工作队的朋友告诉笔者:有一次,他与乡林业站站长冉艳琼等林改工作队员到平塘村与平吉村进行勘界测定工作,一路上,冉艳琼的手机一直响不停。一问,才知道,林改工作开始后,冉艳琼每天要接打四、五十个电话,这些电话有的是上级了解林改工作进度、指导工作的,有的是本乡干部群众咨询林改工作步骤及政策等等。为了能给干部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她每接到一个电话,总是耐心地向干部群众解释说明。
从县烟办到那比乡挂任林改专职副书记的黄龙德,勤动脑,肯钻研,工作深入细致。刚到那比,他就与乡党委、政府、人大领导班子深入村屯调研,通过了解村情民意,他倡议成立村民小组林改理事会,让农民群众作主搞林改,理事会成员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大会选举的群众代表组成,主要负责组织群众召开会议、调查摸底、制定林改方案、配合外业勘界和解决矛盾纠纷等工作。推行后,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了全乡林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该乡编印的《那比乡村民小组林改理事会工作手册》被百色市林改工作推进会作为会议交流材料。尔后,成立林改理事会让农民群众作主搞林改的做法在全县推广。
旧州镇是田林县流转地和大户造林最多的一个乡(镇),解决流转地和大户造林问题是林改的一大难题。旧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汤自忠,在林改工作一开始,就动员家人将自家承包的370多亩林地预分到户,在他的带动下,旧州镇旧州村的均山工作进展顺利,均山率达94.1%。
利周瑶族乡林改工作启动后,乡里安排林业站的梁俊视负责和平村的林改任务,在老山林场技术员暂时还不能到位的情况下,她一个人挑起了和平村20708亩的外业勘界工作。她不顾炎炎烈日,不论双休日、节假日,每天都跋山涉水奔忙在和平村的每个山头地块,率先在全乡完成外业勘界任务。在内业整理和登记发证等工作中,该村也一直处于全乡前列,不仅进度快,而且质量好,得到了前来该乡调研的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等区、市领导的肯定。
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驻平塘乡林改工作队队长韦永山,不但带好队员,并自带本单位的一辆车派到平塘乡作林改用车,还垫支了近1000元的油费,除了完成联系的龙果怀村的林改任务外,还深入龙歪村、毛坡田村亲自调解三起山界纠纷。
县畜牧局副局长、驻那比乡工作队副队长骆吉文,工作深入细致,不仅与技术员一起上山勘界,而且善于调解纠纷,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和政策疏导,调解了长期困扰那腊村平八和那忙两个屯的山林纠纷。
县民族局办公室主任、驻利周瑶族乡工作队员潘少君,不仅尽心尽力做好林改工作,还热心于为群众做好事实事。当他了解到囊老村小学撤并到乡中心校集中办学后,不少适龄儿童因学校离家远而面临失学,于是他主动与村干部联系,动员家长克服困难送小孩上学,还动员囊老、田坝、尾王等屯群众出资聘请教师在囊老开设教学点,使幼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学,解决了群众的一大难题。工作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旧州镇那度村的村干部们,舍“小家”,顾“大家”,抛开自家农活,实行分片包干,层层落实责任。与县、镇工作队一起,走村串户,组织群众配合工作队员和技术员上山勘界,为驻村林改技术员、驻村工作组安排好食宿,并安排后勤送饭上山,组织摩托车队运送林改工作人员上山勾图;组织村屯老党员、老村干、组长、村民代表配合镇工作组解决各种户与户之间的矛盾纠纷 ,全村共调解矛盾纠纷 12起,从而使林改工作一直排在全县前列,成为田林县首批发放《林权证》的行政村。
像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真是难以一一枚举。
就是他们,这些平平凡凡的人,构成了田林最美丽的林改风景线,创造了不平凡的成果:从2009年8月中旬至12月底,田林县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四个乡(镇)的林改试点任务,完成林改面积119.4万亩,占市下达试点任务118万亩的101.2%。
林改试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全县林改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全面攻坚
2010年,林改工作在全县全面铺开。
其实,更确切地说,田林县针对林改工作点多面广(共涉及14个乡镇、163个行政村、1409个村民小组、49036户的207972人)这个情况,早已自我加压,超前谋划,除了在2009年8月启动4个试点乡(镇)外,已分别于10月底和12月初又启动了8个乡(镇)的林改工作。
县委、县人民政府深深认识到,林改面积这样大,情况这样复杂,林改工作全面铺开后,单靠开展试点乡(镇)林改工作的原班人马是远远不够的,采取宏观调控更不行。要想全面完成林改任务,领导必须带头深入一线、扎根一线。于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县领导包乡(镇)驻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驻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县委书记龙宗福、县长黄建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泽昌、县政协主席李可田带头深入林改一线去了!
县四家班子其他领导成员带着责任深入林改一线去了!
分管和联系林业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李艳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保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红光、黄伯高,县政协副主席吴正敏不仅深入联系的乡(镇);而且跑遍了所有的乡(镇),甚至有的乡(镇),一去就是数次!
通过“强抽人,抽强人”,从县直单位精选的208名县驻村林改工作队员深入林改一线去了!
从乡(镇)直单位抽调的618名包村工作队员深入林改一线去了!
县内205名林改技术员和62名内业录入电脑技术人员深入林改一线去了!
聘请的湖南长沙精晶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区内的景田测绘有限公司、星图测绘科技有限公司、鼎鑫测绘技术有限公司4个外援技术单位共130名技术员也如期到来了!
同时,县、乡(镇)、村、组四级9960名林权纠纷调处工作队员也全部到位!
据统计,全县参与林改的工作人员共达11183人。这是一支多么壮观的队伍啊!
这样浩大的队伍,土改时期没有,农业合作化时期没有,人民公社时期没有,林业“三定”没有,其他重大工程建设也没有!
这样浩大的队伍,不仅在百色,就是在广西,也是绝无仅有啊!
这个浩大的队伍,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个部门全参与、各个环节全覆盖、各个村组全接触的林改组织体系和全县干群齐参与、同心搞林改的生动局面:
县林业局把所有技术人员都整合到林改工作中去了!
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国有乐里林场抽出了31名业务技术骨干投入林改!
县民族局共有8名干部职工,参加林改工作的就有4名!
县审计局共有11名干部职工,参加林改工作的就有3名!
县农业局参加林改工作8人!
县民政局参加林改工作3人……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全县林改工作刚刚全面铺开,林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席卷了田林。
河溪断流,农田龟裂!
人畜饮水告急!
火灾频发,随时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县领导果断应对:轮流坐镇县防火指挥中心和抗旱指挥部带班值班,调控指挥全县的防火抗旱工作;深入抗旱扑火第一线,亲临指挥……
尽管如此,县领导没有忘记林改。
统筹兼顾。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决策!
面对严峻的防火抗旱形势,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林改技术员“按兵不动”,继续开展林改工作;林改工作队员暂时投入防火抗旱工作。
下乡指挥防火抗旱工作的县领导,不忘过问督促林改工作;各乡(镇)统筹安排,防火抗旱和林改工作一起抓……
县防火指挥中心就在县林改办的楼上。坐镇县防火指挥中心指挥防火工作的县领导,在工作间隙,总要来到林改办了解林改工作进展情况,指导林改工作。
县林改办的工作人员清楚地记得,龙宗福书记、黄建南县长、陆泽昌主任、李可田主席、李艳花副书记、黄保德副主任、杨红光副县长、黄伯高副县长等县领导在县防火指挥中心带班值班时,都到过林改办,了解当前的林改工作情况。
这段时间,县林业局局长、林改办主任文宝,县林业局副局长、林改办副主任张兴魏,县林改办副主任杨秀忠以及县林业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几乎睡不成一个囫囵觉,他们与县领导一起,一方面分头深入各乡(镇)和重点村屯开展抗旱防火,一方面为县领导出谋献计,统筹做好林改工作……
直到五月份,旱灾才逐渐缓解,才完完全全能够把全部精力和力量投入林改,以致到七月底才基本完成外业勘界工作,林改工作为此深受很大影响。
内业整理和登记发证是林改工作最关键的环节。
进入内业整理和登记发证后,田林县林改进度比预想的实在是太慢了。
那段时间,市林改办公布的数字显示,田林县林改工作进度始终处在倒数第二、第三之间徘徊。如果按这样的进度,不要说一年半,就是两年半也不能完成任务。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李艳花、杨红光、黄伯高等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李艳花副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决定采取超常措施,摆脱被动局面。
于是,2010年8月以来,先后从社会上聘请了12名电脑能手充实打证工作,使打证人员从原来的2人增加到14人;把试点乡(镇)的3名林改专职副书记和1名分管林业副乡长充实到材料审核组,使材料审核组人员从原来的3人增加到7人,其中纸质材料审核4人、电子版材料审核3人,从而确保材料审核与打证同步。
同时,把县林业局职工食堂改装成相连的1个打证室和1个材料审核室,使县林改办的办公室由原来的1间增加到3间。将打证、盖章、材料审核等环节工作实行流水线作业,由原来各环节分散在各乡(镇)进行改为集中在县林改办统一进行,便于综合指挥、协调、沟通等日常工作安排;新增电脑、打印机各12台,使用于全县打证、打图、数据审核用的电脑、打印机各增加到24台,使林改工作得以高效率、高质量运行。
此外,还采取“5+2”“白+黑”工作制度。就是非双休日晚上(每晚8点到11点)、双休日白天安排人员值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加班打证、盖章、材料审核等一系列工作,为内业工作赢得了时间。超负荷的工作量,十分辛苦,但始终没有一个人说一句怨言。
各乡(镇)也不甘落后,参照县里的做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林改进度。
县委书记龙宗福得讯后,也十分着急,深入联系点乐里镇检查指导林改工作的频率更高了。使得该镇在进入内业录入后,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充实技术人员,增配林改办公室,添置办公设备,实行林改技术员工作经费包干制、加班补助制和奖励制度,实行内业资料定期督查,制定工作完成情况汇总表, 及时对林改材料进行查缺补漏,从而使林改工作进度迅速提升,于2010年10月中旬就超额完成了林改任务。
县委副书记李艳花在联系点八桂瑶族乡检查指导工作中,注重引导该乡强化林改工作队伍管理,以此推动林改工作。该乡把林改工作列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干部包屯包户制度(每个干部包户不少于50户);乡党委、政府与村委会、驻村工作组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并实行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细化任务责任;组建了以乡挂点领导、乡工作组、林业技术员、村干部为骨干的林改驻村工作队伍,驻村工作队员明确包到各个屯,确保每个村都有一个乡领导具体负责,驻村工作队员不少于3名,有效推进林改工作,该乡林改进度、质量一直排在全县前列。
通过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和制度保障等工作措施,全县审核、打证发证进度快速提升,打证进度由原来的每天1万多亩增加到后来的每天5万多亩,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林改工作进度由原来全市排名倒数第二变为顺数第四。
把握方向
林改工作,贵在公平公正,难在大局稳定,重在权益维护。田林县在开展林改工作中,吸取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三定”时工作粗糙造成隐患带来的教训,力求林改“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让群众满意。
在林改工作中,田林县注重把握林改政策。
在采访中,当问及这次林改如何“分山”时,县林业局局长、林改办主任文宝滔滔不绝:“这次林改,我们主要把握几个方面,一是对林业‘三定’时已依法合理划给农民经营的自留山和责任山,保持稳定不变;二是对集体经营的林地,围绕“均山到户”这个核心,根据农户现有自留山和责任山面积,对照本组均山面积进行小调整后,依法确权发证;三是对退耕还林地,依法确权发证给退耕地农户;四是对公益林地,尊重群众意愿,能分尽分,不愿分的由集体统一管理,公益林补偿费80%分到农户,20%归集体用于公益事业;五是对集体组织造林的林场,在稳定自留山、责任山使用权不变和确保全县均山到户率总体达到80%以上的基础上,保留一定的经济实体(集体林场),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林木收入由集体讨论确定分配到户。”
平塘乡是田林县集体林场最多的乡(镇),联系该乡的县政协副主席吴正敏非常重视这一政策性问题,指导该乡妥善解决集体林场林改问题,做到既遵循政策规定,又尊重群众意愿。如该乡平吉村平吉屯集体林场860亩,由集体统一经营管护,集体与农户按2:8比例进行利益分配。
如何处理流转地、大户造林是林改的一大难题。在采访中,县林业局副局长、林改办副主任张兴魏告诉笔者:“在林改中,我县对已承包出去的集体流转林地,完善合同后,实行‘预分山’,合同期满林木采伐后才退回农户经营,切实维护承包者的合法权益,落实‘谁种谁有’政策;对大户造林地,采取联营分成、大户交承包租金、农户购买大户林木等不同方式,将林地划分到户进行确权发证。通过采取这些做法,确保每个农民群众都平等享有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权”。
县长黄建南在联系点潞城瑶族乡督促指导林改工作时,要求该乡主要领导深入村屯调研,亲自把关,确保“均山到户”。该乡针对农户现行经营的山地面积或造林的面积超出平均分山到户到人口面积的问题,根据树种和地类等不同情况,提出了9个处理方案,较好地解决该乡的“均山”难问题。如对种植桉树的林地,允许原流转的经营者经营期限满3个轮伐期后,退还给林改中确权的农户经营,从签订协议当日起按每年每亩交纳5—7元租金或者分10%的林木给林改确权农户,并允许租金到林木采伐时一次性支付给林改确权农户。
在林改中,田林县对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外业勘界、内业整理等林改工作各个环节的程序是如何把握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从负责林改技术工作的县林改办副主任杨秀忠那里得到了答案:
在调查摸底时,主要对照权属依据、对照山主、对照山场、对照四至界限,摸清自留山、责任山、集体山底子,掌握村组林权现状和林地现状,为制定方案奠定基础。
在制定方案时,做到“三上三下”(即村民小组林改方案上报给村委会审核,村委会审核后返回给村民小组讨论修改;经讨论修改过的村民小组林改方案,上报给乡镇审核,乡镇审核后返回给村民小组再讨论修改;经过两次讨论修改后的村民小组林改方案,上报给乡镇审批,乡镇批复后返回给村民小组);在召开讨论方案会议时,做到“四签两不准”(即发放的会议通知农户要签收,到会须签到,表决林改方案要签字,通过林改方案要签字和不准代签,不能用圆珠笔签);在讨论通过方案时,做到“两个三分之二”(即参会村民代表要达到总人数的2/3以上会议才能召开,讨论表决要有2/3以上参会代表同意才能通过)。确保林改方案适合村组实情,做到政策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外业勘界中,坚持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包村负责人、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村民小组负责人和相关权利人“五到场”,并在勘界图和勘界表上现场签名盖手印。要求外业工作人员做到勾绘面积准确,四至范围清楚,每个山场按顺序编号,权利人签字确认,确保无错漏。
在进行内业整理时,要求所有资料齐全,程序手续规范,不少张缺页,不重不错不漏,并统一规格、样本进行档案整理归档。
同时,在林改过程中,变“三榜公示”(调查摸底公示、勘界结果公示、证前公示)为“四榜公示”(调查摸底公示、方案公示、勘界结果公示、证前公示),做到一榜定现状,二榜定方案,三榜定结果,四榜定林权,统一格式和内容,要求林改方案、山场名称、林权依据、山林类别、四至范围、经营主体、面积、林改经手人员名单、参与林改对象名单全部给予张榜公示,并保证公示时效性,确保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扫除障碍
田林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百姓来源不同,与周边县(区)接边线长、面积大,纠纷多,利益纷争复杂,调处难度大,历届政府都难以解决。林权纠纷已成为林改工作的一大障碍。
面对这一问题,县委、县人民政府一声令下,全县上下,紧急行动起来,打一场林权纠纷调处战争!
随着林改工作的开展,林权纠纷调处工作也随之拉开。
县、乡(镇)、村、组四级9960名林权纠纷调处工作队员全面投入林权纠纷各个战场。他们依托“农情乡解”平台,构筑林权纠纷调解“四张网”(治安防控网、信访信息网、纠纷调解网、为民服务网),通过开展“五接访”(定期接访、现场接访、主动接访、干部下访、跟踪回访)、“五见面”(乡镇主要领导与辖区业主见面;乡镇班子成员与各村书记、村主任见面;驻村干部与各屯信访员见面;调解员与治安防控员、防控对象、重点信访户见面;村支书、村主任与困难群众见面)、“两个下移”(工作重心下移、工作责任下移)和县、乡(镇)视频网络化调解等方式,构建“县、乡(镇)、村、屯”四级联动调解机制,开展林权纠纷化解工作。
在林权纠纷调处中,田林县既打持久战,又打突击战和攻坚战。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锡铮,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红光,多次召集县调处办、法制办、林业局、司法局、林改办等部门领导,不断分析林权纠纷疑难问题,总结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取得的经验,研究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对策。先后制定3套林权纠纷调处方案,为打好林权纠纷调处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林改以来,田林县先后召开3次全县性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会议,动员部署纠纷调处工作;先后开展5次林权纠纷调处大突击活动,从而不断扩大调处战果。
村屯林改理事会、“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和相关群众也积极投入林权纠纷调处工作中。
八桂瑶族乡平六村林改理事会把林权纠纷调处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每个成员身上,积极开展调处工作,全村出现28起林权纠纷,涉及面积323亩,全部得到及时调处,使林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率先在全乡完成林改任务。
对老大难纠纷,田林县实行县领导带案下访调处制度,从而有效化解了一批长期积累、问题突出、情况复杂、影响较大的历史遗留案件。县委龙宗福书记亲自组织人员调结百乐乡的百华村和龙车村21个村民小组21年的林权纠纷;县人民政府黄建南县长亲自参与调结旧州镇平满村平角屯与潞城瑶族乡那马村那昔屯的3年林权纠纷;久调未果的利周瑶族乡和平村百六屯农户雷善宏与老山林场林地纠纷案,在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锡铮的主持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协议结案。者苗乡百隆村弄江屯与六恒村平杆屯两屯间27年的林权纠纷,经过县包案领导、县人大常委会黄保德副主任的带案下访调解下,得以圆满解决。
县调处办、法制办、司法局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权纠纷调处工作。
广大调处工作队员在开展纠纷调处工作中,讲政策、讲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全力投入林权纠纷调处工作。
县林业局调处办主任赵天寿在林权纠纷工作中,重调查,讲证据,依法依规,方法灵活,善于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仅2010年8月至12月,他带领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组,调处的纠纷案就有35起,并成功调结了16起,涉及面积1万多亩。
据统计,全县共涉及林权纠纷1254起,面积36.19万亩,已成功调处1145起,面积32.9万亩,调处成功率达91.3%,没有因林改而发生破坏森林资源和群体性事件,较好实现“安全林改”“和谐林改”目标,也为林改工作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
截至2011年3月10日,全县累计完成外业勘界577.4万亩,占市下达总任务529万亩的109.1%;完成发证556.7万亩,占市下达总任务的105.2%;分别占全县林改总面积586万亩的98.5%和95%。均山到户率92.3%。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林改工作任务。
中央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自治区要求用4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的林改工作任务,田林县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个速度,堪称“田林速度”!这个奇迹,堪称“人间奇迹”!
硕果累累
林改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配套改革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田林县认真贯彻落实2009年11月自治区党委陈际瓦副书记来田林调研时提出的“生产力有新解放、林业发展有新突破、生态环境有新变化、基层民主治理结构有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新进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打造广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试点县。
从自治区林业厅下来挂职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伯高,充分利用自身工作便利,经常与自治区林改办联系,了解全区林改和配套改革动态以及全区配套改革方向,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改革方案,从而有效推进林业产权管理、林木采伐管理、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林权配套改革。
2010年8月19日,田林县林业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成为百色市首家林业产权交易所,为全县林权交易和林业市场化发展提供一个崭新的服务平台;把林木采伐、木竹材经营加工、征(占)用林地、森林植物检疫等林业行政许可事项移到县政务中心林业窗口办理,实行审核、审批一站式办结,提高林业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出台《田林县林权抵押贷款操作规程(试行)》,规范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解决林农发展林下经济资金不足问题;在林业产权交易所设森林火灾保险办事窗口,向群众宣传森林火灾保险带来的好处,激发林农投保热情,巩固造林成果,目前全县森林保险投保面积共68797.2亩,保险金额共4068.2万元。
“同志,我想用‘林权证’抵押贷款,怎么办理手续?”
“大爷,您那片树林处于火灾高发区,应该办个保险。”
“有了交易所,不仅办事方便,而且使我们感到林权的作用和林改带来的实惠。”
这是笔者在田林县林业产权交易所见到的情景。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所自挂牌成立至今,已办理林权交易29起,涉及林地1.2万亩,价值1815万元。
在乐里镇,一位刚刚办理完林木采伐手续的林农朋友告诉笔者:“凭‘林权证’和设计书到服务窗口,就可以直接办理采伐证,减少了办证环节,比过去大大方便了。”
目前该县在乐里、利周两个乡(镇)利用“一办三中心”窗口服务平台开展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凡是采伐蓄积在50立方米以下的人工商品林,可以在乡(镇)“一办三中心”窗口办理林木采伐许可手续。
过去,农民们最担心的是有项目没有资金,现在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利周瑶族乡和平村平坤屯的李刚和黄达能于2009年11月26日合伙建起了一个林下养鸡场,但干到半途,他们又犹豫不决了。由于缺乏资金,养鸡场形不成规模,效益不大,与平时零星放养没有什么差别。但要实行规模化经营,至少也要10万元,这对于经济不宽裕的他们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进退两难间,当他俩听说可以用“林权证”抵押贷款时,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前来指导林改工作的县领导,提出了用“林权证”抵押贷款,规模发展林下养鸡的强烈愿望。县领导当即向他们表示:由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协调,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加快实施“林权证”抵押贷款工作进程,通过用“林权证”抵押贷款为他们解决资金问题。
2009年12月18日,百色市首宗“林权证”抵押贷款发放仪式在利周瑶族乡和平村平坤屯举行。此宗15万元的“林权证”抵押贷款,是由中国农业银行田林县支行向利用80多亩油茶林“林权证”作为抵押的李刚和黄达能发放的。他俩是百色市林权抵押贷款的第一个受益人。
目前,他们用林权抵押贷款建起的岑王老山万羽土鸡养殖场办得红红火火。2010年6月3日,参加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造林绿化年中工作汇报会暨林下经济现场会的区、市、县领导参观了他们的养鸡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笔者从金融部门了解到,自2009年年12月第一宗“林权证”抵押贷款发放以来,田林县通过林权抵押林地面积共45141亩,贷款总额2382.3万元,其中农户79户,抵押林地474面积34316亩,贷款总额1745万元,有效解决林农发展林下经济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了避免确权到户后,老百姓没有办法发展,可能引发砍树卖树的可能,田林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配套改革的主攻目标,立足县域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制定了《田林县林下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年度目标和近期目标,把项目、面积、产量、产值任务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因势利导,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林下产业。
目前,全县已确定“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蜂、林菜(瓜果)、林草”等多种种养模式。
林菌模式,就是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平菇、灵芝、木耳、香菇等食(药)用菌。
林药模式,就是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首乌、茯苓、天冬等中药材。
林禽模式,就是在郁闭的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家禽。
林畜模式,就是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猪、牛、羊等家畜。
林蜂模式,就是在林地养蜜蜂、黄蜂等。
林菜(瓜果)模式,就是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选择种植种类,或根据林间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类。
林草模式,就是在林下种植耐阴牧草,为养牛、羊、兔、猪、鱼、鹅等草食性动物提供饲料。
为了确保林下经济取得实效,县委、县人民政府一方面增加对林下经济的投入。拨出300多万元,重点扶持养鸡、养羊、养牛和种植灵芝、药材等25个项目;对实行规模经营的农户实行奖励、财政扶持及贷款贴息,总额达335.5万元。另一方面,整合林业、农业、水产畜牧、科技部门等技术资源,为农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技术服务。组织引导和扶持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产、供、销服务。
田林县第一个养鸡协会——渭祥村养鸡协会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潞城瑶族乡渭祥村党支部书记盘武帝,自己发展林下养鸡取得成功后,为了帮助更多的群众致富,他创建了渭祥村养鸡协会,组织群众大力发展林下养鸡。通过协会运作,“渭祥瑶鸡”名声大振,不仅销量好,而且每只肉鸡增收10元左右。2010年,该村林下养鸡户已有45户,养鸡 2.5万羽,总产值75万多元。
目前,像渭祥村养鸡协会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协会,全县已有48个,入社(会)农户1514户,有效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县实施林禽、林畜、林菌、林药、林蜂等林下经济模式,项目有养鸡、养羊、养牛、养竹鼠、养蜂和种植天冬、灵芝、迷迭香等近30种,农户683个,林下种养总面积10.86万亩,总产值8186.1万元。林下经济已成为田林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央电视台《绿色时空》栏目为此慕名而来,2010年先后3次来到田林,采访、拍摄林下经济和特色种养,并先后播放田林县林下养羊、竹鼠养殖和清水鸭养殖等专题片。
最近,笔者又得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 10月12日,刚参加完全国林改百县经验交流会的县委龙宗福书记,亲自率领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联系林业工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前往江苏、福建两省,对林改和林业产业发展进行考察学习。回来后,立即运筹田林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田林林业产业发展的决定》,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田林今后5—10年的林业发展目标。
一是做好山上文章,着力打造用材林、竹子、油茶、林木良种培育等几个林业生产基地。建设以速生桉、杉木、西南桦、红椎、红椿等珍贵树种为主的用材林基地,提高林地生产力。力争到2020年,使全县速生桉等工业原料用材林达到100万亩以上,杉木达到50万亩,西南桦、红椿、红椎等珍贵特种用材林达到10万亩,松树等其他树种达到100万亩,为林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做优竹子产业。加快对六隆20万亩八渡笋竹低产林抚育和改造,同时,规范“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大种细叶龙竹、大叶龙竹等速生丰产竹种,建立以旧州镇、潞城瑶族乡和八渡瑶族乡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各乡(镇)的笋材兼用竹子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县竹子基地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年产竹材300万吨以上,年产鲜笋20万吨以上,年产值达25亿元以上;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以及农村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的发展模式,扩大油茶基地造林面积。通过低产抚育改造,进行清山砍杂、密度调整、整枝修剪,提高原油茶林产量。力争到2020年,全县油茶林面积达50万亩;把优质良种作为做强做大林业产业的基础,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扶持国有乐里林场在利周瑶族乡亮福村建设的占地90亩的林木良种繁育中心苗圃。
二是搞活山下加工。对现有林产加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选择一批基础较好、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列入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木材加工项目。鼓励和支持森工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多次增值,提升林产工业发展水平。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工木(竹)系列产品,重点培植利用本县资源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和林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业,发展以林浆纸、林板一体化为主的产业。近期主要引进东门林场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3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人造纤维板的企业;招商引进一个木地板加工企业;引进一个竹业加工企业,生产竹胶合板、竹胶模板、竹地板等竹类板材;引进以杉木为原料,以生产欧派高档细木工板、集成材为主,年产5万平方米以上的木材加工企业。
可以说,田林县林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临新世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田林县在打造“生态大县”和“林业强县”的进程中,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期待田林的林业事业在新的征程中,扬帆万里,勇立时代潮头!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下一篇: 沁园春词 二阕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