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从聊斋故事中引出的思考

作者:高原晨钟 阅读:460 次更新:2023-06-19 举报

                 从聊斋故事中引出的思考【散文】

                                   文/王世杰  


        由于电视系列剧在各大电视台的反复播放与人们不断兴致地观看,使蒲松龄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和尽人皆知。这或许有人从中看出了些许的门道,或许有人观后曾经产生过联想和憧憬,或许有人只是对原著、剧中离奇的故事以及曲折的情节感到好奇、惊异和别开生面,但并没有刻意去琢磨、品味和审思其中所蕴涵的道理。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朝早期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由四百九十余篇组成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这些文字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或者张扬真爱、善良和正义,具有丰富、深刻和强烈的思想内容。特别是那些描写爱情主题的章篇,大多通过花妖狐魅与红尘中男子的倾心与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亦给后世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七十五集电视系列剧《聊斋》便是由原著《聊斋志异》浓缩改编而来,这就更加催促起了聊斋热和增大了关注与青睐的人群。

        捧书埋头细读,渐渐走近故事中的主人公,总会觉得有一股子无形的魅力在隐隐感动和牵引着自己。特别是在月隐星稀的深夜时分,那荒郊野岭,那瘆人的鬼宅,那忽明忽暗的灯笼由远及近,青灯冷寂的氛围之中,几分诡异、几分离奇、几分怪诞的故事悄然于眼前铺展开来,顿时像似一个强大的磁场将我的注意力紧紧吸住,便由不得我要尾着文字去贴近一个又一个的特定环境,与那些形态各异和性情不一的角色一起进退、一起喜怒、一起演绎着前世今生的苦辣酸甜。那乐善好施的美丽狐女辛十四娘,那笑声朗朗令人一见忘忧的婴宁,那为求得美人阿宝砍断六指的书生孙子楚,那因无心的邀请而与狰狞的陆判交上朋友更换了心肝的朱尔旦,那知恩图报挥金如土的神异八大王,那偷吃人家鸭子浑身长满鸭毛的懒汉,那嗜好杯中之物与水鬼交上朋友的渔夫……那缥缈跌宕的传奇故事跃然纸上,妖魔鬼怪、狐仙精灵、冤魅幽魂,分不清是人是妖是怪。但只要专注鉴别与品思,就不会去讨厌和嫌弃那一个个异类或者鬼魂,倒愿为其纯真、善良、无私而感到可亲可敬可爱。

        在走进网络时代的今天,虽然不是每个人手头都有《聊斋志异》这本书,然而人们从多种媒介上随时可以欣赏到更有直观价值的电视系列剧,并不难从中品出个中滋味和悟出个中道理,进而引发无尽的深思和从内心深处汹涌出无限的感慨,认为世间有许多人的品格、言行竟不如那些异类或者鬼魅,甚或不可相提并论。

        合上书卷,闭目凝神。不由自主想去思衬和对比一番世间的一些人和事,不难分辨出有少数人生性自私自利、欲望浸心,寸利必得、寸土必争,宁愿舍命也不舍财,把一分钱看得比月亮大,从来都是想着别人付出的少自己付出得多,以至怨声不绝和斤斤计较到没完没了,什么夫妻、什么感情、什么和睦、什么家庭,为了自己的私心可以全然不顾和一意孤行,只能是深陷孤寂乃至让人认为是心理变态而去终老一生;有的人奸险狡诈、心地阴暗,老是喜欢时时处处给别人操坏心、使绊子、下套子,让人防不胜防,成为人们戳脊梁骨的靶子;有的人两面三刀,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有的人背信弃义、德行糟糕,从来不讲也不会去考虑良心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有的人欺蒙拐骗、懒惰透顶,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还要引以为荣;有的人穷凶极恶、不可一世、耍尽了小聪明和热衷于占上风,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一句话说不对便要电闪雷鸣,把骑在别人脖子上拉屎积成一惯秉性;有的人偶看表面斯文儒雅,却内心龌龊、冷酷无情,唯我独尊、独断专行,嗜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从来不去考虑对方的感受;有的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要祖宗、出卖灵魂和坑害国家,不仅为钱当奴隶甚至给别国出力、献殷勤以至做了走狗……想想这些形形色色、同样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的人,真还不如聊斋故事中的牛鬼蛇神那样让无数人赞美、怜惜和同情。

        天下之大,芸芸生众,品貌有异,境界难同。电视系列剧《聊斋》片头曲中唱道:“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寥寥数语歌词,不能不说把尘间许多说不准道不明、看不出分不清、认不准猜不透的人总结得精辟到了极致。

        一本流传千古的奇书,一部倍受喜爱的电视系列剧,一些意味无穷的人鬼人怪人妖故事,一场无法阻挡无法饰掩无法挥去的感动;那其中有温暖,那其中有冰冷,那其中有甜蜜,那其中有噩梦;像似一缕缕诗韵在徐徐流淌,像似一抹抹彩云在默默缱绻,像似一幅幅画卷在缓缓伸展,像似一丝丝酒香在暗暗蔓延;花冷歌落、笙箫曲绵,喜怒哀乐、世事叠变,日月交替、峰回路转,缘聚缘灭、情笃情散;这一切不能不引人思索,不能不教人深省,不能不令人荡气回肠,不能不让茫茫人海里许多的男男女女在故事主人公的悲喜转换中学会过好珍贵的每一天。

        观看和回味那凄婉缠情的一段段人妖故事,不禁常常心生几许携有薄凉的慨叹,毕竟尘间之事与文学作品描写的情景不尽相同,现实生活中难有像聊斋里那么诱人的完满。再说我们大家能够生活在如今这个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温馨和谐的伟大时代,身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国度的子民,作为值得骄傲的华夏民族中的一员,难道我们的素质修为、道德品质、思想境界不可以超越那些妖精鬼怪吗?难道我们就不会去检点自己和进行自我批评吗?难道我们非要那么浑浑沌沌、不讲格调、不求上进地去糊里糊涂走完短暂的人生吗?

        作为大地上思想层次最高的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和有所追求的,否则我们就是枉披了人皮在这个世界上走过一回。还是让我们去多看几遍《聊斋》系列剧中的《贾奉雉》、《鹦鹉奇缘》、《冥间酒友》、《香玉》、《狐侠》、《八大王》、《杀阴曹》、《雨钱》等等以及更多集生动的故事,借以使自己有所思有所辨有所悟,使灵魂升格乃至脱胎换骨,更使我们的家庭充满温馨、社会充满仁爱、国家充满希望。

        时光无限,百态人间;沧桑变换,人心向善。让那一幅幅活灵活现、引人入胜的聊斋画面轻盈地萦绕于我们的脑际,极力摇曳成理想中最靓丽的风景,以换取一切贪欲的凋零和今后不再有任何邪念的萌动。这,便不枉了蒲松龄先生当初寄予书中的一片殷殷之情。  

                      

        作者简介:    王世杰,笔名晨钟、高原晨钟;西安市人,现居延安市;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洛滨文学》总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文学》《诗刊》《农民日报》《人民邮电报》《中国农机安全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延河》《山花》《延安日报》《人民网》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及网媒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随笔、评论等千余篇并多次获奖,大量文字因被转载见于全国著名和各大网站。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