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鱼和米
家乡的鱼和米是一份乡愁。
我的家乡位于田林县百乐乡板干村板干屯,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生成三个平面,于是分为上寨、中寨、下寨。一条河带将屯三面环绕,河的对面是一座座土山,土山脚下是一垄垄梯田。田种了米,河养了鱼,用“鱼米之乡”来称呼我的家乡一点不为过。
家乡物产丰富,就单单的鱼和米,就蕴含着家乡诸多故事。
家乡的小河源头在田林县浪平镇三川洞,通过三村两寨后流入红河。洞里流出的水是冷水,养出的鱼自然是“冷水鱼”了。家乡的鱼清水散养,常见有鲤鱼、草鱼、羊角鱼等。春冬季河水少的时候,屯里人就撒网捕获“冷水鱼”;夏秋季河水涨漫时,下游红河鱼会成群向上游,屯里人就起伞网捕鱼。“河里鱼一年四季不断影。”屯里人都说。
每每屯里有红白事,壮汉们都会提着渔网,下河捞鱼,少则捕获几十斤多则百余斤。屯里人想吃鱼的时候,会提着鱼竿到河边,只需坐上一炷香功夫,就能钓起一盘美美的河鱼。屯里人常说,“要吃‘清水煮活鱼’,先架锅烧火放水再下河拉网也不迟。”这句话一点不假。
家乡的一绝还有“稻黄”。秋天一到,河对岸800多亩水稻金黄一片,秋风吹过,整屯稻味清香绵绵,屯里家家户户晒谷场上都铺上了“金粒”,晒谷的老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谷子晒干了。屯里人除了安排一年的口粮外,就是卖掉多余的谷子增加收入。不管是有口粮的计划还是卖谷的安排,前提是家家户户都先安排“酿酒粮”。
“秋季谷子黄,酒香窜四巷”。自古以来家乡就有秋收新米酿酒的习俗。秋收一结束,“酿酒粮”派上了用场,那段时间,“赶新米酿美酒”又成了家乡一大风景:上寨的李家酿完了,下寨的黄家翻熟米洒酒曲了……整村处处闻到酒香。由于田里的灌溉用水是洞里冷水,酿酒用的水也是洞里冷水,酿出的酒清醇幽香,醉不上头,“板干米酒”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
家乡有肥鱼伴佳肴,谷米造美酒,富足的生活是家乡村民一直不变的基调。乡村振兴的今天,家乡的鱼儿更肥,米更香了。
作者简介:黄泽宁,1970年出生,壮族,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就职于田林县教育局,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网》《中国文明网》《广西文明网》《广西日报》《右江日报》《百色新闻网》及《三月三》杂志等。
上一篇: 香格里拉拾记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