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过 年

作者:李政权 阅读:640 次更新:2023-06-09 举报

此文刊发于2023年1月24日新浪网、2023年1月25日中国作家网精英文艺专栏、2023年1月24日美篇、2023年1月25日安徽璐璐书屋文学平台;

   

            ……秦岭人

春节,在我们哪就叫过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体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禳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我个人认为,春节是文化和亲情的延续和传承。文化的延续,不难理解,这从史料铭志记载不难看出。文化延续传承,是一个民族发扬光大的根基。而亲情的延续传承,正在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慢慢淡化了。

现在过年,感觉亲情感情,是愈来愈淡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从过腊八喝了腊八粥大人们就开始忙开了。过了腊月二十,先是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火爷,再就是购年货。哪年头,人们生活艰辛,一年到头很少吃上肉,大人小孩都盼着过年能吃上两囗肉。所以,年货割2斤肥肉,哪是少不了的,家里条件好的,会割六七斤,大多数人不会超过3斤。接着我记得应该是扫屋子。记得应该是在腊月二十五。家家要把屋里屋外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俗称扫去一年的晦气和不快,而且家家还会把扫的灰尘倒在马路边或者是河边,顾名思义是让河水冲走这一年来的晦气和不快;让马路上的车带走自己身上和身边的晦气。再下来记得是做豆腐和蒸馍馍。做豆腐,再我们哪儿家家都会做。一般是在腊八做腊八粥用的玉米粒时就把二十斤黄豆一同加工好,把加工好的豆粒用小石磨磨好加水烧开,快熟时,再用自家窝的酸菜汁,一大盆,一点点的加进去,慢慢的搅,过一会一小疙瘩一小疙瘩的豆腐就出来了,再把成型的豆腐盛出来倒在特制的豆腐箱内压实定型即可。记得哪时家家都做豆腐,而且家家几乎都有专用的工具,豆腐箱、沙布包、呆棍、小石磨等。家里人多年里要待客的,会做上两座堪至三座(一座豆腐也就四四方方二十公分长短整二十块豆腐)。哪时的豆腐,比现在从市场上买的豆腐好吃多了。蒸馍馍,很简单,家家都会蒸成百个。有馍头、花卷、豆渣馍、花馍等。豆渣馍,是用做豆腐余下的豆渣,加上一些小米、玉米面、麦面等拌均发好蒸熟的一种馍馍。接着是上油锅。上油锅,我觉得在当时是重头戏。几乎家家都会在腊月二十八九做。炸丸子、炸果子、炸豆腐、做红烧肉。炸丸子,其实是把糯米做成二寸见方的糯米糕点,然后在油锅里再炸一下,把糯米糕点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滤干油即可。炸果子,其实和炸麻花差不多。就是把发好的面擀好,再切成各种样式,再掏出冬种样式,随后把掏好的各式果子在油锅里炸熟即可。熟不熟,只要看面片鼓起发涨,面皮表面成发亮的金黄色即可。炸豆腐,很简单,就是把自家做的浆水豆腐水沥干,拿出一块切成半公分厚的整块,放倒油锅里炸。一般一锅豆腐也就二十块,一般油炸三四块,过年就够了。炸豆腐,一般豆腐四面金黄发亮即做成了。记得这种豆腐在我们染坊哪还有一个俗名叫油豆腐。做红烧肉,先是把买的肉切成十公分长三四公分宽的长条,把表皮的毛剔除干净。家里光境好的,用红糖在猪皮表面抺一层,记得大多数人家是用火晶柿子的汤汁来代潜红糖的。做时把抹了红糖或者是柿子汁的一面紧贴热油放下去即可,两三分钟后肉皮表面红亮红亮即可。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先吃一碗炸果子,就等着红烧肉。总是不等紅烧肉凉就撕一快吃。可能是当时的红烧肉都是八成熟,偷吃多了吃死了吃死了的缘故,一致于我现在不太爱吃肉。下来就是过年了。

过年,就是吃团圆饭、拜年、玩。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一大家子人从天南海北不管多远多忙,都要想方涉法赶回来吃团圆饭。记得我哪一块,一般是三十中午一家人一起吃饭喝酒。有钱没钱,贫穷富贵,都会至少做上八凉八热一个汤,再摆四个干果。古代讲究八人一桌,所以菜品,也是这样。大多数人家,除了自己子女老人一家外,还会把堂兄堂弟他们一并请到家里,有的还会把左邻右舍请来一起吃饭喝酒。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只可惜,老父亲在世时,每年除夕都要给左邻右舍写春联,要写二三百幅内容风格不一的春联,所以我家的团圆饭吃得都很晚。

过了除夕,春节正式拉开序幕。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放鞭炮、再敬天地尊神、后吃饺子。一般还会在包饺子时,包几个硬币,说是谁吃到了谁有福。记得有个谚语“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开始走亲戚”。各种拜年走亲戚,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有些远路的听说不过二月二,还在走。记得最热闹的是我们几家子一起去舅舅家和舅爷家及初五小年几个老俵姐姐来我家。在舅舅家,就是一起吃顿饭,在舅爷家,可热闹了。舅爷家一次要走八九家,几家子的年饭吃不应。往往是这家碗刚放下,哪家饭又好了。看着各家花样、风格各异的饭肴,既想吃又吃不下的感觉,很难受的。特别是一大群晚辈挨个给长辈磕头,哪才叫一个热闹。长辈们会给发压岁钱,晚辈们磕的不亦乐乎。长辈们发的心疼,心疼钱包的钱一下下的少去;晚辈们磕的兴起,是一个接一个,因为磕的愈多收的愈多。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还要考问晚辈们的学业成就,依绩效还会再给予奖励。再说有热闹的,哪么过于到黑龙口看秧歌,到磨沟庙看狮子沟的耍狮子,到五星看戏,到麻街看走高跷。哪时车少,全凭一双退走。一天到这看戏走高跷,到哪看耍狮子扭秧歌,一点也不觉得累,只觉得年味浓浓乐趣无穷。

现在过年,老一辈年龄大了,做不了啦;小一辈,是一切都买,根本不会做。已经没有了,原有的年味。大家为了生计,天南地北的为了生活外出务工,春节有时为了给孩子们多挣些上学、盖房及取亲的钱,有时根本不回来。三四年能回来一次,已经是日子过得很好了。所以,年味愈发淡漠。没有了上油锅的乐趣,有的只是超市的无味成品;没有了吃团圆饭的乐趣,有的只是节日加班的盒饭;没有了走亲戚的热闹情景,有的只是哪些景点攒动的身影;没有了看戏扭秧歌耍狮子的乐趣,有的只是抱着手机刷抖音发信息泡剧蜗居;没有了舅家姑家姨家的大闹天宫,有的只是和张三吃饭还是和李四去茶吧又还是去刘五哪谈合同;没有了放鞭炮点烟花的童趣,有的只是张三的烟买了没李四的年节是否办好刘五公子的升学宴红包够不够;没有了哪过年团聚的亲情延续,有的只是心累身累哪个累。

年,年年过,景光光艳;过年年过,年年过,年年岁月各不同;光景景光,景景光,时时景景确别样。

人,过一年,老一岁,日子流走不回。月,走一季,换一景,时光划过不再。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