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母校!(散文诗)
致敬,母校!
(沈阳 闫应科)
“春风育桃李,秋果谢师恩。悠悠校园情,无悔之青春。”一次偶然聚会,“母校行”征文启动,张久鹏同学“母校、学生想对您说”,闫应科、江兴侠同学“校园遐想”,拉开了刘集高中(现为城北中学)书写五十年历史的序幕……
▲母校 学生想对您说 文/张久鹏
1970夏,刘中开班,首届生入学。两社人民欢喜,互告知。虽无大典庆,但有校训颂。
新校伊始,简陋,教舍初建勉强可用,场地未平设施短缺。师生协建,搬砖铺路,自当建家,劲足矣!小河边洗漱,深井旁解渴,露天席地就餐,自带桌凳学习,同在大舖睡眠。老师备课、判卷与家眷独室同住,苦矣?那年代精神高亢,条件自创,改善环境,教学入正轨。喜悦情难表啊!
随之,朗朗读书。师教有方,同学努力。赛文章,赋诗句,填词解题,读外语,识乐谱,攻数理。好一派名学堂学习氛围之势!有人云,此届必出名士精英。
那时,虽有报国之志,但不知何为,却有答父母之恩,立长识之志。于是,便各寻成才之路,故同学接续努力。可敬!
二年半,学业毕。从军有之,从政有之,从农甚多之。多年后,一批育人之师,部队栋梁,政府要员及各界人才,活跃在各领地。如今,文才者有几,书法家有之,为师育人者甚多,从农者成绩斐然。可贺!
时代造英雄,潮流推进步;社会布课堂,同学展能量。亲爱的母校:学子们已交答卷,您满意吗?!感谢您,尊敬的母校——刘集高中,学生们为您骄傲!
▲校园遐想 文/闫应科 江兴侠
我们渴望求知,想往校园,终于有一天实现梦想。1970年9月,我们走进了刘集高中的课堂。从此后,在这里学习,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劳动,在这里成长。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两年零六个月,度过人生最为美好的时光!学校虽是初建,很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然而在我们心里,这是最好的学校,低矮的教室,格外宽敞,格外明亮。
在这里,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有德高望重的校长,他们传授知识,为同学们插上放飞的翅膀。他们像父母老人一样,时刻关注着每个同学的成长。
在这里,有学生住校的宿舍,还有师生用餐的食堂。在这里,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同学,来自城北地区的四面八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我们同吃同住,共同学习,团结奋进,一起在大海里搏击,荡漾!
母校,最熟悉的地方,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人心醉,令人向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我们确定人生的目标与方向。政治课,高唱《国际歌》,传播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成为我们的精神指导和事业领航。文化课,谈古论今,博采众长。说文解字,诗词文章,把古老的中国文化继承和传扬。数理课,执着求索,解疑答惑,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师德校风,尊敬师长,互学互帮,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风尚。
建校伊始,百废待兴,课外活动是同学们的第二课堂。修路,翻地,种菜,种花,挖沟开渠,平整操场。当你再次走进自己的校园,路直,地平,绿色满园,果蔬飘香。同学们多才多艺,音体舞美,各有专长。篮球队,宣传队,书画室,到处是欢歌笑语,音乐之声飘扬。哲学,文学,美术,绘画,“三学一唱”(学工、学农、学军,唱革命样板戏),我们样样在行。知识多积淀,实践出真知,能吃苦,能耐劳,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
几十年过去,旧事难忘,如今的校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笔直的马路,宽阔的操场,风景如画、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综合楼,花园式建筑,与建校初期的学习环境不可同日而语,已经没有旧时的模样。
教学环境和办公设施现代化,窗明几净的电脑房、实验室、图书馆,宽敞明亮,是师生们课外活动、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师生们课间操,队伍整齐、着装规范统一;歌咏比赛、文艺汇演、教育成果展、缅怀革命先烈,以及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使课外学习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那是一生眷恋的地方。脑海里,尘封了很多往事,可记忆最美、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低矮,宽敞,明亮的,六间砖瓦房……
母校,多么亲切的名字,多么美好的称谓,一个终生难忘的地方!
上一篇: 印加帝国的覆没(第288章)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