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团长下连当兵记
红色历史故事
张团长下连当兵记
(文/闫应科)
1974年5月的一天早上,辽南驻军某部院内,清脆嘹亮的起床号响过之后,在十四连出操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位身材高大威武的老战士,他就是到盘锦农场下连当兵的张瑞瑄团长。
张团长这次下连当兵体验生活,选择离团部最远、条件最艰苦的盘锦农场,与战士们实现“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娱乐),被分配到二排五班。那一天,起床号声一落,张团长穿好衣服,第一个走出房间,迅速地把班排的走廊卫生打扫干净,然后与战士们一起出操。他站在五班长的身后,比中等身材的小李班长还高出多半头。他严肃认真,步伐整齐,齐步跑步都是按照基准兵的标准规范和动作要领去做的。
在班里,他住在靠近窗户的大通舖上,睡觉时,高大的身躯,使他不得已只能把枕头放在床沿上。开饭的时候,他有好几次抢着拿饭盆去食堂打饭,被小战士给夺了回去。开班务会,他坐在“小马扎”上,腿都伸不开,连队文书知道后,就从连部搬来一把木椅子,可老团长怎么也不愿意坐,又让拿回去,他笑着说:“我现在不是团长,是个普通战士,不能搞特殊化。”
张团长体贴战士,平易近人,时时处处以普通一兵严格要求自己。劳动时,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同甘共苦。有一次用马车往地里送肥料,途中陷在泥坑里怎么也拉不动,老团长第一个跑过去帮助推车。田间地头,他找干部战士谈心、唠家常,帮助做思想工作,做战士们的知心朋友。
篮球场上,张团长是个投篮高手,别看他二百多斤的体重跑不快,但只要球到了他的手里,一投一个准。山东籍战士宋广东、薛广生、邢成军,是老团长的好伙伴、最佳搭档,是“大个队”。“小个子队”也不甘示弱,常常以速度优势取胜,还时不时地提示裁判说“团长走步犯规了”。据原二排副排长刘松柏回忆: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团长一起打篮球,他抢球时撞到团长的肩下,很不好意思地向他道歉。他说:“没关系,很正常!合理碰撞。”
据张长根排长介绍:部队农场和老百姓的稻田只一路之隔,每逢星期日,张团长也不休息,向连队请假去找当地老农请教水稻种植经验,了解军民关系和当地老百姓对我们部队的反映。他深入农村、联系群众,老百姓都称赞他就是当年的“老八路”。有一次,张团长在路上遇见邻村饲养员赶着马车经过,他一眼就发现有匹马眼晴有毛病,并及时提醒要注意安全,车老板感动地说:“老团长没有一点官架子,真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张团长心系基层,关心连队,在与战士们共同生活的体验中,发现农场在生产大忙季节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快,单靠标准伙食费不够吃。于是,他建议连队要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搞好种菜和养殖,确保战士们能吃饱饭。年底,张团长在办公会上提议为农场干部战士解决生产补助粮,他说:“农场战士很辛苦!只有吃饱了饭,才能干好活,才能为全团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张瑞瑄在团长岗位近十年,他为人谦和低调,是一位值得敬重、令人怀念的老首长!
张瑞瑄:山东省蓬莱县人,1927年6月出生,1949年7月从大连市入伍,1953年5月加入*。1949年在关东公安总局四大队五中队当战士,1953年任旅大市公安总队一团作战股见习参谋。1965年任工建第一二一团作训股股长,1969年起任一二〇团副团长、团长;1981年1月,经第二炮兵政治部批准退休居住大连市。
评论[2条]
更多>原120团一营三连孙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