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校园时光
天城中学是我的母校。我是1979年考进我心仪的天中,记得开学那天是姐姐送我到学校报到的。姐姐两年前也是从天中毕业的,她对学校的环境很熟,所以,在姐姐的介绍下,很快我就熟悉了校园环境。其后不久,我就适应了学校生活。当时我们都寄宿在学校,每个房间有上下两层床位四张,可以住下八人,在宿舍物管的统一安排下,生活物品摆放整齐划一。同学都是来自全安庆地区的不同市县,也算是来自“五湖四海”。学习生活开始前,学校首先从教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开始,就像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样,这是一个良好开端!高中第一年,我们文理两科都要学习,语数英理化史地生加上哲学,到了第二年,学校开始分科。我文理两科成绩都不错,但相比之下我更对文科感兴趣,所以我就分到了文科班。后来的实际情形证明,无论是此后考上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或者还是走上社会其他工作岗位,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人的潜能的开发和使用。文科离不开理科,理科也离不开文科,文理两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科的老师都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在这里,无论听哪一位或哪一门课老师讲课,都是一种享受。学生学得有兴趣,老师讲得有劲头,教学相长,师生关系都很融洽,团结友谊,如沐春风。语文老师叶诗雅、甘雅生、彭叶青,数学老师曹耀祖、汪长春、王礼让,物理老师戴葵北,化学老师李洪根,历史老师齐大野,地理老师胡孝恒,英语老师杨舜勤、桂建友,哲学老师梁小朝,体育老师刘珍福,虽时隔近四十年,我至今仍然还能如数家珍。
在为人师表的每位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下,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大家刻苦努力勤学好问,老师们也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感”。每天早上,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内回荡,总能在心灵深处产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巨大震撼来!我也是认真刻苦学习的同学之一。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记得那一年文班85人缺少政治经济学教材将近一半以上,老师要求每两人共用一本,我为了温习功课方便,硬是花半个月时间手抄了一本十几万字的教材,被誉为“现代谈迁”,在天中校园传为佳话!学校设有图书馆、阅览室、阅报栏,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借阅各类图书。我喜欢在中午午休时间看书或读报,记得当时我备有三本笔记本,一是“读报小记”,一是“一日生活记”,一是“思虑”,前两本记录每天的阅读重点和生活重要片断,最后一本就是撷取这一天当中某个最值得深思的专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我高中生活的全过程,并对其后乃至今天的学习与思考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实验。我们每周都要上两三次实验课,其中有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实验课大大培养了同学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了大家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与消化。
天中的体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的。体育老师刘珍福是体校专业毕业的,田径运动十八般武艺样样都精通,辅之以比较齐全的体育锻炼器材及开阔的运动场地,同学们体育锻炼的热情大幅度提高,体质也明显得到增强。每天早读过后,随着一轮红日东升,全校师生齐集天中东南大操场,伴随着激昂奋进的高亢旋律,第六号广播体操正式拉开帷幕。今天想起,那种翩翩起舞的青春活力四射的宏大场面,依然历历在目!因为我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跳高跳远、单杠双杆、吊环、拔河、长跑短跑、体操、乒乓球、羽毛球、铅球、标枪、投弹等多项比赛,我都取得了优秀成绩,所以,我成了我们那一届文班第一个获得“全县少年二组体育证章”的学生。学校同样重视德行教育和培养。每周一次的校园劳动课,同学们在班主任或德育老师带领下,在学校食堂后面的空白区域开垦荒地,施肥播种,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体会父母及家人辛勤耕耘供养我们读书的辛劳以及他们无私奉献的美德!我们每周起码要上一堂音乐课。我还清楚地记得,教我们音乐课的是齐大野老师,大家耳熟能详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的,每当周末回家或寒暑假放假归来时,我们总是高唱这首非常经典的校园歌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两年(那时还是两年制)的高中生活与学习,虽弹指一挥,但大家都是收获满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又学到了扎实的基本技能,不仅如此,更加难能可贵的还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品德。在毕业离别大会上,我手捧学校颁发的“三好学生”奖状、奖品、奖金和毕业证书,热泪盈眶走下了领奖台。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当我过了廿年再次回到我的母校天城中学时,是我亲自送自己的女儿到天中报到入学的场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眼前这个天中已不是我廿年前在此就读的那个校舍了,昔日的参次不齐的青砖黛瓦也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天健楼、九畹楼、致远楼、学生公寓楼错落有致,原来的大礼堂已变成了笃行堂,科技馆和图书馆遥相呼应,八排道塑胶跑道整齐排列,绿色运动场仿佛就是中型体育场,气派非凡!女儿入学报到那天,天中校园彩旗飘扬,歌声悦耳动听嘹亮,来自全省各地的莘莘学子,将要在这如诗如画的学府里度过三年的高中时光。前来送行的家长们,脸上写满快乐自信和希望,三年后,自己的孩子将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才,也会成为每个家庭的希望所在。天中历史悠久、厚重,从1826年的天城书院开始,经过近200年的延革与变迁,经过十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至今已发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安徽省重点中学,成绩可圈可点,但却来之不易!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天城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其中有以储波为代表的政治精英,以程备久为代表的学术精英,以彭文生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群体,以汪家玉为代表的石油行业领军人物,也有证券和汽车制造业大佬,还有为数众多的各行各业技术骨干及研究型人才。天中地灵生人杰。历代天中人始终坚守“厚德、致知、报国”的校训,始终秉承“文明、严谨、进取”的校风,始终秉持“敬业、导行、创新”的教风,始终执着“博学、善思、笃行”的学风,才得以取得今天令人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
我家两代共有三人先后考进天中,我的姐姐、我以及我的女儿,在这里,我们都受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和良好的品德熏陶,时至今天,每当回忆往事时,我就会自然而然地记起我在天中那一段求学生话,那是一段美好成长岁月,更是我曲折奇妙人生历程中一支难忘的歌。历史已经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我的母校天城中学一定也会与时俱进,我最引以为自豪的天城中学,必将拥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作者简介
程银生,笔名程石,安徽桐城人。现居合肥。中国作家网注册用户,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字散见于《安徽日报》 《台湾好报》 《北国新文学》《深圳青年》 《西部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作品入选《世纪星雨》《放飞朝阳》《文艺之家》《许有为先生纪念文集》等书。曾应邀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2002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并获荣誉证书。
手机:18255428957
邮箱:18255428957@163.com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