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两本书以及它们的作者

作者:罗里宁 阅读:696 次更新:2023-05-16 举报

  一、《不愧三餐》,陆灏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知道陆灏的大名,是在哪儿看到,钱锺书先生调侃他的一句话:“具有如此文才,自己却不写作,而为人作嫁,只忙于编辑,索稿校稿,大似美妇人不自己生男育女,而充当接生婆。”钱先生的意思,是夸陆灏有写作的才能,只是话说得俏皮——也只有钱先生能说这样俏皮的话了——我为这些话所鼓动,就想找些陆灏的书来读,但他写得少,书出得也少,出过的几本书,如《东写西读》《看图识字》《听水读抄》等,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得到。见不到,很有一些遗憾,以后在网上看到他又出了一本书,叫做《不愧三餐》,书名取自陈老莲的诗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陆灏人称“沪上陆公子”,不但有才,且为人严谨,毛尖就这样说他:“到上海,说晚上和陆灏有约,那说明你既有面子又有格调。陆公子是文化界的林黛玉,人美不说,脾气贵族,叫他吃顿饭,他要问都有谁,听到不顺耳的名字,就说,还有半部《容安馆札记》没看完,搞得慕名来见他的薛蟠讪讪的,薛姨妈跟着也脸上无光。”这是他的个性,也是他的涵养,这样的个性和这样的涵养,值得尊重。因为书出得少,毛尖在买到他的《东写西读》时就这样说:“陆公子这次终于肯下海出书,相当于007突然到你家里吃晚餐,下一顿不知什么时候了。”毛尖的话,总是有趣,她的《乱来》,就是很有趣的一本书。毛尖是大学教授,专栏作家,随笔写得漂亮,文字在大学教授里很有个性,这一次,也不无挤兑一下朋友的成分——《不愧三餐》不正是这下一顿吗?我碰上了,自然不会错过,即刻网购,三日书到,了了这桩心愿。书还不及细看——我买书总是不能马上就看——匆匆扫了一下,是写一些文化掌故,但却是不一样的文化掌故——或名家逸事,若钱锺书夫妇与傅雷之往来、毛姆的小说源自他一战的谍报工作;或史事钩沉,若董其昌毁画、“语丝”之由来;或文学趣谈,若英国式谋杀的文雅、克里斯蒂小说里的中国元素,等等。陆灏的文字,多为所见所闻,所读所感,短小精悍,却异彩纷呈,有趣有料。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陆灏参与创办一个很有一点文人气息的小众杂志《万象》,是这个杂志的主要编辑人,这个杂志我订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又编了一套民国老杂志杂志书的丛书,也很有一点文人气息,这套丛书我购得第一册《无轨列车》。

  二、《问道录》,杨之水著,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杨之水这本书,是和陆灏的《不愧三餐》同时买。陆灏和杨之水,一个“沪上陆公子”,一个“京城三大才女”之一,一南一北,好像还是朋友,或者文友,根据是,他们合作出版过一本《梵澄先生》(上海书店出版社),不是朋友,该不会合作写书吧。我想。

  杨之水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六年担任《读书》编辑,还写了一本《〈读书〉十年》的书,很受读者喜爱。我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间,订过一段时间《读书》,里面的文章,多是大家手笔,如金克木、张中行、徐梵澄、唐振常、邓云乡、金性尧、王世襄、冯至等著名学者,杨之水在《读书》十年,一直读他们的文章,视他们为老师,自己后来也成了一位著名的学者。杨之水著述很多,一九九三年以来,出版的书不下二十来种。她在编辑写作之外,研究文物考古,有不少文物物件方面的研究成果成书,如《物色—金瓶梅读“物”记》《定名与相知》等,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著作。我一直想找一本她的散文集,这回终于找着了,这本《问道录》,收录她编辑、治学生涯中提携帮助过自己的师友的回忆文章十余篇,可从中一窥这些学人治学、为人的不同侧面。

  杨之水原名赵丽雅,插过队,开过卡车,卖过西瓜,靠自己的勤奋读书而成为著名的编辑、著名的学者和著名的作家。因为把心用在学问上,生活要求不高,衣食也不讲究,张中行先生在《赵丽雅》里,就有这样的描述:“她有次跟我说,每月入款,工资兼稿酬,百分之七八十买书。我说:‘那你怎么生活呢?’她说其它方面尽量节省,比如办事赶不上回家吃饭,就在路旁随便买点什么,吃到不饿得难过就得。食如此,衣是我眼见的,不只陈旧,而且不合身,以鞋为最,像是总比脚长半寸。脂粉、唇膏之类当然更没有。”这是收在《负暄三话》里的一篇文章,能入张先生法眼,写进负暄系列文章里的学者,可不是一般人物。

  这两本书部头都不大,它们让我对专心于学问的读书人,又多出一分尊敬。

上一篇: 醉太平·情戏江夏(刘过格体)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