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和智慧决定命运
(杂文)
品德和智慧决定命运
作者:杜岸强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说未必,性格充其量会影响到命运,对人生命运有可能导致决定作用的不会是性格,而是品德和智慧。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受遗传、成长经历、接受教育情况和生活环境等影响,其秉性习惯显然不会完全相同,人与人之间存在性格差异这是必然的。比如,有的人内向一些,而有的人外向一些;有的人果断一些,而有的人犹豫一些:有的人勇敢一些,而有的人儒弱一些;有的人大方一些,而有的人吝啬一些;有的人豁达一些,而有的人狭隘一些……可是,究竟哪类性格人的命运一定会好,而哪类性格人的命运一定会差呢?恐怕是谁也说不出无懈可击的证据来的。
据资料介绍,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根据人格特征与职业
选择的关系,把人的性格划分为六个类型:现实型(重物质与实际利益,喜欢安定,缺乏洞察力)、研究型(好奇心强,注重分析,处事慎重,愿从事有观察视角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艺术型(想象力丰富,有理想,好独创,喜欢从事无序而自由的活动)、社会型(乐于助人,善于社交,注重友谊,责任感强,愿从事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工作)、常规型(易顺从,能自我抑制、想象力差,喜欢有秩序的环境;对重复性的工作感兴趣)、企业型(有冒险精神,自信而精力旺盛,喜欢支配别人,遇事有自己的见解,愿从事组织、领导工作)。由此看来,人的性格从不同的角度又可以划分出多种不同的类型,因人而宜,取长补短,人尽其才,这样的用人方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化性格弱点为性格优势。
在选人用人的实践中,品德也总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比如,我们各级党组织在选人用人的时候,总是要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那么“品德”的优先必然会让“品德”成为决定命运的首要因素。至于究竟哪些类型性格属于命运好的,哪些类型性格属于命运不好的,其实根本就是个虚无的问题。我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在其未成年的孩提时代容易被人过多地关注和看重,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性格只是在人们与其初期接触相处的时侯关注较多,随着交往时间的推移和相互之间的深入了解,性格则不再是人们注意的重点。因为成年人彼此都有较深的社会阅历,对于各类性格的人都不再陌生,都具有一定的接触经验。此刻,人们彼此之间是否愿意深人交往,看重的往往是品德操行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远近,而不再单纯是性格特征的表象。正可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的时刻,一个人的性格在其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就不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了。那么,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呢?是品德和智慧。
我想,如果把金榜题名考上大学的高中生视为“命运好”的话,那么高校里的学子们是否属于同一种性格的人呢?显然不是,因为我本人就在高校生活过几年,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大学生和高中生在性格上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再假如,把被宣判死刑的罪犯当作“命运不好”的话,那么谁都知道被处死的罪犯也不完全是同一种性格的人。然而,从以上两个例证中分析总结一下,我却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品德操行和生存智慧在他们的人生命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考入大学的高中生尽管性格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普遍都是勤奋好学,认真完成高中阶段学业的人,因此才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让自己赢得金榜题名的荣耀。还有,那些罪犯虽然性格未必相同,但是他们都是逾越了法律的底线,成为了刑事责任的承担者。也许他们违法犯罪的具体原因有所不同,但是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对法律熟视无睹肆意践踏,缺乏守法生存的智慧往往就是他们品德特征的共同点。
我们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诸多例证,如抗震英雄、奥运冠军、劳动模范、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等这些受到党、国家和人民褒奖、爱戴和尊重的群体,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彼此并不相同,但是他们的思想境界、品德修养等和生存智慧是相同或相似的,他们的人生选择都是智慧而理性的。没有一种高尚思想境界的人,是无法成为英雄模范的,是难以赢得世人尊敬爱戴的,是不会拥有辉煌人生命运的。
通过总结分析来看,命运相同的人性格未必相同,但是命运相同的人彼此之间总是有着相同的思想品德和人生智慧选择的。因此我要强调说,尽管性格对命运有所影响,但是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品德和智慧。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