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教育,就是唤醒人性良知的过程
什么才是良知?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段子:大海退潮了,很多人都在赶海,捡海货。唯独一个小孩子,不断的把小鱼捡起来,扔到海里。太另类了,大家都围过来问:“孩子,这么多小鱼,你救不过来吗?你不觉的你很傻吗?”一个成年人带着善意的规劝。“这条小鱼不觉得!”小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回大海里......
良知是怎么抹杀的?是成年人缺乏深思熟虑,将自己的愿望和知识填鸭式送给了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是否理解,然后通过考试,检查孩子学习的成绩.......
每一个孩子都有灵光一现的时候,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只是有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的灵光躲过了成年人的抹杀,成为了优秀生;有的孩子不幸,灵光被抹杀,成了学困生。
“我妈都不管我,你凭什么管我?”怎么办?教育目标应该是回归人性的培养,教育是唤醒人性良知的过程。
就拿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故事举例子吧: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怎么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很多成年人会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刻苦学习这个榜样!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成人给与孩子的教育,往往是画了一张漂亮的大饼,没滋没味的。说教孩子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个样子,这对孩子极为不公平!
我们应该继续说说,匡衡的人生履历,匡衡考了整整九次,才考上个文学掌故。可见想成功,需要坚韧的意志。汉元帝喜欢诗经,匡衡讲诗经最好,因此得到了提拔,成了御史大夫,做到了宰相这样的高位。显然,想出人头地,要跟住老板的思路,投其所好。
看看得志的匡衡做了什么?
一开始,匡衡推崇经学,以礼治国,惩治贪官,名望日高。显然,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再看看晚节不保的匡衡!
人性贪婪,匡衡堕落了,利用手中的权利,拥有了四万多亩土地,汉成帝继位,他被人举报了,丢官罢职,抑郁而终。显然,每一个人都在利益中纠葛,人不能被欲望迷失方向。这才是完整的励志教育,人性从无绝对的高大上,也无绝对的矮胖挫。望梅不能永远止渴,画饼根本无法充饥!
教育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内容不能扭曲和编造,断章取义已不可取!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让学生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很显然,人类有兽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灵魂得到锻炼,将兽性而转化向天使的一面。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否则,你拥有的知识愈多,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愈大。
有时候,教育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所以,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骇所拥有的情怀。否则,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即使其道德评分或许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
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人不应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 当一个人对低级的生物或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的生命吗?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吗?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 一个对外部世界冷漠无情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由许多对生活、对生命无动于衷的人组成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的最高境界 是唤醒孩子尊重生命的良知 ......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是对生命的尊重。
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骇所拥有的情怀。否则,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即使其道德评分或许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人不应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 当一个人对低级的生物或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的生命吗?
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吗?
上一篇: 王硕
下一篇: 怀念伟人 ——献给毛泽东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