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里郎中到知名书法家
从乡里郎中到知名书法家
湘潭县农民刘俊才的艺术人生
我们一提到农民,就会联想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也是农民生活的主格调,当然,这也是很多人共有的一种认识,不过,现代的农民不再是这种生活方式了,他们出入耕种之外,还有自己的爱好,很多农民也纷纷拿起了毛笔,练起了书法,而且还练到相当有水平,而他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代表,他被誉为“农民书法家”,一身再朴素不过的打扮,一头白发,难以掩饰岁月的痕迹,倘若不看到他的书法作品,谁也不会将他和书法联系起来,他就是来自湘潭县的农民刘俊才,一位朴实的农民老大哥。
应湘潭市楹联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工会主席舒良才邀请,2023年4月2日,前往湘潭县排头乡双联村采风,上午8时,我们从市区万达广场出发,经湘潭二大桥、过潭衡西线,车行一个半小时,便到达目的地,精神瞿烁的刘俊才老人早已在家等候,稍事寒喧之后,我们的采访便进入正题。
(一)
1944年7月,今年79岁的刘俊才出生湘潭县排头乡双联村一个士绅家庭。刘俊才的祖上都是汉口人。自曾祖父的祖父一辈迁来湘潭,刘家的从医历史由此开启,到刘俊才的父亲这一辈,几代都为郎中,能治各种常见疾病。因为有“以病人思维想事,看病凭借真本事,药方须又准又实”的家训代代相传,刘俊才祖上个个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方圆百里很受人敬佩。驰名三湘的湘潭仁和医院院长刘仁波正是其杰出弟子之一。
“我父亲刘建文医术就很了得。他8岁从私塾毕业,熟读各类医学名著,12岁时第一次出诊便远赴临近湘乡的一户人家,为病人治好了一种叫绿水灌瞳的眼病。”刘俊才回忆,父亲从医50多年里收到过许多奖状、锦旗和感谢信,还经常免费给穷人看病。
到了刘俊才这一代,年轻时他一直未能如愿从医。直到1991年,刘俊才考取了湖南省首届乡镇卫生防疫医生从业资格证,才正式当上了村医。虽然这时已年近50,因自小耳濡目染,刘俊才脑子里的古中医知识却一直非常扎实。
有一回,邻居老陈因农事纠纷被人在脑门上挖了一锄头,顿时鲜血如流,意识渐失,危及眼睛。刘俊才接诊后立马麻利包扎止血,前后开了不到100元的药就医好了老陈,且没留下任何后遗症。曾经有位省人大代表被医院诊断为患重症,四处求医未果。刘俊才只在他下巴部位简单做了个小手术,割去化脓的肿瘤,便将其治愈。
如今,刘俊才家里收藏的30多册医学古籍和50多本行医笔记,就是他祖辈六代扎实行医的有力佐证。医学古籍都用方形竹片分类装订着,行医笔记页页工整、字字清晰,刘家人认真从医、善良为人的良好家风可见一斑。
(二)
一杯浓茶,一盏台灯,笔墨纸砚。对于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双联村的刘俊才老人来说,这些可以是他生活的全部。
古代圣贤曾说过,不能精于写小楷就不能称其为书法家。是的,小楷就是这么重要。写小楷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益处:小楷的笔画相对要细,书者要心细如尘,沉得下心,静得下气,可以达到修心养性的作用。
“写小楷要求集中精力,不能误、错、漏字,不然全部要重新写。” 刘俊才用手推了推眼镜,介绍起了他的经验:“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他几乎天天晚上写字,一写就写到凌晨三四点。
刘俊才写的整篇《论语》共三卷,正文后面用于解释的字体更小。他介绍,“我要求自己写出特色来,现在能写宽度3毫米的字,这里的小字就是这种规格。”见此情景,一位来看热闹的年轻人不服气,也提笔写起了小楷,可很快就坚持不下来了。
整篇《论语》并非刘俊才的全部“成果”,翻开他的书柜,你还会发现《毛泽东诗词》《三字经》《百家姓》《菜根谭》《围炉夜话》《说文解字》……
2018年10月24日,是开国元勋彭德怀诞辰120周年。年过古稀的刘俊才老人用蝇头小楷将洋洋8万言的《彭德怀自述》抄写了一遍,共18册,并将其捐给彭德怀纪念馆作为镇馆之宝。
“他原先是泥工师傅,还是郎中,现在又喜欢读书写字,他总是做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 刘俊才的老伴这样评价他。
这话说得还真没错,刘俊才的执着在当地出了名。他收藏有很多古书,有些还用牛皮纸装订了起来,“以前家里没钱,看到别人家有好书,我就给他免费做工换书”。到了晚年,刘俊才爱上了写小楷,前前后后还拿了不少奖。比如湘潭县“欢乐潇湘•幸福湘潭”群众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一等奖、湘潭市老年大学新楼落成庆典书画作品展一等奖、“中国梦•劳动美”湘潭市书画大赛三等奖等等。
这些年来,由于经常夜间练字,用眼过度的刘俊才视力渐渐下降,现在要戴400度的眼镜才能动笔。尽管书法耗去了他大量时间和精力,朴实的刘俊才却从没想过靠它赚钱,他只希望“写出特色、练出水平,为湘潭的书法事业做贡献,把传统文化保留下来。”
(三)
说起刘俊才的书法之路,与"领军湖南书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刘振涛先生也有莫大的关系。
1958年,在当时湘潭地区文教局负责人符石安等人的精心策划与筹备下,在湘潭市一中办起了一个湘潭大学。接任校长的张学萃跑去省招生办联系招生。这时,高校招生己经落幕,哪里又冒出来个什么湘潭大学?可是赖不住张学萃的软磨硬泡,省招生办的人指了指躺在墙角的一堆档案说:“从这里去挑吧,他们都是成绩不错,但政治条件不好的。”刘振涛的档案就是从这一堆档案里被人挑出来的。就这样,他来到了湘潭。
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湘潭大学只办了一年就停了,但这短短的一年,却让他幸运地摊上了十分珍贵的国家分配计划。刘振涛被分配到湘潭县教育局,去了黄荆坪中学教书。
在黄荆坪教书,刘振涛的才华得到施展,他教出的学生书法好,在全县都出了名。不久,新成立的曙光人民公社需要一名办公室干部,刘振涛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便被公社书记看上。这些年,他能写、能办报纸,深受好评。
刘俊才所在的生产队离当时的黄荆坪中学不过两公里。一来二去,刘俊才和刘振涛便成了好朋友。
到2003年,刘俊才开始研习书法,经刘振涛介绍,刘俊才先后加入湘潭县书法协会,湘潭市书法协会,湖南省老年书法家协会。
刘俊才的书法路子走得很传统,他的作品看上去不够苍古,不显雅拙,不见丑趣,也少奇险怪异。因此注定了他无法占得一星半点的机巧和便宜,体势笔意必须处处见真章,显内功,他在努力地追摹先贤的同时渐渐地有了自己的风格。
他的书法,无论是小楷,行书或草书,赏读之下,都有一种诗画迎人的愉悦感,深具晋人的“清通简要,意韵清远”境界,甚至有点王维空山新雨,明月松间的禅意。
从刘俊才的楷书上看,其用笔相当得法,而且法度相当严谨,笔笔到位,一笔一划,犹如精雕细琢过的一般,一丝不苟,笔画到位,能够很好地处理好笔画之间的揖让,尤其是撇捺之笔,有撇有捺的字,在处理上非常见功夫,撇笔位置上相对比较高,而且还非常短小,始终透着一种含蓄内敛,而捺笔位置却相对比较低,并且捺角比较长,显得非常舒展飘逸,形成一种明显的对比,字形上和欧楷有一定的出入,变瘦长为方正,视觉效果也非常好,始终透着一股正大气象,我们知道楷书要写出正大气象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刘俊才把楷书写得如此到位,足以让某些自吹自擂自封的"书法大师"汗颜,有的专家见到后纷纷认为这是“印刷体”,网友们看到这样的书法也非常之惊讶,没曾想,在农民兄弟中还藏龙卧虎,为他点赞。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国粹,在书写工具早已进入计算机时代的今天,它不仅没有衰败,反而更加受到社会上各个层次的文化爱好者的青睐而得以长盛不衰。
如今在刘俊才老人的带领下,村上有书法爱好者上百人,闲暇时写字画画蔚然成风。
作者简介:
楚国良,湘潭县人,湘潭市委党校退休干部,四级调研员。曾连续6年评为《湘潭日报》优秀通讯员,有文章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特产报》《中国县域经济报》《领导科学》等权威报刊上发表,曾获《人民日报》“襄轴杯调研报告征文”三等奖、《光明日报》“创先争优理论征文”二等奖。先后主编或参编《晓霞之子》《今日梅林》《青山文史》《谭家山文史》《响塘文史》和《云湖文史》等多个乡镇文史资料。时有散文、随笔等文体常见诸《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红网文化专栏,《湘潭日报》(湘潭在线)等。
下一篇: "得冠王"吟坛领风骚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