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区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苗满红 阅读:360 次更新:2023-03-16 举报

苗满红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大量学困生造成的原因。我们学校最近研讨:一个最好的班级有近40名同学,我们的指标定位为600分以上的学生1-2个,正取上高中的2-6个,剩下的能上屯留一中的也就是13-15个,后面的数据包含前面的数据。这还是最好的一个班,其他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数。这还只是奋斗目标,还不是最后达到的结果。那么剩下的就可能被老师们和家长默认为差生的,考不上好学校也很正常,没有人去深入追究的那大部分人。但是我想知道,除了外在的主客观原因之处,我们还能从教学过程中挖掘出来点什么?这些学生不用说上了九年学,就光在我们学校上的这三年学中,他们为什么一直就被默认为是差生?

我现在觉得这是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失调了。就是学生还不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并且要求快点掌握,别偷懒。比如初三的课程就是快马加鞭的赶过来的,主要思路是完课,研讨中老师自己反思连知识的落实都没有顾上,接下来就是几轮研讨方案,我自己感觉这些方案更多的是给那些优生准备的方案,差生可以说没有什么具体方案。比如没有牙齿或者牙齿不好,你迫切地把整块实物囫囵吞枣地让他咽下去,会感到胃里不舒服,还会生病,比如厌学,比如在课堂上睡觉,在班里折腾。中考完后,想完成的任务可能没有完成,不想出的事可能就出了。上级一出评估结果,就想我们又是倒数,一年又一年,今年不算了,明年再加把劲。从小处说,我们教的学生不只是几个,而是整体,从大处说,我们面对的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因此,我的建议是除了实在有困难的那个别学生外,剩下的原则上都不能放弃,都应该在照顾好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上,再去谈提高才可能是真正的提高。既然现在是复习,是查露补缺,就要面对大分学生,查查他们在初一初二初三,甚至在小学缺什么影响了现在的得分,然后用训练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把这个工具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提升。教学是一个金子塔,我们如果能把下面的根养的更粗更壮,上面的顶也会更高更大一些,如果只顾上面的尖,而不顾下面的基,有时候还怕整体坍塌。我们这些年成绩不好是不是有这样的因素存在?但许多人可能更多地归结为乡镇学校快并了,成绩不好也正常。但问题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努力但就是成绩不理想,那么就应该从教学上找原因了。去年申爱丽老师的信息技术中考,当初的思路就很简单,我得弄住所有学生天天弄这几套题类,弄会一套我再弄下一套,不行回了家也得练类。最后114个人考试111个满分,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