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母亲三家婆家住过地下党

作者:谢家俊 阅读:403 次更新:2023-02-25 举报


        母亲今年81岁了,几年前她向我提过她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一段记忆深刻的往事,当时没太在意,最近闲暇时仔细向母亲了解,才弄清事情的原委。

        原来,母亲小时候有个三家婆(乐山方言,外婆称作家婆,外公叫家公),是她外公的三弟媳,解放前住在乐山城区府街,与著名的四川军阀王陵基(王陵基资料请大家自行百度)同一条街,离王家府邸不到100米距离。母亲小时候常到三家婆家里玩。

       三家婆家在府街开了一爿客栈,三家公(三外公)有旧时大多数中国男子共有的不良嗜好——吸食鸦片,因此精神颓废而不理事,客栈由三家婆打理。

         客栈里客来客往,客人中有个年青人,操外地口音,是客栈的常客,听说是外地来乐山做生意的。    

        母亲说,这个年青人,高高的个儿,瓜子脸,对人和善、客气,很爱笑(母亲原话:一说一个笑),肯招呼三家婆家里的人。一来二去,这个青年与母亲的三家婆逐渐熟悉,偶尔与之摆摆“龙门阵”(四川话,聊天的意思),逐渐地,母亲的三家婆对这个晚辈后生有了好感,关系熟络起来。

       这个青年,白天外出忙他的生意,晚上住我母亲三家婆的客栈,主客关系处得很不错。

        因这个年青人会来事,而深得母亲三家婆、三家公的喜欢。过了一段时间,这个青年人便提出认我母亲三家婆、三家公为干妈、干爹。三家婆、三家公也正有此意,便很乐意且自然地认了这个干儿子。     

        母亲的三家婆有两个儿子(老人家生过4个子女,只留下大儿子和幺儿子),这个青年人的年龄比母亲三家婆的大儿子小,比小儿子长。我母亲不时去城里三家婆家玩,见到这个青年人,三家婆便叫我母亲喊这个年青人“二舅”,我母亲也很自然地叫他“二舅”,用现在的话说,叫没有一点违和感。

         这个年青人,对来母亲三家婆家里玩的小朋友们很是喜欢,包括我的母亲、姨妈,二舅有时间就带她们上街去玩,大家都很开心。时间久了,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一家老小都喜欢这个年青人。不久,称呼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年青人喊我母亲三家婆时省去了干妈的“干”字,直接叫妈。叫得亲热、自然、真挚。听者也不觉得有什么唐突。

         这个干儿子对我母亲三家婆非常孝顺。母亲清楚地记得,二舅还掏钱为三家婆量身定做了一件新衣服。对小侄女(我的姨妈)也不错,为我姨妈买了一件小女孩穿的裙子和一双皮鞋。我母亲和姨妈都很喜欢这个二舅。这个二舅也不时跟着我母亲她们到我母亲的杨湾老家去玩。

         愉快的日子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不久,解放战争的炮声渐渐地传到乐山,母亲三家婆这个干儿子突然间不见了,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大家都很想念这个年青人,对他的不辞而别感到疑惑,同时为他担心,害怕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心里一直惦记着他,但又无从找起。

         直到全国解放后,有一天,母亲三家婆小儿子收到从重庆寄来的一封信才揭开谜底。写信人正是母亲三家婆干儿子!信里说,他是重庆人,是地下共产党,任务完成就离开乐山了,请原谅他的不辞而别。

         这下大家才回过神来,原来这个年青人是接受党组织派遣,来乐山搜集国民党守军城市布防、社情民意等方面情报。所谓的白天忙生意,实际是开展地下工作去了,在为解放大军解放乐山作准备。从不显山露水的职业素养,以客栈作为掩护和落脚点,与母亲三家婆家的特殊关系,避开了国民党军警的注意、盘查,很好地保护了自己,极大地方便了地下工作的开展。

       有幸与地下工作者相遇、相处而毫不知情,回想起来,母亲和她三家婆十分佩服这位地下工作者高超的地下工作水平,其与三家婆一家的深情厚谊,使人觉得十分美好,令人怀念。

上一篇: 可能

下一篇: 故乡门前的小路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