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古城赋
窑洞古城赋
孟国才 撰
扼以襟喉,踞乎冲要。窑洞古城,米脂征表①。陕北之明珠,高原之瑰宝。融风水以五行,呈格局于三套。无定东沟饮马②,活水缠绵;文屏凤岭盘龙③,灵峰拱抱。其造势之态形,示传奇之符号。套院连合院,韵古巷深;砖雕共木雕,工精艺巧。纵经岁月迁渝,依旧规模完好。凝底蕴于内涵,彰遗存之博奥尔!
至若毕家寨,惠家砭。半城半堡,一后一先。钩沉其历史,追溯以风烟。肇始之于宋,规模则以元。县令吕东,葺修于也孙泰定④;明时陈贵⑤,扩展于成化五年。垒门砌石,夯土加宽。前呈其陡壁,背倚乎青山。丁让筑下城,于厚熜嘉靖⑥;城郭联一体,乃万历年间。九米高墙,游龙以凤凰岭上;三门⑦铁瓮,格局于饮马河前。楼县长兴工⑧,掘窑列肆;高增融建议,隔水增垣。继而商贾繁于民国,新城筑以南关。民用与城防结合,功能与体系臻完。
于是嗟传奇于梦幻,听演义之永昌⑨。放眼圪台马号,遥思驿卒⑩草场。石牌楼上依稀遗迹,貂蝉洞中隐约柔肠。搜古韵以行宫文庙,辨苔痕于照壁门坊。指点城池坡路,啧惊艾族官庄⑪。四大主街,直通上下;十三小巷,分布两旁。姜氏之庄园,类型首冠;将军之府第,气势无双。纳五明四暗,排五正六厢。更兆庆宫,状元阁;图书馆,常平仓。布局巧妙,考究精详。阶段莲台柱顶,镂空方格槛窗。抱鼓石兮月亮门,分明主次;西角楼兮大成殿,见证沧桑。况乃群峰拱翠,众水朝堂。濡毫锋于翰墨,点文笔以天罡。是故清高明艾,李杜冯常⑫。文魁武榜,德业儒章。莫不王者气,射斗光。数百乡绅举子,历朝进士贤郎⑬。道名流济济济无穷,蜚声赫赫;问庭院深深深几许?噪响当当。试看名门望族,蔚然武运书香矣。
然则福旺后昆,凰舒单翅⑭。文化熔炉,博宫衢地⑮。工艺之瑶堂,人文之载体。千廊特色丹青,一部银州历史。诚民俗之招牌,乃乡愁之记忆。缭绕以嘉祯,纵横乎豪气。恰而今就天材,循地利。趁春风,迎和霁。打造金圈,挥扬妙笔。政府牵头,全民重视。抢救与维修,深入而细致。欣然佳话重添,更是风情蔚起。
嗟夫!龙头之根脉,塞上之奇葩。宝城情韵,窑洞人家。凤麟独此,风水无它。或写生兮犹取景,亦行贾哉且游槎。心魂长系,来往争夸。聚落之民居,客迎天下;榆林之标榜,誉漫中华也!
【注】:赋依词林正韵,全文正文720字(不含标点)
①征表——即特征、标表、体现。
②无定东沟饮马——即无定河、银河、饮马河。东沟河于城区段称为银河。
③文屏凤岭盘龙——即文屏山、凤凰山、盘龙山。
④也孙泰定——也孙即是元朝也孙铁木儿。泰定为其年号。
⑤明时陈贵——明成化年间的知县陈贵,兴土拓城,将上城扩大至东城圪崂。
⑥丁让筑下城,于厚熜嘉靖;城郭联一体,乃万历年间——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知县丁让修筑下城。将东、西关至华严寺湾等全部围在城垣之内。万历六年,公元1573年,知县张仁覆,分别修筑了下城、整治城垣,将上、下城联为一体。嘉靖,即明世宗朱厚熜年号。
⑦三门——东为拱极门(迎旭门),南为化中门(捍卫门),北为柔远门。
⑧楼县长兴工——高增融等建议筑南城。国民党86师旅长高双成以加强防备提议修建南关城垣,1935~1937年,由县长楼铿声主持兴工。
⑨演义之永昌——即《永昌演义》。
⑩驿卒——即李自成。米脂县城池古名毕家寨,又为银川关,李自成曾为明朝时候的银川驿驿卒。
⑪艾族官庄——艾家在米脂乃至陕北都称得上是名门望族,明清两代艾氏家族中涌现出科举学士3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130余人,加封敕授品级者80余人。他们聚居之处称为“官庄”,并世世代代沿袭了下来。
⑫清高明艾,李杜冯常——古城的几大名门望族。
⑬数百乡绅举子,历朝进士贤郎——明清两朝,从这座古城走出24位文武进士、105位文武举人,345名贡生。
⑭凤舒单翅——古城以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为主骨架,十三条小巷分布于大街两侧,构成形若凤凰单展翅的“两山围三水、四街串古韵”的整体格局。
⑮衢地——要冲之地。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