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
从小开始老师就对我们讲:你们看那谁家小谁多令人喜欢。于是不谙世事的我们为了讨老师喜欢就展开了疯狂的模仿,模仿他说话的一字一句,模仿他的一举一动,甚至模仿他在老师面前的样子,到最后我们发现无论怎么样模仿也不能得到老师的喜爱,反倒上课时听课,回家完成作业,热爱劳动的同学就很顺利地赢得了老师的欣赏。
成年之后,我们又开始追求流行,穿别人认为洋气的衣服,吃别人认为可口的饭菜,买别人喜欢的奢侈品,用别人认为好的马桶盖。结果发现一切的一切都那么不尽如人意,不是这些东西不适合自己,就是自己不适合这些东西。有人疑惑:“难道是我不够优秀,不够有品位?”
只能说你不够自我。
自我这个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贬义词,大概意思是说此人太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然而有时在某个宣传标语上又说要展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时大概又变成了褒义词。那么自我是什么?不是自私,亦不是自利,而是自己。
不久前在群里面看到了这样的对话,甲同学问乙同学说:“你是谁?”,乙同学说:“我”,然后甲同学又问:“你到底是谁啊”?
乙同学回答:“我就是我”。当我看到他们这样的对话,不禁感觉好笑又深奥。可不嘛,你不是你难道还是他不成?可是这也太自信了吧。
不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的恰恰是这种自信。在发表看法上随波逐流,在穿着打扮上追求流行,学习别人的生活方式,模仿别人的风格谈吐,喜欢别人喜欢的东西,最后将自己活成了别人……
而这些多是从长大之后开始的。
虽然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是他仍然是他自己。他们不会过于在意别人对他不同的看法,也不会努力把自己变成别人认可的样子,更不会模仿别人而迷失自我。他们在模仿别人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好恶,他们没有因大人的一本正经而拘泥其中,以至于不再撒娇打闹。这也许就是他们不会想太多,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公交车上大声笑,也可以忘记时间地在路边追逐嬉戏。可是成年人一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试图给别人最好的印象。既然这样,何谈自我?
我发现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通病,善于运用修辞方法评论他人。大街上走过一个微胖美女,旁边的人就会心里对她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你看她的衣服穿得那么紧活像一个肉粽子,她本来腿就短为什么要穿裙子呢?”又过来一个帅哥,有人会根据他的长相联系到哪个明星。
中国人喜好比较和参照,好像已被社会认可的人就是标准,模仿他准没错,最后成了趋之若鹜的人。也许人们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长得像谁、穿着像谁、做派像谁,像一个标准仿佛是素人的荣幸,究其原因就是将自己放在了低人一档的位置上。我对此嗤之以鼻,与其说像哪一个名人,不如做唯一的自己。我认为活在像别人的世界里,永远是别人的复制品,最后只是落个“像”字而已,如果做自己,则是绝无仅有的唯一,哪怕很微不足道。
而如今有多少人宁愿是像第 100 个名人,也不愿意做第一个自己?
在决定写本书之前,我在琢磨我写作的风格会像谁一样呢?韩寒?郭敬明?余华?周国平?余秋雨?还是梁晓声?后来我决定都不要去模仿,因为模仿得再像那也不是他们。与其模仿谁,不如做好自己。我不喜欢听谁说这是第二个韩寒,这是小郭敬明,我只想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一个新晋的写作者,名字叫李想。原因只有一个,我不是别人,我就是我。
2015.7.20
上一篇: 行走钟山寺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