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笑谈三国(59)》阿斗正传(二十三)千古之谜,点评刘备“托孤”
《散人笑谈三国(59)》阿斗正传(二十三)千古之谜,点评刘备“托孤”
刘备的托孤:《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原文(一): 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点 评:
刘备临死时方知自己读书少,故托诸葛亮好好教导太子阿斗。并强调这次是我最后遗言,请不要把它当这平时所说的话。可见刘备平时常与诸葛亮交谈,诸葛亮多有违背刘备的做法,故有“令勿以为常言”的口气。可惜,因太子阿斗在出生后不久,被父亲摔坏脑子,痴呆终身。
原文(二):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点 评:
刘备知道太子阿斗是一个痴呆子,遗位给他是因为阿斗是“正宗”的太子。但要诸葛亮扶一个痴呆的人当皇帝,是有风险的,故特意在众人面托孤“你的才能完全可以独挡一面,如果看太子阿斗不是当皇帝的料子,你大可以废了他自己当皇帝”。刘备这一招是“以退为进”,果然厉害。
刘备敢当众说这话,或许刘备早有安排大将赵子龙在暗中注意诸葛亮的举动,在必要的时候作出必要的选择。因为最呵护阿斗的人是赵云,此时赵云正在身边。也许这句话是在暗示身边的赵云呢?
原文( 三): 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
点 评:
鲁王刘永、梁王刘理都是吴夫人所生,刘备为防他们日后与阿斗争皇位,故地面令他们拜诸葛亮为“义父”。刘备的这种做法实是要诸葛亮看着他们,同时当着他们的面对赵云说“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刘备与赵云说了些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句话是话中有话。或许是刘备在暗示赵云“我的儿子全交给你了”,当然这只是猜测。这句话的含义只有当阿斗发生变故时,才能真正解答。可惜赵云早死,刘备交待赵云的秘密成了一段千古之谜。
刘备托孤原文(推荐细读,精彩)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先主传旨,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下天之望!”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后杜工部有诗叹曰:“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流浪散人
2011年11月28日
上一篇: 2023年新年寄语
评论[2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