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赏析十五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苏轼于这年的二月一日到达被贬之所黄州,寓居在定慧院中,五月迁居临皋亭,词的写作时间应当在二月至五月间。
词的上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不是月圆时,此时的月亮本也可以有许多优美的词语来描述,比如“弯月”、“玉钩”、“玉弓”等等,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缺”字;缺月也有光辉,可以是“缺月照疏桐”,可是作者偏偏用了一个“挂”字,特意掩去了那一点辉光。用来计时的漏壶,蓄水已尽,本也可以有更优美的形容,可是作者用了一个“断”字。用这两个字组成的“缺月”、“漏断”、加之没有光亮的“挂”字、以及“疏桐”、“人静”,作者营造出一个暗淡、孤独、凄清、冷寂的况境,这正是刚刚从“乌台诗案”中侥幸走出来初到黄州的苏轼的处境。下一句的“幽”字更是增添了这郁闷的气氛。“幽人”本指幽囚之人,被放出监狱的作者,虽然有了“独往来”的自由,但精神、意志、身体的摧残,依然带着牢狱的阴影。在这重重幽暗、阴冷中,作者的心底却自有一丝光亮存在着,那是对自身品格、信仰、初心、操守的自信与坚持,它如同茫茫暗夜中的一盏灯,摇曳不息,如同一只掠过黑暗的孤鸿,缥缈中依然能看到他坚持翱翔的身影。“缥缈孤鸿影”上篇的亮点,孤鸿即东坡,现时的东坡正是一只独自飞翔的鸿雁。
词的下篇,作者继续以孤鸿自比。“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鸿雁听到声音,受惊而起,惊慌中还回头四顾,警惕危险来袭,准确地表达了东坡初出囹圄,惊魂未定、顾影自怜的心境与神态。“有恨”句,用“恨”字来代表自己所受到的委屈与忧苦,也如同上篇的“缺”、“断”,表现的是内心的沉重,“无人省”,更加深了这委屈给内心带来的沉痛与无奈。结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者以孤傲的鸿雁,宁愿忍受凄风苦雨的摧残,也不愿轻易栖落做自比,寄托自己宁愿隐居,宁愿忍受磨难而不肯仰俯他人,失了自我与立场的意志与高傲自赏的内心。词至此,鸿与人都达到了令人仰慕的高度,使吟哦者深受感染。
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曾经品评此词云:“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胸中有万卷书,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也许还是易事,而“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却不是每个诗人能做到的,这也是在涓涓诗史中苏轼格外受人敬重的原因。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