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笑谈三国(40)》阿斗正传(四)阿斗生活糜烂 孔明顺势执政
《散人笑谈三国(40)》阿斗正传(四)阿斗生活糜烂孔明顺势执政
上回说道诸葛亮在家中工作,顺利平定边疆危情。在之后的三年里阿斗终日沉醉在酒色美女之中,不问国事。而诸葛亮无论大小事务都必亲身亲临,蜀国在诸葛亮的精心辅助下很快就走出了战后的困境,国富民安,民众大街小巷有事没事都会主动找诸葛亮处理,而阿斗的身份也逐步被老百姓淡忘了。
蜀南有土族孟获在刘备称王时与刘备的关系不错,年年都给刘备送礼,而刘备也加封他为“南蛮王”。刘备死后,南蛮王照旧年年送礼,但因阿斗不问国事,诸葛亮又在家中工作。结果南蛮王送的礼都被朝中的官员私吞了,而南蛮王送出的礼又不见阿斗回礼安慰。一怒之下“你这么个傻瓜都可以称后主,还不如让我来称王更好些”。于是他起兵造反,攻打成都,要赶阿斗下台自己称王。
诸葛亮这三年来养兵储备,就是想好好地干一番事业。没想到国家刚安稳,经济刚起色,南蛮王就起兵造反,挑衅战乱。诸葛亮大为愤怒,他上朝对阿斗阿斗道“南蛮现在造反,是国家的大患,让臣亲自统兵征伐他们吧。平定他们后,臣就顺势征伐中原,先灭魏国,再平东吴”。
阿斗听诸葛亮说要远征,顿时慌乱了手脚“相父离开了我,如果东吴的吴兵和北边中原的魏兵又借机出兵侵犯我们,那我们又如何是好呢“?诸葛亮道“边疆的事我早已安排好了,不会有事的”。
阿斗道“原来相父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了,我本年幼无知什么都不懂,国家的大事就全靠相父了。总之,一切都照你的意思办事”。
诸葛亮令赵云、魏延为大将,起兵五十万征讨南蛮王。南蛮知道诸葛亮起兵来对付自己,就联合周边大小的山主洞主一起抗衡诸葛亮。诸葛亮几经周折,“七擒七纵”南蛮王,终于制服了南蛮王。同时安慰南蛮王“你们的土地是你们祖先留给你们的财富,这里永远都是你们的家,是你们子子孙孙的家园。我们绝不会因为你造反而镇压你们,也不会因为征服了你们而占有你们的土地”。安稳好南蛮王后,诸葛亮就下令所有的军队全部撤回汉中。
有随从问诸葛亮“南蛮地处偏远,朝廷管理多有不便,何不借这次南蛮王归服,我们派一些官员在此常住管理这些地方呢”?
诸葛亮道“南蛮地处偏远,交通很不方便,经济也不发达。我们留守官兵在这里,不但会给他们带来经济负担,也会引起他们对我们的诚意,引发新一轮的麻烦。我们让他们自治,是对他们的信任,相信他们也会尊重对我们的承诺,永不背叛”。
诸葛亮走后,南蛮王果然遵守承诺 。并感诸葛亮“七擒七纵”不杀之恩,为诸葛亮立生祠,年年朝拜,同时年年进送贡品给阿斗。
点 评
阿斗上任三年来首次遇到国内问题,但他并没有积极主动寻找处理的办法。诸葛亮找到他告诉南蛮地区叛乱需要处理时,他说“此事任由相父处理”。
阿斗说的很随意,他的这种做法就是轻而易举地把国家的朝政大权拱手让给他人,古今往来只有阿斗可以做到了。国家大事竟然与他无关,皇帝当成这个的样子真的很无知。
从观诸葛亮的作为,名为“相父”,实为“国君”。
诸葛亮平定南蛮后,不留官员和士兵参与当地的发展,是考虑到双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等问题。让他们自治,是让他们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让他们知道朝廷是真心信任他们的,是真的希望他们有好的生活。
给边远地区有更大的自主权,是符合当地的事业发展空间的最好办法。让他们跟着“潮流”走,反而约束了他们的地理优势 。
诸葛亮的“自治”政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流浪散人
2011年10月11日
诸葛亮“一国二制”政策原文(精彩)
《三国演义》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长史费?入谏曰:“今丞相亲提士卒,深入不毛,收服蛮方;目今蛮王既已归服,何不置官吏,与孟获一同守之?”孔明曰:“如此有三不易:留外人则当留兵,兵无所食,一不易也;蛮人伤破,父兄死亡,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祸患,二不易也;蛮人累有废杀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不留人,不运粮,与相安于无事而已。”众人尽服。于是蛮方皆感孔明恩德,乃为孔明立生祠,四时享祭,皆呼之为慈父;各送珍珠金宝、丹漆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誓不再反。南方已定。
评论[3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