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益民:【村下那段官套路】
记得小时候,村里修建了一条比较宽阔又平缓的马车路,但是,新修的路距离村外的公路却更远了一些,而且还是土路面。因此,除非能坐上马车,人们出入还是喜爱走过去的小路。尽管坡陡曲折, 路面狭窄,却距离公路近,还是石头铺垫成的阶梯形路面,晴天不起灰尘,雨天也会不泥泞湿滑。虽已经历了数百年人畜践踏、雨水冲刷,但却从无缺损破败,可见其结实牢靠、稳固耐用的程度。
我们的村庄是一个千年古村,地里位置也十分特殊。村间的小路一直都是公共的交通线路,是关中往返陕北的“茶马古道”和重要的战略通道。按照乡音,“道”被读作“tao套”,为了与普通的山路有所区别,人们都习惯性将这段官道称为“官套路”。村域内的官套路呈“人”字形,一撇由关中向北,穿村而过,延伸至陕北、宁夏和内蒙古一带。一捺是从村下分出,顺川河向西,去往黄龙、宜川等地。官套路从村庄的正中间穿过,是与村里的主巷道合为一体的。村口有牛王洞和老爷庙当护卫,近旁宽阔的地面上建有古戏台。幸运的路人,便可以在此歇歇脚,享受一番传统的文化美餐,既可舒缓心情,又能恢复体力。村庄中央的过道上,还有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建造的石门洞,洞口上方醒目的“一道同风”匾额,时刻提醒过往行人,要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共同遵守传统的交通规则和民族习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沿途在村前的丁公庙和村后的马藺滩,都有村里人开设的迎宾客栈,为过往的人畜提供食宿便利。热情的款待,厚道的服务,总能给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这样,村庄为路人提供着安全和方便,过往的行人也不断地为村庄传扬着美名和声望。毕竟是公共交通线,官套路上,平常总有人畜稀稀零零单行,偶尔也有部队经过,甚至还有战事在这里发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800多人,就是由宜川合儿川南下,经这里直奔韩城,指导并配合了当地的农民暴动。十天后,红军的队伍再由原路返回了陕北。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属于延安革命根据地与山西解放区的重要联络线,是韩宜游击队活动的中心区域,不仅同国民党的小股部队进行战斗,也随时摧毁国民党的乡保政权,削弱国民党的地方统治力量。游击队还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二纵、四纵,多次穿行这里,解放了韩城和宜川等多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发展的需要,道路几经改线、拓宽、硬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状况,仅剩余村下一段并不长的路段,还完整地保留着曾经的模样,就像一本厚重的古书,依旧显示着往日繁华的迹象,能够从中读到家乡沧桑的变迁史。只要是有心人,偶然行走其上,总能勾起对过往历史的回想,加深对陈年往事的记忆。如今,我们进入了新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快步提高,各户人家都拥有了大小不同的私家车,人们普遍是乘车走大路出行,不需要再走过去老路。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忘记先辈们走过的路,必须了解历史,知道曾经发生过的事,并从中汲取知识,明确未来的目标和方向,坚定前进的信心,确保不会迷失自己的道路。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