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散文)漫步于唐诗宋词烟雨中

作者:潘梦迪 阅读:552 次更新:2022-12-14 举报
                              

          我惊讶于《蜀道难》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一幅幅奇山险水、令人惊心动魄的图画。慨叹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人的清高不羁,目眩于《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的色彩奇幻。
           而我又神往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潇洒狂放。即便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独酌剪影也这样如仙人一样脱俗。如果说我最喜欢的诗人,当推李白第一,但我觉得不是喜欢,更多的是仰视,那是一种遥不可及的高度。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李白的“狂”就是李白的魅力,就是唐诗的魅力!

                                
           
         杜诗严谨沉郁,读来总有沉重之感,比较起来,我喜欢杜甫二十四岁时东游泰山写下的名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孟子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境不露痕迹地嵌入诗中,可见年轻的杜甫心胸气魄如斯开阔。
          杜甫曾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作为自己作诗的座右铭。所以每读杜诗,我的心中唯有敬重。我感兴趣的是在文化史上光照千秋,名垂青史的诗仙和诗圣不仅生在同一时代,他们之间还有一段深厚的友情。书上记载,李白被赐金放归后,在洛阳认识了杜甫,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创作风格迥异,李白年长杜甫十一岁,却不妨碍让二人惺惺相惜,成为知已。他们同游梁园、济南、鲁郡等地,最后两人在鲁郡石门分手,李白赋诗一首,赠予杜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这首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特别是最后两句,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两人分别以后,李白常常想念他,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寄情流水,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我虽未见李白对杜甫的评价,但杜甫对李白是推崇备至,叹服不已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神。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在当时,杜甫就有先知地指出了李白诗歌有盖世绝伦的神奇艺术感染力,其巨大的声名将流传后世。只是他不曾预言,两千多年后,他与李白齐名,以自己集大成的艺术范式成为唐诗史上不可撼动的一代宗师。

                                  
         
          王维的诗读来最为清新,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境界,如《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感受到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如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
           王维晚年隐居辋川,与松风明月为伴,却没有丝毫孤独的感受,人若能享受孤独,寂寞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他观察到的是人在寂寞之时才能发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所展示的无一不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状态,而美的意境就发生于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

                              
         
           白居易的闲适诗有自已独特的风格,如《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闲适的舒缓中,有一种温厚柔和的情致,能言人所欲言而沁人心脾,如水之荡漾。而《小池二首》其一:“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映林馀景没,近水微生凉。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醉中对红叶》“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这些诗也无不表达出知足常乐的心态,能引起人悠远的想象和亲切的感应。此时读白居易的诗,如和一位平易的白须长者对饮,无比轻松自在。

                               
         
          唐代诗人辈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那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从宁静的美景入笔,诗人随机引发对美好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常会遥想宇宙的无限,生命的无限,但张若虚诗中那种以优美达到的忧伤,随月光和江水流淌于心上,徐缓而迷人。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边塞诗则充满豪爽气概,一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等,诗人的卫国豪情,悲壮浑成。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很容易勾起人们的爱国情怀。王昌龄写的送别诗和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诗则清逸明丽,如《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崔灏的《黄鹤楼》则被称为唐人七律中的压卷之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情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大气磅礴,雄浑的气势,只令李白读之罢笔“眼前有景说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
         要说到写情诗的高手,自然是李商隐了,他的无题诗,即富于生活的实感,又具有启发性,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楼台类转蓬。”两心相通一点通,但徒留艳羡不已的回忆而已,非常的失意怅惘。一篇《锦瑟》解人难,“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空灵缥缈的意境,引无数后人猜测想象……
           鲁迅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做为一个中国人,何其有幸,能从小吟诵领悟我们的祖先对我们无比珍贵的文化馈赠。读唐诗,如沐春风,如品仙茗,也让我们对已遥遥远去的那个时代,那些穷其一生书写美丽诗篇的伟大诗人们在心中传去那深深的敬意!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