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笑谈三国(19)》现实无情,刘备争功落榜
《散人笑谈三国(19)》现实无情,刘备争功落榜
话说刘备、关羽和张飞这三个从未谋面又互不相识的人,在张飞的提议下转眼就成为了兄弟,并按张飞之意在乡里四邻招的兵勇500多人。此时的刘备在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哥,这让他早把之前的穷酸身份忘的一光二净了。环境的改变,自卑心也没有了,刘备决定带领他的兄弟们上前线争功名去了。
朝廷征兵,是因为地方武装的不断雄起,最庞大的一个群体就是张角张宝兄弟的“黄巾军”。他们多次攻破城堡,声势浩大,地盘也在不断扩展。而此时刘备带领他的兄弟500多人上前线,自然是深受朝廷的欢迎了。但因刘备等人都是新兵,没有打仗的经。朝廷官兵又互相推脱责任,不愿卖力围剿。结果在与张角张宝的“黄巾军”战斗中互有胜负,进展十分不利。
这边刘备等人的地方兵还在与敌人苦苦缠斗不下时,而另一边的“黄巾军”却被人大破了,并且伤亡惨重。而重创“黄巾军”的人就是曹操。原来朝廷得知“黄巾军”在全国多处都有战事,也派出多起朝廷官兵前往增援助战,其中一支就是有曹操带领的五千兵马。曹操带领的是皇家正统精兵,官兵个个能征善战。在与“黄巾军”的初次战斗中就斩敌万余人,夺得战旗、金鼓、马匹无数。曹操也因大破“黄巾军”有功,名声远震,被朝廷委任山东济南高官,走马上任去了。
再说刘备等地方官兵,在曹操官兵取胜的同时,也取得了战事的胜利。但还有不少“黄巾军”的残部需要清理,故刘备只好带着自己的兄弟们继续与地方官兵合作,清理“黄巾军”的残部。但因经验不足,战事进展的还是不顺利。说来也巧的很,曹操刚走,一个叫孙坚的人又带着一帮人马前来助阵。
这个孙坚不是别人,就是后来《三国》中吴国国君孙权的父亲。此人少年英勇,更有一帮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帮忙。年少时就多次随父亲征战沙场,作战经验丰富。此时得知刘备等地方官兵正与“黄巾军”的残部纠缠不下,就带着一千五百人马前来助阵。在孙坚生力军的夹击下,“黄巾军”残部很快就被消灭了。朝廷得知“黄巾军”彻底被消灭后,就决定嘉奖有功劳的人。孙坚虽然是在最后时刻出了一把力,但他的功劳还是被朝廷认可了。而此时的孙坚也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在最后关键时刻出了一点力,但要想抢得功名还是比不上刘备等人的。所以他就偷偷地给上司送礼,打点关系。这招果然见效,不久朝廷就以孙坚破“黄巾军”有功,委任重职上任去了。这就是孙坚的“人情世故”老到。
而刘备等人虽然在整个漫长的战争中“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跑,,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因不懂“人情世故”,最后只好由地方衙门安排了一个衙门小差。至于什么功劳的事,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刘备本着大哥的身份,带着关羽和张飞等兄弟们投军争取功名,没想到头一份功劳被曹操抢了去。而后一份功劳眼看就要到手了,突然被孙坚半路杀出,巧施钱财,也把最后的功劳顺手拿走了。心理“愤愤不平”,觉得对不起兄弟手下,故逢人就说“黄巾军”是我们消灭的,我们的功劳最大。但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同情,也没有得到什么更大的功名。
点破玄机
曹操: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助阵,正值张宝、张梁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首战,重创“黄巾军”。
曹操:曹操亦以有功,除济南相,即日将班师上任。--------破敌有功,争得功名。
孙坚:今见黄巾起,聚集乡中少年,并淮泗精兵一千五百多人前来接应。----------争取功名,把握最佳时机。
孙坚:表奏孙坚、刘备功劳。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人情世故,夺的功名。
刘备:唯玄德(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功名落榜。
曹操、刘备、孙坚同是以“黄巾军”为目标,争取功名:
曹操:运气极佳,一战成名,没等战事结束就得到了功名,远离战场。
孙坚:把握到了最佳时机,出力最少,用时最短。但会巧用“人情”,也得到了功名。
刘备:忙忙碌碌,最终一无所得。
一件事的好坏,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要让大家看到成绩。不要说我出力最多,工作时间最长,所以功劳也最大。更不要忘记要做好一件事,是大家的功劳,集体的力量。盲目的工作,并不代表成绩。
流浪散人作
2010年7月11日晚
2012年2月13日重整修改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