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龙民

作者:姜传富 阅读:667 次更新:2022-12-02 举报

 

第八十一章    龙村花园

 

龙村十二个小组的村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全都住在老堤上。六十年代中期,国家新修防洪大堤,一、二组迁至二道直路两边,黎家马路以北地面。七十年代人口迅猛增长,开始在黎家马路以南和一道直路以西规划宅基地。那时,每个小组每年要划十几个宅基地。直到九十年代才逐年减少,最后终于停止。可是,龙行河至二道直路基本上住满。就是未住人家的土地,也因鸡踏狗践,不能种植。这些农民居住区域在地图上用斜线充填,像阿拉伯数字7字形状在地图中呈现,占地近3000亩,非常醒目。

由于第一次修路失败,村委会决定放弃龙王庙马路连国道的计划,仅打算将二道直路浇筑成混凝土公路,无疑工作量最小,工程量也最小,而且能与邻村的计划水泥路相通。但是,龙村接国道、上高速的主路没有修筑,仍然不利于龙村的经济发展,大多数村民离水泥路太远,人们改建房屋势必要想方设法向水泥路靠拢,现在卷起的“宅基风”就是最好的见证,二道直路以西的良田势必受到冲击和侵占。

农国庆看到他俩看图的兴趣,解释道:“农民的根本是土地,良田再也不能划宅基了,保得方寸地,留予子孙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农国庆手指龙王庙马路与国道的连接处,一边向西游移一边说,“我还是赞同第一道方案,把连国道的龙王庙马路扩宽取直,并与邻队村道相接,让村民在村村通公路上最大限度的受惠。”

“为什么不将一道直路贯通呢?”钟白美也伸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竖。

农国庆微微一笑:“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在这一块居住区,”农国庆的手指在地图上的龙王庙马路以南,二道直路以东划了一个圈,“近千亩田的地面上建住宅楼群,也可以说是还建工程或安居工程。在住宅区内植树、种草、养花、建幼儿园,还要配套建幸福院、龙吟广场、龙王庙、河畔公园。我要让窦向珠和鲍有福家庭现象在龙村消失,要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各有所依,要让龙村村民享受城市生活的气息。”

“这就是你所说的龙村花园?”钟白美极度兴奋,“难怪农叔说你是一个吃家饭屙野屎的人,整天不归家。人们也说你经常站在保险台上、龙王庙马路上和二道直路上发呆,原来是在规划龙村花园啊!如果是这样,我们龙村不但率先享受了农村城镇化的生活,而且腾地2000多亩,是吗?”

“是的,”农国庆两臂抱胸,点头说道,“农民不是市民,每户必须给至少2分田的菜地。还要建龙行河河畔公园,建龙王庙,腾地2000亩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

“太好了。”两个长辈说话,陈苗苗不便插言,听了农国庆对龙村花园的描述,兴奋得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等不及农国庆说完,双手抓住农国庆的左右臂摇晃着,“您这个想法太好了,太有创意了,太伟大了。既前瞻,又现实,还符合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子孙。”

“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我们要总结居民点事件的教训喽。”农国庆微笑着说。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我觉得你对龙村现状分析得透彻入理,全面科学。此一时,彼一时嘛!你看,过去,谁家的台子挑的高,谁就富有,就神气。而现在,谁住在高台子上,谁就一定贫穷。”钟白美看到陈苗苗疑惑的眼神,解释道,“以前由于连年涨水破堤,人们都淹怕了,只要有一点能力,就要把台子升高,富有一点的家庭还雇工常年挑台子。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启动之后,因控制放水,就再也没有破堤淹水现象了。现在有钱的家庭就用推土机将台子推平推大,重建高楼大厦。时代不同了,观念更新了。问题是,龙王庙马路扩宽取直的阻力太大。”

“我们还是应该多想一想问题和不足,多总结一下居民点事件的经验和教训,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嘛。至于龙王庙马路扩宽取直的阻力,我想,有意见的几个家庭的工作是可以做通的。万一不行,就把道路南移几米。”

钟白美说:“南移几米,你的楼房就要拆了。”

农国庆说:“拆就拆呗,反正是要搬进龙村花园的,迟搬不如早搬。”

钟白美说:“你还记得故事大叔讲龙潭湖人都是移民吗?龙村花园也可以称‘移民新城’。”

“还是叫龙村花园好。”陈苗苗害怕把话题扯远,急不可待地问:“居民点事件是怎么回事?”

在上世纪80年代,龙村曾经掀起过一次建居民点热潮。村里请来专家量土地,搞规划,制蓝图。接下来是大力宣传鼓动,大会讲,小会谈,高音喇叭整天喊。那居民点上的住房规划得是一幢幢,一排排,既整齐又美观。所有住户都是一个朝向,任何人不得提前、退后或偏移。在正屋前墙一条线,一般高的前提下,后面你可以加大进深或加做厢房。

当时,九小队钟狗儿的正屋基础已经做起来了,正在进行回填土,他的父亲却病倒了。一家之主病了,建房工程停了下来。钟狗儿的母亲病急乱投医,请来弟弟舅母子的姨父的堂叔贾半仙。贾半仙认真地看了房屋的朝向,摇头叹息。钟狗儿的母亲着急地问,怎么啦?有什么不对吗?贾半仙只是摇头叹息。在钟狗儿母亲的再三请求下,贾半仙说,你这房屋的朝向不能住,而且门前还有一个弓形水塘。这,这前无照,后无靠,左右无护,煞气太重,不吉利啊!

钟狗儿的母亲决定依照贾半仙的意思,将房屋朝向往东偏移25度。居民点负责人却坚决不允许,结果房子没做成,钟狗儿的父亲也病逝了。钟狗儿的母亲悲痛欲绝,坐到居民点负责人家里又哭又闹。恰逢郭由舒家做屋,他的在市公安局工作的哥哥郭由安向居民点负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放线那天,公社通知村长和居民点负责人去开会。郭由舒家房屋的朝向顺利的偏东25度做起来了。如此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居民点运动就这样偃旗息鼓,半途而废。

钟白美想到居民点事件,又想起自己房屋的“干部向”风波,请教地问:“什么叫照、靠、护?为什么房屋住向要正南偏东25度?”

农国庆说:“意思是说,好的宅基地应该是近水且靠山背风,生机盎然的地方。或者说前朱雀(有池),后玄武(有山),左青龙(有河),右白虎(有路)。比如海南岛的南山寺正殿,面对一望无垠烟波浩渺的南海,后靠挺拔雄伟巍峨壮观的大山。站在大殿前台阶下,南海岸边的大照壁处,从大殿的左边往上看,起伏的山岭像一条青龙,而接近大殿的一座山峰顶部茂盛的树木很像张牙舞爪,龙须飘飞的龙头。从大殿的右边往上看,一座山峰的雄姿酷似一只大老虎。这青龙和白虎左右围护,起着藏风聚气的作用,形成虎踞龙蟠之势。

至于住向正南偏东25度,就是‘已壬向’,谐音就是‘次等人’住的向,农民嘛!住这种向心里踏实。这多少带有一点迷信色彩,却含有科学成份。中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由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房屋朝南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所以,中国的房屋基本以南向为主。而全国各地区所在位置不同,朝向略有不同。比如,北京最好的朝向是正南偏东或偏西30度以内。郑州最好的朝向是正南偏东15度。武汉最好的朝向是正南偏西15度。”

“这么说,当时说我的房屋是干部向纯属骗人喽!”钟白美问。

“你哥哥是厅局级干部,你当龙村土皇帝这还不够吗?”农国庆调侃地回答。

“你还真是懂得风水啊!哎!你好像不迷信的嘛!”

“谈不上懂,风水是一门学问,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是随便就能懂的。只是你爸爸的换工要求和我父亲的善心把我逼上了梁山。再说,作为一个建筑工程师,我不得不看一看与建筑有关的风水方面的书,以适应不同需求,防人挑刺。其实,风水不是迷信,而是科学。古人认为宇宙是由‘气’生成的,轻的气上升为天,重的气下降为地。这轻的气和重的气也就是阴阳二气。气是风水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说,无气就得死,有气方能生。联系到人,就是‘人活气行,人死气绝’。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地理师若能认识气,他就理解了风水的全部内容’。哎哟喂,”农国庆手拍脑门,若有所悟地说,“我们这是在干什么?‘两个黄鹂鸣翠柳’吗?”

“怎么讲?”

“不知所云呗!”

“我看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越扯越远。”

“哈哈哈。”

“不过,我喜欢听,这些知识对龙村花园的规划,对发动群众,广告宣传都十分重要。”陈苗苗真心诚意表示了还想听的意思。

“既然这样,那我就多说几句。”农国庆略思片刻,理论联系实践地说,“风水是古人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估,以及建筑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风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施工。就说我们的龙村花园吧!从地理位置上看,龙村正是符合风水水形中三面环水的大吉形势,龙村可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

再说住宅的通风与间距。在风水学中,对风是忌讳的,但这仅指对建筑危害较大的风,并不是完全不要风。只是风要藏,缓慢的气流在住宅中还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住宅的照壁,屏风等的作用之一是使快速的气流变得缓慢下来。室内外的空气一般情况下不断地进行交换,以改善室内的微气候,减低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和室内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和灰尘的数量。

住宅通风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当风吹向迎风面墙壁时,气流受阻,空气压力增大,超过大气压力时称正压。而背风墙面由于气流形成旋涡,出现空气稀薄,空气压力小于大气压力,称负压。在正压区设进风口,在负压区设排风口,这样一压一吸,风从进风口进入室内,把室内的热空气或有害气体从排风口排至室外,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

而通风换气的效果又与房屋之间的间距有直接关系,那么住宅之间的间距多少为好呢?这个间距通常是由建筑日照要求来决定的,称为日照间距。因为住宅前后的日照间距通常大于使用、绿化、通风、防火等方面要求的间距。日照间距的依据是当地冬至日正午十二时太阳高度角与前排房屋檐口和后排房屋窗台的高差。简单地说,前后排房屋的间距是房屋高度的1.5倍左右,但一般不小于1。

但实际情况中,城市的许多住宅区仅有0.6甚至更少,这种住宅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而龙村花园楼房只做六层带电梯,排距我规划的是27米,满足日照间距要求。这是城市住宅小区所不能比拟的。”

“可是,为什么要建龙王庙呢?”

农国庆端起钟白美的茶杯倒掉冷水,陈苗苗赶忙拿起开水瓶跟随农国庆向倒掉凉水的茶杯里加开水。

“民族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经典,不可轻弃。”农国庆坐回沙发,接着说,“我在这样思考,如果说新中国成立,我们搞社会主义体制建设;改革开放,我们搞经济建设;现在我们应当搞文化建设。农业文明,世界上其它国家也经历过。比如韩国也搞农村城市化,并且成功了。可是,农村却失去了自我,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特色,没有了传统文化。

龙王庙就是祖上留下的龙村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中国的龙文化在现代中国绝非仅仅存在个别传说,而是保持着强大生机,扬弃封建主义、神秘主义、专制主义的消极因素,中国龙文化在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中虽然不能起到历史上的那种主导作用,主流文化作用,但仍对中华民族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龙王庙这个沉淀丰富的文化资源,将这一文化发扬光大。

城里人说十个农民六个在睡觉,还有四个在打麻将。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我要说,龙村的农民不再是文化的享受者,而是文化的创造者、发展者。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农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自己。”

陈苗苗听得血脉膨胀,冲口而出:“龙村精神,民族之魂。”

钟白美激情勃发:“龙村文化,锦上添花。”

农国庆抑扬顿挫地补上一句:“龙村花园,商机无限。”

说罢,三人抚掌而笑。

“看你们几个人喽!像八百年未见面似的,你们听,鸡鸣狗叫雀吵林,天已经亮啦!”曾贞突然出现在门口,“什么事把你们高兴成这样,走吧!请你们上我家吃早饭。”

农国庆与钟白美相视而笑,看到晨曦中的曾贞,笑声嘎然而止,关心地问:“你昨晚是不是一夜未睡?”

曾贞点头承认,好像受到极大委屈,抹着眼泪说:“邢春雷昨晚又发了一夜的‘神经’,非要同我离婚不可。我请你们吃饭,一是感谢国庆哥的救命之恩,二是请你们开导开导他。”

钟白美竖起大姆指说:“曾贞,你真行,要是换了城里的姑娘,最起码要在医院躺一个星期。”

“钟村长,邢春雷已经那样,我再躺下,睡在床上等死呀?只要他不再发‘神经’,不再闹离婚,我就谢天谢地啦!”

 


上一篇: 路灯

下一篇: 哈哈镜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