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散人笑谈三国(16)》桃园三结义(上) 刘备投军 自卑无望  

作者:邱建辉 阅读:1017 次更新:2025-01-02 举报

散人笑谈三国(16桃园三结义(上)刘备投军自卑无望  

 

    桃园结义是《三国》中最经典的故事,因为有了刘、关、张的结义,才有了三国史刘备、关羽、张飞是怎么认识的呢?他们又为何要结义呢?听散人慢慢道来。

                  刘备出生在一个破落世家,他的祖父曾贵为王侯,因得罪了其他王室成员,被削去了侯位,泛为贫民。父亲老实厚道,在衙门当一个小小的衙官。在刘备还没董事的时候父亲就去世,母亲守寡带着刘备生活。刘备上无哥哥姐姐,下无弟弟妹妹,母子二人过着单亲家庭的生活,母亲靠帮人打杂和做一些手工维持生计。

                刘备从小在单亲的家庭长大,常被街坊邻舍的孩子们讥笑和欺负,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朋友。因世道混乱,家庭贫寒,母亲赞来的钱还是不能维持他们二个人的生活,更不用说供刘备读书了。刘备的叔叔虽然不是有钱人家,但看到嫂嫂寒苦地带着刘备,就时不时地给他们一些小钱。尽管如此,还是不能送刘备去读书。

              母亲无能力能送刘备读书,唯一的亲戚叔叔也没办法供刘备读书,所以刘备从小就在母亲身帮手做一些手工到街市卖一些小钱。刘备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小的家庭圈子,平时也很少出门,也自然没有交朋友的条件了。这就养成了他孤言寡语的性格,独来独往的他有一次到街市帮母亲卖完竹耙回来,在村口旁的一颗大树下遇到村里的一帮年龄比他小的伙伴,小朋友们又拿刘备当笑话来玩他。刘备急了,不甘示弱地说道总有一天我会出人头地的,不信你们走着瞧

          刘备说话时正巧被经过的叔叔听到,叔叔看到平时瘦弱无能的刘备突然冒出这么强硬的话。再看看刘备一脸认真的样子,心想说不定这侄儿将来真的有出息呢,于是就跟刘备回家与嫂嫂商量送刘备读书。叔叔要出钱送儿子读书,刘备的母亲当然是高兴的很,这年刘备恰好十五岁。十五岁才读书,这对古人来说就等于要成年人去读书了,这对刘备来说也太晚了,太困难了,所以他对读书也失去了兴趣。

          读书没兴趣,只好在家中帮母亲做手工。时间不知不觉地年复一年地过去了,因家庭寒薄刘备到二十八岁还没有娶媳妇。有一天他从市集回家,看到衙门前有很多人围着公告栏看着什么,就走上前也看一个热闹,大家都围在刚张贴的征兵榜议论纷纷。原来天下大乱,地方群雄武装四起,为争地盘战火纷飞。朝廷为镇压各地的武装力量,开始大量招兵买马,各地衙门粘满征兵公告

           刘备看完征兵榜后,想自己如能当兵就好了,但想想现在的自己,一来没文化,二来没武艺,三来也没力气。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会有人收留当兵吗?想到这些,不觉长叹一声。

                     刘备这一声长叹不要紧,却引来了千古结义。欲知后话,且听下回分解

                                       

          曰:

             那人(刘备)不甚好读书,寡言语---------没兴趣读书,不喜欢交际。

            父,早丧。玄德(刘备)幼孤,家贫。母,织席也业。-----------单亲家庭,母亲编织竹席为生计,家庭贫穷。

            刘备:我为天子,当乘车盖。-----------雄心勃勃,,不甘人下。

           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十五岁入学堂读书,学历小学

           发榜招军时,玄德(刘备)已二十八岁。

         

          刘备投军,只为摆脱贫困的家庭环境,混口饭吃,心中本无大志。

         现实往往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东西,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困境。请不要灰心。在机会面前,请不要挑剔。巧合的机遇,或许就是改变你终身命运的结果。

                       流浪散人作

                                                         2010530

                                                     2012212日重整修改

上一篇: 自创楹联(291)

下一篇: 感谢生活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巧合成就了一代枭雄! 匿名 12-04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