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笑谈三国(4)》诸葛亮持才自傲——自食其果
《散人笑谈三国(4)》诸葛亮持才自傲——自食其果
谈《三国》,读《三国》,有了《三国史》,后三国时代至今人们谈起诸葛亮可谓“津津乐道”。英俊年少,才学八斗,未出山先定天下,一出山火烧曹兵,凭“三寸”不烂之舌戏东吴儒雄。施小计借荆州,轻弹指霸蜀地。拥刘备做先主,得江山“汉中王”。
三国定局,刘备完成大业,诸葛亮如愿了。因三分天下是他的最终目标,也是他早年的最大愿望。但有心计的人总是在完成一个阶段后,突然不满足自己的现状,或许也叫“长安必思”。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在事业有所成就后,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这三分天下我都能完成,何不再来一个统一大业呢?试观当今谁能敌我,何事难我?”。左想右想,诸葛亮开始精打细算了。孙权的地盘,土地是小了点。想当年自己凭“三寸”不烂之舌戏游戏东吴,周瑜又被活生生气死。现在东吴已经够不成任何威胁了,我要取他们应该是小事一桩。但有长江为屏障,长江风雨无常,来回征战费时费力。再说蜀兵多不善水战,想当年曹操就是因为不善水战而败的。
魏国,地大人广。当年一把火烧的曹兵“哭爹叫娘”,想他们到现在还对自己惊恐有余吧。再看魏国地处平原,虽有高山野林,但征战来回自由方便。曹操刚死,其子年幼,朝政极其不稳。当年随曹操征战的老将都先后死去,现在的小将都是自己的后辈。如果能先拿下魏国,东吴“势单力薄”,到时不有我动手,他们就会主动找我投降了。诸葛亮的如意算盘打好后,于是开始大动兵戈,劳命伤财,北伐中原--------魏地。
《 出师表》一开头就道“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诸葛亮要伐中原,也知道“天下三分”是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结果。但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难道当年的计划错了吗?非也,非也。是野心太大,雄心太重。更有可能的是欺负新上位的魏主“年幼无能”。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魏国,货真价实的大国,人才自有辈出,司马懿跟随曹操征战多年,对突发战争应对自如,也对诸葛亮了解深透。结果诸葛亮北伐中原,进进出出,娄犯娄败。最后心力焦脆“命归黄泉”。-------北伐中原,泡影如梦。
“我命休矣”是诸葛亮最后的,也是最直接的表白。但面对现实诸葛亮却不敢接受,为推卸责任还故意在前线战地摆弄玄机,向天乞命。
是真乞命呼?假乞命呼?这是诸葛亮把“劳命伤财”的责任推卸给老天爷来帮他承当罪过罢了。
诸葛亮倚老卖老,无视小辈,持才自傲,自食其果。
愚者自清 清者自愚
一个人不满足现状,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不量力自行,就会“自讨苦吃”了。
附:
诸葛亮"乞命"原文(精彩)【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孔明拜祝曰:“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流浪散人
2008年4月30日
2012年2月5日修改
上一篇: 长篇小说《龙民》(七十五)
下一篇: 党旗礼赞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