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得天趣之妙,彰人文之采,树中华之范

作者:范正美 阅读:1019 次更新:2022-10-29 举报

得天趣之妙,彰人文之采,树中华之范

────读毛泽东诗词的一点感想

范正美/201699日初稿,2022年10月重要修改

 

 

 

一、毛泽东诗词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库

毛泽东诗词知多少?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分析,毛泽东诗词创作分为五个时段,现已见诸媒体的作品,包括已经出版和补遺的13首,共计126首,另有质疑的33首,一共159首。

详细篇目、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一)少年一1919年期间,计24首。

童谣狮子眼鼓鼓(1901)、五言诗赞井(1906)、五言诗咏指甲花(1907年夏)、杂言诗耕田乐(1908)、七绝父亲(1910年秋)、七绝咏蛙(1910)、五言诗湘江漫游联(残句)(1914)、四言诗《明耻篇》题志(19155)五言诗挽易昌陶(19156)、杂言诗游泳启示(1915年夏)、五律登云麓宫联句(1916年冬)、四言诗露宿(19177)、七律游学即景(残句)(1917年夏)、五言诗云封狮固楼(残句)(1917年夏)、七绝赠刘翰林联句(1917年夏)、四言诗北宝塔(19178)、七言诗自信人生(残句)(1917)、四言诗奋斗(1917年至1918)、杂言诗河出潼关(1917年至1918)、七言诗送纵宇一郎东行(1918年春)、归自谣(1918年春)、魏都怀古联句(1918818)、五言诗大沽ロ观海(残句)(19193)、四言诗祭母文(1919108)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诗词(1920年-1937年),计26首。

虞美人赠杨开慧(1921)、贺新郎别友(1923年冬)、沁园春。长沙(1925年春)、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年秋)、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采桑子重阳(192910)、如梦令元旦(19301)、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2)、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7)、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国剿”(1931年春)、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国剿”(1931年夏)、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忆秦娥娄山关(19352)、念奴娇昆仑(193510)、七律长征(193510)、清平乐六盘山(193510)、六言诗给彭徳怀同志(193510) 沁园春(19362)、临江仙给丁玲同志(1936)、四言诗懦夫奋臂(1936)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计4首

四言诗祭黄帝陵(193746)、四言诗戏改江淹《别

赋》(193979)、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1939)、五律悼戴安澜将军(1942年秋)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 -1949年),计5首。

七律忆重庆谈判(1945)、五律张冠道中(1947)、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中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429)

(五)新中国时期(1949 -1976年),计54首。

五绝“密使1(19501月上旬)、院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10)、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11)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年秋)五律看山(1955)、七绝莫干山(1955)、七绝五云山(1955)、水调歌头游泳(19566)、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511)、七绝观潮(19579)、七律二首瘟神(195871)、七绝仿陆游《示儿》(19581220)、七绝刘ロ(1958)、七绝改梅白、七律登庐山(195971)、七律读报有感()(195910)、七律报有感()(195911)、七律读报有感()(1959)七律读报有感()(1960613)、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2)、七律答友人(1961)、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99)、七绝屈原(1961年秋)、七律和郭沫若同(19611117)、ト算子咏梅(196112)、七绝ニ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1961)、七律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1961)、七律冬云(19621226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19)、杂言诗八连颂(196381)、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12)、贺新郎(1964年春)、七绝贾谊(1964)、七律咏贾谊(1964)、水调歌头重上井网山(19655)、念奴娇井冈山(19655)、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七律洪都(1965)、ト算子悼国际主义战士艾地同志(196512)、七律有所思(19666)、七言诗戏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1971年岁末)、七绝戏改李攀龙《怀明卿》(1971)、七言诗续乔冠华诗(19724)、七言诗戏续李白《梁甫哈》(197374)、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85)、五绝郭老(1973)、诉衷情赠人(1974)、贺新郎改张元《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悼董必式(1975)、改《诗经小雅薇》断句(1976年)。

(六)毛泽东诗词补遗,计13首。

四言诗红四军司令部布告(19291)、六言诗《讨逆檄文》(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布告193012)、六言诗苏维埃政府布告(19311219)、七言诗观梅小吟(1932年冬)、打油诗洛甫摔跤(1935)、四言诗为《八路军军政杂志》题(1939125)、四言诗为抗大开展生产运动题词(193931)、五言诗为《中国青年》复刊题词(19484)、打油诗二乔(1949年底)、五律西行(19657)、打油诗赠尼克松(1972)、四言诗手里有粮(写作时间不详)、打油诗蒋干宋美龄(断句)。

此外,还有存疑的,计33首。

五言诗登高泛海(191310)、杂言诗意志之锻炼(1917

41)、四言韵语养生十六字诀(1958)、四言诗“出气会”(1962年1月29日、十六字令(八首)(1964年)、满江红庆祝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196410)、杂言诗盛名之(196678)、七绝炮打司令部(19668)、七律将革命进行到底(1967年夏)、清平乐警觉苏修(19695)、清平乐视察(19718)、七绝读《红楼梦》(1971)、五言詢语大事不讨论(19735)、四言韵语党的领导原则、四言韵语党外党内、四言韵语讽赫鲁晓夫、五绝咏梅、七绝菊、五律春夜渡海、水调歌头归舟迎日出、沁园春再访十三陵、七律雷电、七律別友人(流传稿题作《咏志》)、七律跨东海七律答友人、七律捷报(流传稿题为《庆第二次核试验成功》)

上述资料表明,毛泽东诗词总量不太多,但题材丰富,内容博大,形式多样,计有童谣、韵语、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以及多种词牌填词,甚至还有打油诗、杂言诗等,纵贯五个时段,近一个世纪,正是“四海制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溪”之际,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伟大文库。它再现了时代的长河、毛泽东的人生之旅、中国草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记录了毛泽东高悬一心为人民的心灯,艰辛跋涉、百折不挠的心路和革命家、战略家独到的人生感悟,抒发了毛泽东高举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又的远志,保持普通老百姓的情操以及他领会并加以发掘、总结、提炼、推崇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艺术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国革命壮丽画面、史诗及其特点,歌咏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及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革命家和人民领袖独有的创作理念、艺术建树和创作风范。毛泽东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人民领袖,又是一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一代文化巨匠。他的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精髓的文化学、文学、史学、人オ学、美学内涵。正是公木所说的“生动地表现出一代伟人的自由意识生命活动,矗立起一个从古典和谐走向现代崇高的抒情主人公的典型性格形象”,又如郭沫若所言毛泽东诗词是“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

毛泽东诗词的广博内容、深刻思想含蕴及其崇高的多学科地位,著名文史大家高亨教授在1963年所作《水调歌头》,高度浓缩,作了精妙地艺术概括:“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又一朵奇葩,20世纪新时代的诗词丰碑,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是一代伟人留给后人的极其珍贵的教科书和指路明灯。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二、毛泽东诗词创作的深厚功底

毛泽东诗词创作,如此宝固深藏、林茂光远,源于毛泽东艰辛地植根和顽强地锤炼,造就了令人折服的深厚而极致的多学科功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

1、深厚的史学和古典文学素养

,简洁而凝练,是一种最方便、最为人们称道而习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诗的写法,讲究音韵、节奏和旋律,特别是中国古诗词,追求平仄、韵脚、对仗、粘连、启合、转承等规则(所谓格律)。需要良好的文学知识素养和反复训练。毛泽东给藏克家写信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毛泽东喜欢古诗词,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毛泽东是一位国学大师。他精于中国古代史的探讨,尤精于军事史、理政治吏,以及重要人物的研究,熟读古文古诗词。毛泽东反复读24史,1975年视力刚恢复,又重读24史。因为这种素养,毛泽东对于中国历史及其不同时期的人物,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于古典诗词,毛泽东更是情有独钟。书法界都知道,毛泽东在“工作之余”,“凭记忆”,书写了的大量古诗词,经文献出版社整理出版,计有117首。上始于宋玉的《大言赋句》,下讫于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纵跨两千余年,涉及58位作家的作品。毛泽东还研究文学史。1961年11月6日,书写高启的《梅花》,毛泽东在诗前加了小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翻阅文学史,还没有人这样称道高启,而毛泽东却很欣赏,大为称赞,将其推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由此可知毛泽东读书之广、探究古诗词之深、评价诗词的慧眼独具。二是,毛泽东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与音乐工作者谈话》纵论文学艺术。他说:“历史总是要重的。”“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比較强一些,甚至可以保持几千年。古代的艺术,后人还是喜欢它。”因此,毛泽东强调从国情出发,文学艺术要讲究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毛泽东自己带头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古代的文化优良传统,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2、深厚的哲学、人文理论和马列主义素养

写诗重在立意,巧于构思;善于发端,工于音韵、旋律;突出诗眼,炼字锻句;借重形象思维,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讲究含蓄、婉转、夸张;能以少总多,以小见大,烘托意境,体现风格;等等,以歌咏国家兴亡、民生疾苦,嘲讽政治,抒发情感,表达意趣,鞭挞邪恶,弘扬正气,况比兴物,写风土人情,唱日月雨雪,颂哲理寓言,论学习修身,如此等等。这一切,需要有很好的人文知识、理论素养,还要懂得社会发展史,学会运用科学世界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又是一位超群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在深厚的史学和古典文学素养基础上,又懂得马列主义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具有渊博的人文知识,再加上丰富的实践,养成了勤奋好学、肯悟的习惯。他一生,勤于读书,手不释卷。这样一种超高的文化修养,就使得毛泽东在古诗词创作的大海长河中,如鱼得水,轻松自如,抒发“极目楚天舒”,“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胜似闲庭信步”的心志。

3、熟谙生活,与中国人民的现实的亲切联系

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在毛泽东看来,文艺エ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社会的底层,把自己置身于人类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之中。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总是心系群众,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并在日常生活中,深入实际,拜人民为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呼吸、共命运。毛泽东洞察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情感,使毛泽东总是同劳动入民想在在一起,保持着劳动人民的语言以及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在他那里,“人民万岁”,“遍地英雄下夕烟”、“六亿神州尽舜尧”,是他心底发出的由衷之声。

4、勤奋好学与形象思维的刻苦磨砺

毛泽东的勤奋好学,同他的形象思维的结合,通过创作而相得益彰。这是创作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是一种艺术提升不可或缺的真功夫,需要长期磨砺。毛泽东一生始终有这么一股劲,从而使他总是有一种求学上进和富于创造的热情冲动,一种不辍的创作激情和毅力。毛泽东出韶山,步入世界,继而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是诗是画,与日月同光,充满浪漫。他一路携伴图书,心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壮志和自觉地顽强历炼。他乐观练达,总是沉浸在文学艺术审美的氛感之中。于是,自幼饱读诗书的毛泽东,长于思索,敏于想象,正是这种勤奋好学与形象思维的刻苦磨砺,打造的艺术功底,毛泽东的创作便在田野里、在书案前、在马背上、在战斗进行或间隙之时,在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得天趣,感人事,动文心,修文采,骋精神,抒情志,寄妙思,写慷慨,发而为文,吟哦成,长语出神奇,奏不凡之响,直击众心,唤起共鸣,震荡文野,令人击节。毛泽东的诗才及其传播,是1945年赴重庆谈判之际。新华日报初次发表他的《沁园春雪》,于万马齐之时,一声惊雷,震动海内外,舆论哗然,一片叫好。蒋介石感到大失体面,急忙调动文人墨客为之赶制诗词,可一无所获, 丢尽了文明。这一事实雄辩地证明,毛泽东的诗オ、智慧及其历炼形成的吟咏自如的精深造诣,是他长期勤奋好学与形象思维磨砺的硕果。一般文人墨容想在短时间内玩弄斯文,而与毛泽东试笔高低,只能贻笑大方。随着毛泽东诗词日渐出版,点赞频出和广为传诵,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造诣和美学理论,深厚的文人素养,崇高的人格精神,和意趣神思巧妙地融合,使他的作品成为20世纪中华民族诗词的又一座丰碑,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独树一帜的地位,也日渐得到海内外的公认。

三、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

文学创作的发动,源于艺术灵感。灵感源于内心多钟信息的蓄积,包括质量的高低、文野、粗细;能量的大小、厚薄、活性。在现实生活中,一遇外因便触发而生创作冲动。蓄积愈厚重深邃,灵感愈敏捷而活跃、频繁。读毛泽东诗词,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灵感敏源,有这样几个层面:

1、良知、革命理想、使命感和担当情操,激而生歌。

毛泽东的革命良知以及远大抱负、高度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使毛泽东诗词创作灵感一触即发、诗兴大发。例如,1935年10月,毛泽东带领红军,于长征路上,翻越岷山、身历昆仑山,写下了《念奴娇昆仑山》: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首词,只有毛泽东才能写得出来。他是毛泽东的马列主义素养、革命理念、开辟新世界的伟大抱负的艺术概括。在毛泽东那里,眼前的一幅庐山照片,他写下了: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天生ー个仙人洞,无限风光看劲松。面对国内外帝修反的嚣张气势,怀着一种蔑视的态度,唱出了一个历经千难万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政治家的博大情怀。

2、爱祖国、爱人民、爱战士的深厚情感,动而发声。

毛泽东爱祖国、爱人民、爱战士的深厚情感,是他灵感源的又重要的源泉。毛泽东深深爱着他的祖国,感慨大好河山,多次写下了壮丽的诗篇。前述《沁园春雪》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裏,分外妖烧。∥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阙写景,下阙写人。上阙是一幅风景画,下阙是一卷历史群雄图。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壮志。是毛泽东文学素养的集中反映,更是毛泽东对祖国深沉大爱的心歌。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草命,指挥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长驱直入,布设战场,转战各地;建国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深入各地考察,又走遍大江南北,感于日月叠碧,山川绚丽,风云变幻,时代更替,毛泽东满腹文章,性灵所钟,文心大动,于是作歌映心,诗兴勃发。每到一处,必有佳作。计有《沁园春长沙》(1925年春)、《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念奴娇昆仑》(193510月)、《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沁园春雪》《五律看山》(1955年)、《七绝莫干山》(1955年)《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七绝五云山》(1955年)、《七绝观潮》(1955年)、《七律登庐山》(1959年)等等,“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为“独制文言”!

毛泽东深深爱人民、爱战士的神经,一有触动,便诗兴奔放,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新章。例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杂言诗八连颂》,就是这类灵犀之作。

3、爱自然、爱生命生成的人生感悟,动心而作。

毛泽东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对江湖河海、崇山峻岭、地壳石崖、千姿百态的动植物以及田园秀蔚,等等万象,具有浓厚的兴趣,进而感悟自然界以及万物万象与人类、与人生的关联,动之雅兴,赋以人伦,情动而为之诗作。在毛泽东的笔下,万物运动不居,各有自己的情性。毛泽东喜欢梅花、菊花、苍松、翠柏,喜欢奔腾的江河,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层峦叠嶂的群山气势,在其创作中,一再入诗。这些诗词,都赋予其物的人性特征,表现了作者的宇宙观、价値观和乐观练达的人格。

毛泽东笔下的山:“山,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十六字令》(1934年):“ー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龙四百旋。”(《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笔下的云:“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提。”(《七绝五云山》)

毛泽东笔下的雨:“红雨随心仿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毛泽东笔下的彩虹:“赤楂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笔下的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叙、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

毛泽东笔下的松:“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七绝为李进同志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

毛泽东笔下的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ト算子、咏梅》)。哄托出梅的双重品格:一方面不畏严寒,敢于卧冰浴雪,笑傲而出:另方面,又不争虚荣,甘在“丛中笑”。“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绳未足奇。”(《七律冬云》)

毛泽东笔下的菊:“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1926年)。

通过这些诗句,读者看到了万物不仅有生命,而且有灵性、讲物伦;诗人还同他们对话,探讨如何展现自己的美德,克服自己的缺点,端正自己的不足,如何奉献自己,为自然、为人类做贡献。这里没有一般文人的自我标榜,也不见一般文人卿卿我我那股酸态。

4、深入实践,访名胜、谒古迹、回故地的感唤和触动,创作受想而发。

这是毛泽东诗作中一个热点。例如,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海橘子洲,唤起诗人感慨万千,写了《沁园春长沙》,描状了长沙秋景的画面和一代有志青年革命斗争生活的乐趣,词末,诗人向他的同志发出“曾记否”的提问,把草命征程催发的激情,提到了极致,十分感人。诗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毛泽东诗词中,因为实践的深入,回味经历,提升人生价值观和自然审美兴趣,唤起诗人诗兴,神思蓬勃而发,还有很多作品。例如《水调歌头重上并冈山》、《念奴桥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七律洪都》,等等。

5、爱情、亲情、友情人民情的呼唤,敏而亮情。

“文主发议论,诗主达性情”。情和志,是诗词中的两大主题,这一点,在毛泽东诗词里,表现得最为突出,也最为感人。

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爱情、亲情、友情人民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也是激发毛泽东诗兴的灵感源之ー。在毛泽东诗词宝库中,这一方面的作品,为数很多,给人的感受也极为深刻。例如,《虞美人枕上》、《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结婚,第二年春夏间,毛泽东在外出考察的旅途中的一个晚上,有感于新婚别,思念杨开慧,如江海波翻不息,彻夜辗转难眠,直到天明,只有离别的妻子在眼前。遥望天边的一弯残月,不禁相思的泪水,落在了枕上。于是,写下了《虞美人枕上》。新婚枕上思念之情,乍別相思之苦,跃然纸上。

《蝶恋花答李淑一》,则是1957,在长沙教书的李淑一,把她纪念惨遭杀害的丈夫柳直荀而写的一首词,寄给毛泽东。毛泽东感慨由之,写了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曾题作《游仙》。毛泽东回信李淑一说:“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別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毛泽东这首词,是对妻子,也是对战友、对烈士的悼念和歌颂。读来,浮想联翩,深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深为毛泽东及其一家和革命前辈们的献身精神所打动。

还有那首《贺新郎(挥手自兹去)》,赠杨开慧。是一首革命爱情诗,其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浑然天成,跃然纸上。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还有大量的酬答诗,写友人、赞战友。例如,《五言诗挽易昌陶》、《六言诗给彭徳怀同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四言诗悼戴安澜将军》、《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七律吊罗荣桓同志》、《ト算子悼国际主义战士艾地同志》《七言诗续乔冠华同志》、《词悼董必武》,以及毛泽东与柳亚子郭沫若等诗人的几多唱和酬答之作,等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对战友对人民的诚挚的感情,读来亲切感人,催人奋进。

必须明确指出,毛泽东诗词中关于爱情、亲情、友情而产生的感遇、感谢、感恩、规劝、进勉、期望等,深深溶于“处众人之所恶”(道德经语)(即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之中,涉及于孔子所说的“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的范畴。《道德经》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就是毛泽东的高尚而丰富、高亢而细致的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感情。他心底只有人民,毫无自我之在,毫无个人名利地位之求,毫无低级趣味,完全彻底为人民。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读来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毛泽东和郭木若同志的《满江红》把毛泽东的这种感情升华至极致: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1975年,写给周总理的词《诉衷情》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则把对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担心合盘吐白。

5、战事、工作总结引发的诗兴。

用诗词,回眸战事、工作,是毛泽东艺术人生的一大特点。翻阅毛泽东诗集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革命战争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为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常常在用报告、专题回顾总结战事、革命和建设的同时,还伴有诗词创作,用艺术语言咏论其历程,道出其中的体验和胜利的喜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脍免人ロ的诗篇。

例如:《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年秋)、《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采桑子重阳》(192910)、《如梦令元旦》(19301)、《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2)、《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7)、《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国剿”》(1931年春)、《渔家傲反第ニ次大“围剿”》(1931年夏)、《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忆秦娥娄山关》(19352)、《七律长征》(193510)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七律忆重庆谈判》(1945)、《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中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七律冬云》(19621226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19)、《杂言诗八连颂》(196381)、《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5)、《念奴娇井网山》(19655)、《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等等。

顺便地说,毛泽东战事、工作总结,与毛泽东诗词对此的咏论互为对应,相映成趣,读来妙趣横生,更加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6、读书阅报、观照片、看戏以及各种观感引起的联翩浮想,情不自禁,命笔而作。诗人毛泽东,手不离书报,在读书报中,跟作者对话,引起各种深思和展望,用诗词记下了自己的感触,成为毛泽东诗词的一个亮点,例如,1958年6月30日,“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送瘟神二首》。195910月,毛泽东连续写了四首七律,抒发“读报有感”之情。1964年春,毛泽东写的《贺新郎读史》。就是感于时势,以自己读史的实际行动,告诚人们要善于从历史中,联系实际,来分析现实的问题。1964年,全国人民胜利度过了三年经济困难,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条战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这种大好形势,毛泽东借史抒情,通过通俗解读人类历史批判旧的史学家的错误引导,展望人类发展史的光明一面,要人们记住历史的教训,分清历史潮流的清浊,坚持革命事业,建立起一种“东方已白”自信心。看戏、观照片,引发毛泽东诗兴,前有所列,鉴于篇幅,不再枚举。

7、其他方面的灵感触发

毛泽东是现实主义与浪漫立义的人,其渊博的知识素养及其丰富的阅历,特有的感悟能力和创作个性,形成的思维和创作习惯,使之凡能联系生活、或与革命或与历史或与人民或与现实有关的各类事,都能激活毛泽东的创作灵感,唤发他的诗情画意,推动其诗词创作的,是毛泽东诗词的又ー个闪光点,例如,《五言诗赞井》(1908年)、《杂言诗耕田乐》(1908年)、《杂言诗河出潼关》(1917-1918年、《七言诗戏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1971年末)、《七绝.戏改李攀龙〈怀明卿〉》(1971年)等等。

四、毛泽东讨词创作的艺术技巧

1、气贯长虹,独领风骚。

纵观毛泽东的诗词,极少所谓游戏、玩笑之作,写的大都是大时代、大题材、大主题,表現了作者大手笔、大功カ与革命英雄主义和艺术浪漫主义的气概。因此,同样的生活,在毛洋东的笔下,就变成了大格调、大时尚、大功カ,给人以荡气回肠、精神大振或启迪生命献身事业的审美感受。

毛泽东总是从世界发展的本源,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居高临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再现世界的宏观。“寥廊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万木霜天红烂漫(《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壮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倒海翻江卷巨澜,奔勝急,万马战犹酣”(《十六字令三首》)“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念奴娇昆仑》)的壮观。或立于云端,俯视万物;或指点星球,遨游太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七律送瘟神》)

毛泽东用大气来状物,也用大气以表心。例如,表现自己与爱妻分别时的激荡内心,“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贺新郎杨开慧》)。比较而言,柳永抒发离别之情,写的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霂铃》)。现代无产阶级的豪气,与小家子气的小资情调,何等分明。再如,同样在怀仁堂观赏演出,为盛会群情激昂所动,但笔下之作如具有明显的境界差别。柳亚子先生目中是领袖的英明领导,诗抒对毛泽东的歌颂;而毛泽东的诗则强调“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诗唱只有人民、民族的大团结,才有今天的盛会空前,是对革命历史的赞扬。

毛泽东的大气,化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藐视困难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毛泽东深悟辩证法,认定任何人间艰难险阻都具有两重性,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一切阻碍前进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无产阶级革命必胜。在毛泽东眼里,千里“逶迤”的“五岭”,只是几个“细浪”,“磅礴”的“乌蒙”不过是红军脚下的“泥丸”。(《七律长征》)“如铁”的“雄关”,“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不到长城非好汉”(《清平乐六盘山》)“可上九天搅月,可下五洋捉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被称为豪放派的领军人物苏东坡,发出望月兴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种豪放比起毛泽东来,逊色多了。在毛泽东看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作为军事家,毛泽东至信马列主义、至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临危不惧,泰然若定。这一点,在毛泽东诗词中留下了许多佳作。面对蒋介石国剿,“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西江月井冈山》)。在危难面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毛泽东的大气,还在于他张扬人民、为人民谋天下的“豪气”或者如毛泽东自诩的“虎气”。毛泽东一生大倡唱国际歌,号召人民,懂得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毛泽东写道:“惜秦皇汉式,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的“风流人物”,就是人民大众。歌颂革命的人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毛泽东看来,“五帝三皇”的故事,“骗了无涯过客(《贺新郎读史》),要弘扬革命造反精神。明确“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并在帝修反的一片反华声中,发出“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满江红郭沫若同志》)的呼唤。

2、善于借鉴而千古独步。

借鉴,是中国诗词创作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传统。毛泽东诗词也呈现这样一个特点。所不同的是,毛泽东的借鉴,格调向上,给人全新的感觉。和毛泽东交厚的柳亚子,于1945年读过毛泽东《沁园春雪》后,写出了“オ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竟折腰”的句子,认为毛泽东诗词可称得上是千古独步。这就是说,毛泽东诗词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固有的艺术精华,又由于他特殊的生活实践、广博的情怀,而锤练了他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艺术素养,形成了他特有的艺术创作方法。毛泽东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便变成草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同样写梅花,毛泽东比较了各种咏论梅花的诗词,最好,借鉴陆游的诗篇,并反其意而作。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孤芳自赏,正是陆游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映照。而毛泽东咏梅,则写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己如前述,不再资述。

所以,概括起来,毛泽东诗词,具有这样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一是突出革命性、人民性,境界崇高伟拔,同时又追求完美的艺术性。毛泽东是诗人,但首先是政治家、思想家、草命家。因此,毛泽东判断一切文学、诗词,以及他自己创作诗词,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毛泽东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强调我们无产阶级的艺术应该是两个统一,即“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他分析宋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分,自谓自己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国此,毛泽东的诗词,宣扬奋进搏击、自强不息,这也正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思想家、草命家和其他爱国志士诗作的基本特点。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过程的艺术结晶,又是继续革命的前进号、新召唤。它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刺破青天锷未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天翻地覆慨而慷”、“敢叫日月換新天”、“六亿神州尽舜尧”、“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等等,既充满现实的革命性,又颇具艺术的浪漫性: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二是语言直白,为群众喜闻乐见。

语言直白、ロ语化,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优良传统,正是这些诗文,成为一代一代中国人立身教化的范句。例如,“天地间,人为贵”、“黄河之水天上来”、“泰山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心有灵犀一点通”、“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比黄花瘦”,等等。毛泽东看重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美好传统,并把它贯穿于自己整个诗词的创作之中。例如,“一片汪洋都不见”、“风雨送春归”“华佗无奈小虫何”、“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乱云飞渡仍从容”、“小小寰球”、“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等。一看就明白,一读就懂。有人说,这样直白,不是诗,而是俗语堆砌。这是不了解中国诗词源流上的真实状况。

众所周知,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的词作,或是各种不同风格的诗文。那些脍炙人ロ的诗词,随手拈来,就可见这样口语式的叠句。例如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石壁》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永遇乐京ロ北固亭怀古》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李清照《一剪梅》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永遇乐》的“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等等,都是名篇名句,直白、形象、生动,我们能说它们是口语堆砌,而非妙趣横生的意境创造吗?显然不能。

三是自由无羁,放开想象

强调形象思维,展开自由的翅膀,自主创造而信守艺术创作规律,语出神奇,善于化典、翻新。毛泽东诗词,语言的运用,尽显熔铸之功,巧妙地通过比喻、象征等传统写法,而不落俗套,形成艺术图像,用典而不为典所囿,遵循格律又不受其束缚,独创意境,别开生面。其实,历代诗词,都曾广泛地用典、化典、翻新。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文人,却挖空心思,污蔑毛泽东的创作。例如,我们在前面说的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同之”的化句。只要读过一些史书、诗书的人,便心知肚明。值得指出的是,毛泽东的用典、化句,则更多匠心。例如,同样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在李贺原诗《全铜仙人醉汉歌》里,说的是仙人醉汉,在其冷僻荒凉之际,如果老天有情,也会感到黯然神伤,愁白头的。但是,这句话,到了毛泽东诗中,则是“天若有情”“天亦老”。首先上承颔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就是“有情”,不可沽名也就是“不可有情”,而青天不老,正在于其“无情”,所以オ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了。“老”,就是死、就是停止。它反衬下句“人间正道是沧桑”;“正道沧桑”就是“苍天不老”,而不是“天亦老”。是颔联的自然引申,形成上下紧密结合之作。原句一字不动,把它放在承上启下的诗中,全然改变了原诗句的涵义,使之境生纸上,意酣词畅。表现了一位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自然观、历史观。可见,用典、用句在于转化、在于翻新,功在浑然天成,而不见“斧凿之痕”。在毛泽东诗词里,比比皆是,何须罗列。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激起不同反响,招来他的政敌的非难和诋毁,不这样,便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得好:一些人对《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这样鉴别当然不能精当,玩味而没有参考。因此,要考核这些说法的是非,正确的态度,就是必须核对楚辞本身来加以验证。于是,他具体考察了《楚辞》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得出结论说:楚辞“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今天,如果我们细细地考究毛泽东的诗词,详尽地分析其内容和形式,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是近现代的中国骄子,文辞贯古今,现实而浪漫,情志惊天地,驰骋任自鞭,为近现代未能有与之相比者。因此,这样一个伟大诗人,正是参天巨树,岂能蚍蜉者可以撼动!

 

上一篇: 忠告

下一篇: 墓 志 铭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