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苏轼词赏析之四: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作者:岩青草 阅读:1030 次更新:2022-10-29 举报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投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篇词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的三、四月间。东坡从熙宁六年(1073年)的冬天起一直在江苏常州、润州(镇江)、苏州等地赈济灾民,到创作这篇词时,与妻子分别已近半年,直到1074年的夏天才回到杭州。

“代人寄远”是托词。这篇词借写妻子思念自己的心思与口吻来写自己羁旅在外的思愁别绪。

上篇的妙处在于用“飞雪”与“杨花”两个状态相似,分别出现在冬天与暮春时节的物象来相互比喻,交代了作者出行的季节以及羁留在外迟迟未归的时间。漫天飞雪的隆冬,东坡离妻别子,经过了漫长的冬天,暮春的杨花已纷纷飘落,依然羁留在外。这样的比喻形象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更觉日子漫长。“飞雪”、“杨花”皆飘浮、旋转不定之物,作为物象也表现在分别的日子里,思念的心绪如“飞雪”、“杨花”,萦绕、纷飞、飘忽、缠绵不绝,身心难以安宁。上篇的首句用“相送”,结句用“还家”正是守候在杭州,倚门怅望的妻子的心思与口吻。

下篇“对酒卷帘邀明月”,继续借用妻子的口吻化用了李白“举杯邀明月”的诗意。但是,李白对月举杯,虽也孤独,但得来的是“对影成三人”的浪漫和淡淡的温馨,月亮眷恋着饮酒之人。东坡的“对酒卷帘邀明月”,邀来的却是“风露透窗纱”,寒风、冷露直入窗棂,寒意阵阵,孤独寂寞中更添了淡淡的凄凉。关门闭户,月光透过窗纱照射在房梁上,似乎月中的嫦娥也羡慕、怜惜双栖双憩的梁上燕,移动的月光似在轻轻地抚摸它们。梁上的明亮与关门闭户后房中的幽暗、燕子的双双呢喃与愁绪满怀孤独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的孤寂之感更加深重。结句“画梁斜”,一个“斜”字,月已将西沉矣,而对酒邀月之人,愁绪满怀又是一个通宵难眠之夜。

离家已久的东坡,借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而表现自己的孤寂,词中所有的思情别绪,孤独凄凉,即是杭州的妻,也是远游的自己,这种写法所表达出的内心的期盼、焦灼更甚,却也因此更有了暖暖的温情,明月之下,画梁之上双双呢喃的燕子,寄托了妻与诗人内心共同的希冀和盼望。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