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黄巢《不第后赋菊》佚名《落叶满庭阴》的理解与感悟
北宋词坛奇才柳永,落榜后写了首《鹤冲天》,词中写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而黄巢落榜后,更是夸张,直接写了首: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
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唐代一次科考,主考官自恃才高,一来就贴了张告示,要给考生来个下马威。
不仅如此,在后来的判卷过程中,这位考官肆意矮化考生的试卷,居然只录用了极少的考生。这让一位落榜的考生极为不服,针对考官在考场的那首下马威诗,回敬了一首。
这首诗写完,时人都感慨:“如此高才,居然落第!考官难辞其咎。”
事实上,考官那首诗,本来已经水平极高,堪称诗中之妙品:
《落叶满庭阴》唐.佚名
梧桐落叶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这首诗,首先是一首应景之作,用在考场,十分妥帖。毕竟,对于一位主考官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有以下几项。
一,杜绝考场舞弊,因此要申明纪律;二,要表明爱护学生的态度,因为自古以来,教育的第一要义便是爱。可以说,这位考官的这首诗妙就妙在将上面两项任务完成地天衣无缝。全诗并没有提到考场纪律,也没有提到对学生地关爱,但每一个考生见到这首诗,都会体会到考官的良苦用心。
诗的第一句,写景,点明是秋闱之期,所以才有“梧桐落叶。”而“满庭阴”一下子让奠定了诗作肃穆的气氛,与考试的氛围高度统一。第二句,“锁闭朱门试院深”,说的是要彻底杜绝舞弊。一二句是铁面无私,三四句则是略带温情。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此乃将心比心,告诉考生:“我也曾和你们一样,都是通过科考过来的。因此,我一定会善待大家。毕竟求学之苦,寒窗之苦,我也曾有深切体会。”
这样的诗悬挂在考场,既是一种威严,也是一种榜样。考生读到这首诗,在惊叹主考官才华的同时,一定会暗暗告诉自己,要全力以赴,万不能铤而走险,舞弊作假。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位考官并未兑现后两句诗的承诺。他并没有善对这些考生,而且简直算是言行不一。
他在判卷过程中,极为苛刻,导致考上的学生极少。不少才华横溢的考生,都名落孙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落榜考生,针对考场高悬之诗,作了一首更妙之诗,以示不满。其诗曰:落叶满庭阴,朱门试院深。昔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这首诗,妙就妙在原诗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简单的减法,却一针见血指出了考官言行不一,苛责考生的症结所在。这种作诗法,也称增减诗,减字叫剥皮诗,增字叫加冠诗。一般而言,增减字数,意境约略相当。而这一首落地考生之作,却让意境全然不同,很是奇妙有趣。
首句,落叶满庭阴,说的是落弟的考生,一个个都愤懑不已,阴气沉沉。第二句,则一针见血指出,“朱门试院深”,由“朱门”权贵把持的试院,水还真是很深啊。
这不由让人想到“朱门酒肉臭”。朱门往往就是代指权贵,而且是不仁义之达官贵人。在这里,诗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表达对这位考官的不满。他口口声声说和天下读书人是同类人,都是经历过寒窗之苦的。但是,现在他早已身入朱门,岂能还与读书人为同类人。
正是在这一层意思之下,诗的三四两句接踵而至。“昔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你说这是你当年辛苦之地,可是恰恰在这里,你辜负了天下读书人的一片拳拳报国之心。当然,你也辜负了你作为读书人的初心。
这两首作品,被记载在《全唐诗》中,虽然没写作者的名讳,但两首都挺有水平。考官的诗,一语双关,写得很老道。而落榜生的回诗,在原诗上做减法,不但立意巧妙,而且讽刺意味十足,令人赞叹,只能说高手在民间。
唐代考官在告示上写首诗,一落榜考生不服气回他一首,高手在民间.......
上一篇: 七绝.春风(顶针体)
下一篇: 聚光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