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南山修仙列传、原创(连载)第三章

作者:张友武 阅读:570 次更新:2022-10-10 举报

           第三章、张遂的家

话说;受了大汉朝因梨赏赐的契机,高密李家庄张家梨园的主人,接受到了大笔的官金。

张家梨园的掌家人没有因获得大量的官钱而挥霍,他利用这笔不菲的官金置办了大量的田产。

具传说;李家庄张家最红火时,田产达三倾之多 ,也就是现在的三百多亩地,在古代万物匮乏的高密南岭,可以说当时李家庄张家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户了。

庄户地里有句俗语叫“为富不过三代”有道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又住了不知道多少年多少代后,这个在高密南山赫赫有名的张家就渐渐没落了。

有钱时雇佣的大量仆人,因张家家道的逐步没落,为了各自养家糊口也纷纷离张家而去。

那么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当儿慢慢的拉开了帷幕。

也不知哪年哪代,时间也就无所考究了,就在南山李家庄村的偏北面就生活着这样一户张姓人家。

主人家叫张,父亲死的早,自小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孤儿寡母当时举步维艰。此中艰辛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母亲的感恩,张 遂 始 终记在心里未曾敢忘。

张遂自小跟母亲所受的苦更是磨练了他的斗志,艰难的岁月造就了他从小就知道人懒百业衰的道理。

张遂小的时候,一边上学一边任劳任怨的帮衬着母亲,艰苦的打理着这个并不完整的家;春耕、夏理、秋收、冬藏,慢慢练就了一身实打实的农家把式,真可谓是;农村经营的十八般兵刃样样精通,母子俩精打细算,从不敢懈怠。

面对庄户地里的活计,他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从不敢有半点马虎,真个是穷怕了、屈辱怕了、受罪受怕了也更是饿怕了。

生怕一旦马虎了活计,娘俩再去吃苦受累,那种受穷的滋味和娘俩受罪的感觉,张遂想想都觉得有股凉气顺着脚后跟直通自己的头信子,想都不敢去想,甚至于连想想就会觉得后怕。

鉴于此,张遂一生勤勤恳恳,娘俩后来小日子过得也是风生水起,虽然比不得祖上那般家大业大的辉煌,但一家人也是吃穿不愁盈余丰厚。

几经努力、精打细算,娘俩慢慢的集攒下了一定的家资,日子充容时,娘俩逐步置办了部分田产,到后来娘俩种了十几亩用脚踩踩淌油的良田,骡马虽说不能成群但也喂了一头青骡和两头膘满肉肥的腱子牛。

原先娘俩住的三间小草房,已在自己日子转好以后翻盖成了一院二进八间屋的大瓦房,院子两边棚舍、畜栏一应俱全,虽说不上琉璃金盏、雕梁画柱,但也是宽敞明亮富贵有余。

再配上东西两厢及高高的围墙,尤其是那高大气派的大门楼,更是彰显着主人家的富裕,和家业的兴旺,张家家宅的这等院落安全性自不必多说。

院子的西墙外,预留了近半亩地的大晒粮场塆,更是暗喻着主人家不俗的收成,更昭示着财富的象征。

就在晒粮场塆北面,矗立着一大间磨屋,一盘较大的石碾子就在这磨屋当中,这是张家处理粮谷米面的关键设施。

村里人经常看到套着大青骡子的石碾子有时夜以继日的转动,优越的生活不言而喻。

娘俩在村中的日子渐渐丰盈,对村里的邻亲百家,更是有求必应。

村中不管谁家遇到个少三缺四的事情,只要是求到张家母子面前,没有不答应的事。

帮扶过后也从不计较借还,故此这娘俩在这高密南山李家庄落下的人缘和名声,那是如盛夏雨夜的陈雷嘎嘎的响亮。

等到儿子好成婚的年龄,张母托人给自己的儿子在离家二十多里路,南山西南角的铺集村,给儿子说了门亲事,儿媳也是一家大户人家的闺女,虽说不上是知书达理,却也是温良贤惠。

幸福的生活,慈祥的母亲,外加一个知书达理、聪明贤惠、美丽动人的娘子,这个张遂简直是糖坨坨掉进了蜜罐子里------泡大发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张家人从来都是把勤俭持家看的比啥都重要,母慈子孝的良好氛围,始终围绕着这家张姓的人家。

善待亲邻抚慰弱小,是张遂娘俩在日子日渐转好的光景中,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