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戏说几个“文”友

作者:罗里宁 阅读:840 次更新:2022-10-06 举报

  以“文”交友,不免有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嫌,自己并不是什么文人,以什么“文”交友呢。不是文人,却有几个颇有点“文”气的朋友,他们也都写点“文”的东西,因此与他们交往,以“文”友相称,并不为过,当然还得加上“戏说”,否则也会贻笑大方。

  珞迪

  珞迪是县里两个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之一个,在这么大个县,只有两个省级作家协会会员,也够精贵的,——虽然精贵,也不免让人不甘,因为这个县写东西的人不少,平时嚷嚷着要上省级国级报刊什么的不少,怎么就只有两个省级的呢?真是可惜了!老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在这里引伸一下,用在男人身上,是男子有才便是帅。珞迪长的并不帅,和电视上那些“小鲜肉”相比,还显的有点“丑”呢,但是他有才,能写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有许多可以上报上刊。这在本县并不多见。

  第一次读珞迪的文章,是在《右江日报》上,读到他的《母亲的草鞋》,令人感动。其时我认识他,并不知道他还会写东西,以为他只是能喝点酒而已。这下,可让我刮目相看了。

  我身无所长,为了不让人家以为我除了打工之外,什么都不会,有时就不得不假冒一下斯文,悄悄练习写点什么,可是因为忙,没得认真写,写了也不敢拿出来让人家看。在看过珞迪的文章以后,才下决心认真写一次,结果就有了上报上刊的机会,以后又常和珞迪交流,向他请教,这样我们就又成了“文”友。

  珞迪除了写作,还开几个微信群,有个群就以诗歌命名,群里各位,许多过去都没写过诗,现在个个是诗人,不少人还每天一首。这点珞迪是有功劳的。

  他还创办了两个公众号,为培养更多的作者而不懈努力。公众号投稿人众多,就连我这个“文”友,也还得排队,才能上稿。

  郁林君

  郁林君是诗人,很早就出过诗集,以前也是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后调到广东,成了那边的省级会员。他的诗作受朦胧派的一些影响,在当地很有些名气。

  他为人和善,好交朋友,善于与人打交道。有次我和一位战友去广东,路过他那儿,他找几个老乡一起,把我们灌的不亦乐乎,我就是在那儿第一次吃到客家的砂锅鹅肉,印象特别深,还写了篇散文《鹅肉》,以为纪念。

  郁林君调到广东后,因为离得远,我已不怎么能看得到他的诗作,只知道他在诗歌之外,还编写过一些书,他不但是个作家,也是个很不错的编辑,常为一些机构编辑一些刊物,他还有行政能力,是他那个市的作家协会主席,兼市文联副主席。上任后开展了不少工作,很让人羡慕。

  我们离得远,但常有联系,每年他也要回这边几次,每次都要聚一聚,小酌几杯,“文”酒不悖。今年因为疫情,还没见他回来,我们也有一段时间不见了,愿他一切安好,我们早日再聚一聚。

  山里红

  山里红并不是“文学青年”,但他爱读书,常读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莫言的《丰乳肥臀》,还有李银河写的一些东西。我有次因病住院,他就给我送过一本王小波的小说让我解闷。

  他不怎么写作,偶尔有点与专业有关的玩意儿在《右江日报》上发表。他是宣讲方面的专家,政治类的书看的比较多,尤其是新时代政治理论方面的书。他在宣讲上很有一套,讲得声情并茂,最后还要领着大家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或唱一首红歌,假如底下有人注意力不集中,他会暂时停下自己的宣讲,先唱一嗓子,把大家的精神提起来,再继续他的宣讲。他是县宣讲团的骨干,名副其实。

  我和他曾经是工作上的搭档,都说搭档不容易相处,我们不但相处的很好,分开以后也一直有来往,不时小酌一杯,互相交流读书体会,他有宣讲任务时,也会和我交换一下意见,尽量弄的完美一些。

  我的“文”友,都不是什么大人物,有这样的“文”友,感觉挺好的。

上一篇: 善良的文人

下一篇: 烟、酒、茶和文化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6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至今,他还购书赠我,激励我也像诸多老师一起坚持热爱文字。我最能坚持的角色是————老师们的忠诚粉丝。 凌玉梅 10-06
“三人行,必有我师”。罗老师和所写的文友,都是这样初学者的好老师。虽然不认识山里红和郁老师,但是在文学群里也常能听闻他们的作品和分享他们的写作交流,也是十分受益的。罗里宁老师是我们身边写作态度最积极最高产的老师之一,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从小受珞迪长辈他家里那一高大的书柜所诱惑。虽然大部分的书我都看不懂,但还是很好奇,每次去玩,总是默默扫描,流连忘返。他老人家总是鼓励我们小孩子要多读书勤学习。至今,他 凌玉梅 10-06
这里风景独好,问候各位老师! 文若 10-06
珞迪酒过三巡,一曲《一无所有》苍凉高亢,震惊四座。那时他激情四射,容光焕发,与平时判若两人。
郁林君也是三十年前在田东文化馆相识。我到馆时他已跑去武汉读书,学成归来不久我就离馆了。我最感佩的是郁林君对诗歌文学的一往情深,数十年矢志不渝。我当时也算是个文学青年,可立场不坚定,见异思迁,改行又改行,终致一事无成。不象郁林君硕果累累,仅著作就出了八本,令人咋舌。但伤心的是竟然没送
老宝 10-06
里宁兄的三个文友我熟两个:珞迪亦师亦友。说来真巧,到这个月,与珞迪相识正好整整三十年:1992年9月我到田东文化馆工作,珞迪时任文化局副局长,于是相与喝酒、论文、工作。珞迪的才华自不必说,他的宽容、热心也让人感念。那时我年轻无知、自以为是,莽撞的事情和劣质诗文都得到珞迪的包容和指点,我至今不忘。珞迪貌似老农,质朴外表掩盖下的是才华和激情。记得有一回给建行还是税局搞了份材料,请喝酒唱歌。珞迪酒过三巡 老宝 10-06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