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谈谈我对了元《西江月》、《浪淘沙》的理解与感悟

作者:潘梦迪 阅读:638 次更新:2022-09-19 举报
         《核舟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当时,文中写了舟上坐着三个人,坐在中间的是苏轼 ,左边的是他的门生黄庭坚,而右边坐的是一个大和尚,此人,人称佛印。

       佛印法号了元,据说他3岁就能背《论语》,5岁就能背3000首诗,从小就是个神童。若要细说这佛印和苏轼之间的趣事,怕是能出一本书了,书名大概可以叫《佛印如何教训调皮的苏轼》。苏轼与佛印是多年好友,两人之间什么玩笔都能开,长期你损我、我损你。不过从有记载的数次交手来看,基本上都是苏轼落败。

          一段,苏轼和佛印之间的趣事,被记录在《三言两拍》中。一日佛印来苏轼家玩,两人咏诗作赋,相谈甚欢。苏轼一直觉得佛印是个不拘小节之人,便有意试探他是否真有佛心,于是便叫府中一位歌伶隔着帘子唱曲。歌伶唱着,苏轼让佛印写首词,于是佛印思考片刻后,当场写下了一首《西江月》,全词如下:

窣地重重帘幕,临风小小庭轩。绿窗朱户映婵娟。忽听歌讴宛转。

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无缘。分明咫尺遇神仙。隔个绣帘不见。

          看看这首词,确实写得是很有意思的。
           词的上阕,写的是歌伶唱曲时的情形,小小庭院内,重重帘幕后,听得如此婉转的声音,令人陶醉。上阕中最妙的是绿窗朱户这一句,连用两个颜色,衬托帘子后面的婵娟,可谓妙笔。词的下阕写得也很有意思,主要是写曲唱得这么好,可惜唱曲人却“犹抱琵琶”,自己见不到真容。
          苏轼当然懂佛印的意思,于是便让歌伶出来相见。这位歌伶也是个才女,大家一起吟诗作赋,席间佛印还写了一首《蝶恋花》,也挺有水平,本期就不细说了,因为我们的重点是在最后一首。
          歌罢后,佛印回房休息,苏轼却调皮了起来,让这位才女去戏耍一下佛印。于是才女便在夜里上门,要以身相许,佛印自然不答应。但是才女又装起可怜来,说这是苏轼让自己来的,若是自己完不成任务,定会被责罚。

            佛印明白,这是苏轼在逼自己了,从白天让他写词,到现在才女上门,都是苏轼的计划,都是为了试一试自己。眼下被逼得没办法了,佛印灵机一动,当场写了首妙词,让才女带去给苏轼,并表示这词能保她安然。这首词的内容如下:

      《浪淘沙》

昨夜遇神仙,也是姻缘。分明醉里亦如然。睡觉来时浑是梦,却在身边。

此事怎生言?岂敢相怜!不曾抚动一条弦。传与东坡苏学士,触处封全。

          这首《浪淘沙》从遣词来看,通篇都明白如话,看上去很容易懂,但却有多处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上阕写其实是在解释自己和才女的这段姻缘,作为出家人他觉得才女就是一位仙子,这其实就是给对方台阶下。
        同时,“遇神仙”也是佛家之语,所以他口中的姻缘其实是出家人与俗家人的缘分,并无他意,这就表明了自己的一片禅心,也是拒绝才女。
         词的下片,是为了保住才女的名声。当然这个不能明说,所以佛印便以琴为喻,才女如琴般动人,但自己不曾动弦。最后4个字“触处封全”,再次强调自己与才女之间堂堂正正,当真是高明得很。这样的一番比喻,十分雅致,若是直接写就俗气了。

         纵观佛印的这首《浪淘沙》,既是对才女滴水不漏的拒绝,又体现了他的君子之风和一片禅心。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钦佩?东坡会和他成为知己,估计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除了以上两种词作外,佛印还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虽然他的形象如《核舟记》中描写的一样,为人不拘小节,但从他的作品来看,不但文笔了得,而且也颇具大格局。
         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找一些来看看,就会发现每次苏轼一调皮,佛印都有的是办法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