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轨迹(九)穷乡中的快乐
(九)穷乡中的快乐
九月的一天,杨安镇中学的马车把我们送到西段公社,东西放在学校的院内,公社校长焦宝亭说:“你去王程站村吧,和范校长先看看学校,回来再搬东西。”
王程站是重灾区,地里有干枯的庄稼,这是水淹后,晒干的。猪圈里没有粪,干净得很。有人讽刺说:“这里干干净净,是卫生区啊。”人们不养猪,可能是养不起。到处是残垣坏屋,破砖乱瓦,破败得不像样子。
学校在哪儿?范校长推着自行车,领着我来到一个过道,推门进去,先是门洞,进院,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敞篷。原来是三间西房,东面北面的墙倒了,光剩柱子,就成了现在的敞篷了。敞篷南面墙上挂着一片黑板,好像是新的。敞篷里,用门板搭了四排桌凳,门板底下是用砖头和土坯磊起来的。范校长说:“这就是教室。”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教室!
院子北面是三间北房,北房内的西间,住着一位老太太。头发雪白,脸色雪白,满脸皱纹;穿着破旧的衣服,不说是鬼,也确实吓人。东间是办公室,范校长住在那里。
院子里,紧靠门洞是两间东房,举手能摸到房檐。靠着东房,摆着四大水缸,水缸里是臭烘烘的咸盐水,臭气刺鼻;水中还有活物 ,飘动着许多苍蝇的幼虫——大蛆,大蛆都长着长长的尾巴。据说这里是解散不久的敬老院。老范说:“你们住东房吧。”
我说:“好吧!”其实是无奈的回答。从红砖瓦房挪到房顶触手可摸的坯垒小屋,不想住也得住,无奈!
屋内湿漉漉的,外间地当中有一洼水,看来是下雨漏的。老范说:“来吧,先把你们住的房顶泥好。”说完,从屋内拿出铁锨和泥扳,动起手来。范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没有校长的架子。他用四大缸咸盐水和好泥,再爬上房顶;我在下面往房顶上扔泥。时间不长,就把房顶泥好了。
当天下午我返回西段,把志兰三口接到了王程站,住进了举手可摸到房顶的小东屋了。
晚上,志兰哭着说:
你到这儿来了,我在院子里听焦校长和公社助理的谈话,没想到,人家这样看不起咱。焦校长说:“把他们安排到王程站,办好了,是完小;办不好,压下去,是小学教师。”
公社教育助理说:“把他们留在西段吧?我看错不了。”焦校长说:“不行,你看,带着孩子,还有老娘,能干工作吗?”助理说:“把他们弄到孙琪去也行,那儿是丰收区。”焦校长说:“不行,还有一对老师,把那一对安排到孙琦去……。
志兰说着几乎落下眼泪。后来才知道,去孙琦完小的老师也是从中学压下来的,他们和我们是同乡。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流行的谚语是:一不工,二不干,嫁个队长吃饱饭。有不少的教师离职不干,回村当社员。亲戚来到我们的住处,说:“还在这儿受这个罪,回家比这要好得多啊!”……但我们坚信困难是暂时的,坚持下来了
当时,公社是分片的;一个片,大约管辖十余个村。片内有商店、卫生所、学校。王程站是片的中心,各村的小学教师,每周六集合一次,学习有关政治文件,或者报刊的重要社论。在学区里,范校长宣布王程站完小成立,叫每个村的小学老师动员五六年级的学生入学。
等了几天,只来了7名学生。
学生上不来,完小要泡汤了。据老师们反映该入学的学生还是不少的,大多是家庭困难,念不起。我们只好下户动员了。
天不作美,又大雨连绵,沟满濠平了。动员学生就要拄着竹竿,淌水过沟过河,到村里去。我们跑遍了周围的村庄,向家长说“种地误一季,孩子误一生。”大多数家长通情达理,对我们也很热情。
学生渐渐地上来了。由开始的7名发展到27名。六年级12名五年级15名,学校算是办起来了。
五六年级大复式,在小学,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但没有办法,只有一个非常宝贵的棚子,只好这样坚持下来。
几天的大雨,家家户户都说自己的房漏了,但是我们的小屋,却没漏,这归功于那四大缸咸盐水;盐水和的泥,结成硬壳,雨水浇不透的。
在学生最少的时候,我们上课从没有应付过一节。认真备课,耐心讲解,作业、作文都是面批面改,对学生做到耐心辅导。我们的真心实意,孩子们的虚心好学,换来了好的成绩。每次考试,成绩都很理想,家长也非常满意。
教会了孩子们几首歌,《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谁不说俺家乡好》……。学校有了歌声,有了笑声,就有了生气。虽然校舍异常简陋,但师生情绪很高,坚定了灾区办教育的信心。
生活中,口粮还是以人定量,我们四口是不够吃的。多亏了我的老乡韩书记,他是王程站片的书记。虽然是文盲,但是,开会讲话,滔滔不绝,平易近人。对人说话总是笑眯眯的,给人亲切之感。几次给我批救济粮,一批就是一百斤,有时是瓜干,有时是红高粱,有时是黑豆,当时,这些就是好粮食了。回想起来,对韩书记感激不尽。
63年小麦大丰收,村里人喜气洋洋,我们也很高兴。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我们抓得更紧了。由于学生多了,棚子里招不下,只好轮流上课。六年级被让出来,在外面复习,角门洞里,场院里的麦秸垛旁边,都有复习的学生。老师来回走动,巡回辅导。学生没有不听话的,没有贪玩的,都是紧紧张张,专心致志。
升初中考试结束了。我们没怀着多大的希望,也没有想到县里会有升学率的排名次。但是,事情就是这样的奇怪。全县升学率第一名竟然是王程站完小,震动全县。11名学生参考,考取九名。升学率百分之八十多,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成绩。
这样的成果,没有辜负辛勤劳动的人!
这成果惊动了乐陵县委,县里宣传部长苏绍明亲临王程站完小视察。看后在片上座谈——因为完小院内,没有办公室——。校长讲了因陋就简坚持灾区办教育的经过。有人说:这是灾区,就得因陋就简。座谈中,部长很少发言,最后,部长说:“因陋就简,也太就简了,哪有这样办学的!”
座谈会后,我写下了如下几句:
完小办学三间棚,涉水到户去求生;
一年翻身冠全县,部长视察县扬名。
部长亲临看究竟,感慨赞叹抒真情:
“因陋就简太就减,哪有如此办学经?”
很快县里就批下修房款。和村内配合,不到半月,在村北的高地上,六间教室就盖起来了。又修了院墙,校门口挂上了牌子:
“西段公社王程站完小”。
63年的秋季,召开全县教师大会,表扬了王程站完小。我们的工资由39元(是中教级。)提升到43.5元。西段公社出了名,可是孙琦完小,几乎扛榜,挨了批评。公社助理对焦校长说:“怎么样?俺说留下他两口,你不同意,看到结果了吗?”
焦宝亭校长想把我们调往西段完小,可是,范校长极力反对,说:“如果把他两口调走,我们的完小就不办了!”焦校长只好罢休。
64年,完小发展到4个班,学生120多名。校园的南面,又盖起了三间教室,教师增加了六名,规模比原来大了不少。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