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充满诱惑的海市蜃楼,迁引着你去追寻自己最初的梦想
生活,如同一个大染缸,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所好之色就各不相同:
有人,爱那如火的红;有人,爱那青春奔放的绿;有人,却爱那淡雅脱俗的黄.......反正万千众人,各有所好.......
有的人,爱那鲜艳的红,红红的色彩就如他的内心,充满着浓浓的激情;有的人,向往自由的人追逐那奔放的绿,一片充满生机的色彩,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大学的学习生活,就如一个色彩较为单一的染缸,因为在这里,你只要认真学习就不会被其污浊。而这个染缸就是社会这个无比浑浊,一眼都看不到底的染缸。
社会生活靠的是自己,别人再怎么帮你,有时也是多余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青春,正确对待社会这个大染缸——聪明的人也会进入正确的大染缸,那就是正直、不贪,为官的人在刚开始时也许是一身清廉,可又有多少人能一直那么清廉、正直。所以许多为官者还是慷铛入狱这又怨得了谁呢?
有人,爱那如火的红;有人,爱那青春奔放的绿;有人,却爱那淡雅脱俗的黄.......反正万千众人,各有所好.......
有的人,爱那鲜艳的红,红红的色彩就如他的内心,充满着浓浓的激情;有的人,向往自由的人追逐那奔放的绿,一片充满生机的色彩,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大学的学习生活,就如一个色彩较为单一的染缸,因为在这里,你只要认真学习就不会被其污浊。而这个染缸就是社会这个无比浑浊,一眼都看不到底的染缸。
社会生活靠的是自己,别人再怎么帮你,有时也是多余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青春,正确对待社会这个大染缸——聪明的人也会进入正确的大染缸,那就是正直、不贪,为官的人在刚开始时也许是一身清廉,可又有多少人能一直那么清廉、正直。所以许多为官者还是慷铛入狱这又怨得了谁呢?
所以,我认为生活就如一个大染缸,在你的一生中,你也许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可当你悄然离去时,你又留下的是什么色彩呢?也许是亮色,但也许也是污浊之色。但为什么又有两种差异较大的色呢?那就值得人去深思了…一阵瑟瑟秋风,从窗外一掠而过,好像在发自地底的一个深沉的叹息。
各种各样的声响,有远处村落中传来的此起彼伏的狗叫声;也有楼顶上老鼠肆无忌惮的追逐声;更有楼下茶馆里哗啦哗啦搓麻将的声音;路上行人大声说话的声音;车辆从公路上撵过的喧嚣声;还有秋虫如丝如缕的吟唱声,以及我的心跳声,灵魂深处的呐喊声……
远在异乡的秋夜,陪伴我的只是:这些对我来说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声音——人为的,自然的,正在缓慢从我的身边流走,如同雨滴落进浩渺无边的大海激不起半点回声。这样的时刻,我该做些什么呢?
惟有读书——柔软的文字触动心中一怀愁绪,不知不觉之间,悲从中来,总有想要流泪的感觉。但我的眼睛涩涩的,无法挤出一滴泪来。如果能放声痛哭一场,那就好了。
以后,当我再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不知有何感想,会不会以那时的沧桑嘲笑自己今天的浅薄呢?因为我相信再多的疼痛也会过去。若干年后它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了。
按时到学校上课,我就像钟表一样准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街上人来人往,摆摊设点的小贩们的嘈杂物品几乎将街面占了一大半,过往的车辆,放慢速度,司机焦急地摁着喇叭。我弱小的身影很快被淹没在滚滚人流中,没有过多的时间打量从身边走过的人群,我只看到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因生活而疲惫或凄苦,和我的那张脸没有多大区别。偶尔有一缕秋阳照在身上,这样的恩赐总让人觉得像高原上的空气一样稀薄。
就这样,我每天形单影只地在湖北文理学院来来去去,开始异乡的孤独之旅。我不知道:这样怀疑有没有充分的理由。路边梧桐树身上的枯叶掉了下来,被汽车驶过的风掠起。那些叶子追逐着风的方向,久久不愿意落到地面。校园里的梧桐树更多,上面栖息着一些白色或黑色的鸟儿,叫不出名字来......
我长久地打量着校园内那一排排颇有气势的树,有桉树,梧桐树,酸枣树还有桢楠树。我一来到学校就被它们给吸引住。在秋天那些树的身上无一例外地染上了一层沉重的暮气,像披着一件蓝色或青黑色的衣衫。它们肩并肩铺展到空中的姿态,像一大片墨绿的乌云。
有老师感叹说,唉,现在的学生啊……他的话还没说完另一名教师马上提出了一个教学上的问题——“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沦漪”这两句诗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人说是象征,有人说是比喻。如此争论一番。我倒觉得对这样的诗句不宜分析得过于琐碎。
天气是一天凉比一天了,灰蒙蒙的天空中群雁排着方阵急速地飞向南方——它们是写在天空中的忧郁的诗行。一种深切的凉意从头至尾慢慢渗入骨髓。除了工作之外,业余时间全是一个人过: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睡觉,一个人自说自话。我一日三餐都在街上的一家小饭馆吃盒饭。
吃过晚饭后,有时我会骑着自行车沿公路漫无目的地骑行,名曰健身,实则是借此排遣一整天呆在屋里的烦闷。自行车是我喜欢的一项运动,是力量和速度的完美结合。每年环法大赛开始的时候,我都会熬夜收看,心随他们一起穿越美丽的法国全景,直至他们在凯旋门前迎来鲜花美女和香槟。阿姆斯特郎、乌尔里希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尽管有传闻说阿姆斯特郎曾经服食过兴奋剂,但一点也不影响他在心目中的完美形象。那是怎样一个铁骨铮铮的男人啊。
公路两旁,有人在田埂上燃烧稻草,滚滚浓烟弥漫到空中跟傍晚的暮气连在一起,分不清哪是烟雾,哪是夕岚。风中送来稻草烧焦的香味,这是一种很好闻的味道,让人联想到奶奶在灶上做饭的香味。公路上一些人急匆匆地往回赶。我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公路旁边,偶尔会见到一片茂密的甘蔗林,还没到收割的季节,举着青色的剑一样的叶片。还可见到一两株猩红的花朵,我不能确定是不是美人蕉。远处一些树叶阔大的树孤独地站在田野里。
这样的景色,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在大地上我的眼睛随时与一些美好的事物相遇,关键得静下心来。尽管我不大读得懂大自然的奥秘,我的心总是变得柔软起来,有时甚至是一腔悲悯。有一天傍晚,我将自行车骑进靠近河边的一片芦苇荡,我掏出一只烟,静静地抽了好一会儿,直到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是一片很盛大的芦苇,四周静寂无人,芦苇随风飞舞。我眼前出现一个迷离的身影,从《诗经》中的句子向我走来,那飘忽不定的悠久幻影,走了若干年,终于从水的中央来到我的面前。我不禁感动得流下泪来,心里想了些什么,后来一点儿也想不起来。
回到公寓楼的时间,通常是在晚上7点以后,可真正进入睡眠状态却在10点以后,有时甚至更晚。简单的洗漱之后,躺在床上看书——多年养成的习惯。我不喜欢坐着看,那样的话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最近与我关系亲密的是《散文》《天涯》《收获》之类的。起初,我并不喜欢那种迷宫似的绕来绕去的笔调,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了。当读到第五章《恋人》的时候,思维一下出现了空白,好一会儿没缓过神来。我觉得那是贴着大地的肌肤流出的汩汩清泉。那个叫F的男医生(他简直是一个哲学家,让我想到托马斯)和叫O的女导演,他们一生都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对方然后又彼此丢失,这是否也是大多数人的命运呢?
文学,是我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给养地,是我向天空接近的没有天花板的圣殿。如果说世俗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在昏昏欲睡和蝇营狗苟中消磨生命,文学则使我与灵魂、命运站在一起,让我沉醉,让我清醒,让我思索,让我超脱,让我痛苦,同时去亲吻自身的苦难,让我爱,并始终拥有一腔奔流的热血……
这段文字,像火光一样照亮了我在异乡的暗夜,是我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表达的东西,它替我说了出来,让我顿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有朋友说我总是生活在理想的生活中,一点都不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从我的眼光看出去的这个世界,所以,它更多的是我个人的现实。我想俯身半空,离它远一些。
我并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暂时的忘却,一种更为深切的关照。我每天都在设计自己的未来,可想来想去却一筹莫展........回家停留的时间是那么短暂和匆忙,当我很不情愿迈上中巴的那一瞬间,感觉像有一条毒蛇在啃噬着我的内心。汽车缓缓向前驶去,我回头打量着生活了多年的城镇,那么熟悉而又陌生,有一丝感伤像水中的墨汁一样从灵魂深处弥散开来,像雨像雾又像风将我全身罩住,动弹不得。
当我收拾好行装又一次回到学校的时候,我看到大地上缠绕多日的雾气在渐渐消散,一点一点呈现出生活的全部轮廓。这情景我以前好像从来就没有见过。苦行僧般的生活,这是我愿意的,也是我的选择。我在心里对自己喃喃诉说。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不离开家。我要永远守侯在那里,为爷爷奶奶养老送终,然而我知道我心中还有梦。如果真的是那样,我又会很不开心了。生活总像一个蛊惑人心的妖魔,你应该用充满诱惑的海市蜃楼,迁引着你去追寻自己最初的梦想.......
远在异乡的秋夜,陪伴我的只是:这些对我来说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声音——人为的,自然的,正在缓慢从我的身边流走,如同雨滴落进浩渺无边的大海激不起半点回声。这样的时刻,我该做些什么呢?
惟有读书——柔软的文字触动心中一怀愁绪,不知不觉之间,悲从中来,总有想要流泪的感觉。但我的眼睛涩涩的,无法挤出一滴泪来。如果能放声痛哭一场,那就好了。
以后,当我再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不知有何感想,会不会以那时的沧桑嘲笑自己今天的浅薄呢?因为我相信再多的疼痛也会过去。若干年后它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了。
按时到学校上课,我就像钟表一样准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街上人来人往,摆摊设点的小贩们的嘈杂物品几乎将街面占了一大半,过往的车辆,放慢速度,司机焦急地摁着喇叭。我弱小的身影很快被淹没在滚滚人流中,没有过多的时间打量从身边走过的人群,我只看到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因生活而疲惫或凄苦,和我的那张脸没有多大区别。偶尔有一缕秋阳照在身上,这样的恩赐总让人觉得像高原上的空气一样稀薄。
就这样,我每天形单影只地在湖北文理学院来来去去,开始异乡的孤独之旅。我不知道:这样怀疑有没有充分的理由。路边梧桐树身上的枯叶掉了下来,被汽车驶过的风掠起。那些叶子追逐着风的方向,久久不愿意落到地面。校园里的梧桐树更多,上面栖息着一些白色或黑色的鸟儿,叫不出名字来......
我长久地打量着校园内那一排排颇有气势的树,有桉树,梧桐树,酸枣树还有桢楠树。我一来到学校就被它们给吸引住。在秋天那些树的身上无一例外地染上了一层沉重的暮气,像披着一件蓝色或青黑色的衣衫。它们肩并肩铺展到空中的姿态,像一大片墨绿的乌云。
有老师感叹说,唉,现在的学生啊……他的话还没说完另一名教师马上提出了一个教学上的问题——“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沦漪”这两句诗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人说是象征,有人说是比喻。如此争论一番。我倒觉得对这样的诗句不宜分析得过于琐碎。
天气是一天凉比一天了,灰蒙蒙的天空中群雁排着方阵急速地飞向南方——它们是写在天空中的忧郁的诗行。一种深切的凉意从头至尾慢慢渗入骨髓。除了工作之外,业余时间全是一个人过: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睡觉,一个人自说自话。我一日三餐都在街上的一家小饭馆吃盒饭。
吃过晚饭后,有时我会骑着自行车沿公路漫无目的地骑行,名曰健身,实则是借此排遣一整天呆在屋里的烦闷。自行车是我喜欢的一项运动,是力量和速度的完美结合。每年环法大赛开始的时候,我都会熬夜收看,心随他们一起穿越美丽的法国全景,直至他们在凯旋门前迎来鲜花美女和香槟。阿姆斯特郎、乌尔里希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尽管有传闻说阿姆斯特郎曾经服食过兴奋剂,但一点也不影响他在心目中的完美形象。那是怎样一个铁骨铮铮的男人啊。
公路两旁,有人在田埂上燃烧稻草,滚滚浓烟弥漫到空中跟傍晚的暮气连在一起,分不清哪是烟雾,哪是夕岚。风中送来稻草烧焦的香味,这是一种很好闻的味道,让人联想到奶奶在灶上做饭的香味。公路上一些人急匆匆地往回赶。我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公路旁边,偶尔会见到一片茂密的甘蔗林,还没到收割的季节,举着青色的剑一样的叶片。还可见到一两株猩红的花朵,我不能确定是不是美人蕉。远处一些树叶阔大的树孤独地站在田野里。
这样的景色,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在大地上我的眼睛随时与一些美好的事物相遇,关键得静下心来。尽管我不大读得懂大自然的奥秘,我的心总是变得柔软起来,有时甚至是一腔悲悯。有一天傍晚,我将自行车骑进靠近河边的一片芦苇荡,我掏出一只烟,静静地抽了好一会儿,直到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是一片很盛大的芦苇,四周静寂无人,芦苇随风飞舞。我眼前出现一个迷离的身影,从《诗经》中的句子向我走来,那飘忽不定的悠久幻影,走了若干年,终于从水的中央来到我的面前。我不禁感动得流下泪来,心里想了些什么,后来一点儿也想不起来。
回到公寓楼的时间,通常是在晚上7点以后,可真正进入睡眠状态却在10点以后,有时甚至更晚。简单的洗漱之后,躺在床上看书——多年养成的习惯。我不喜欢坐着看,那样的话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最近与我关系亲密的是《散文》《天涯》《收获》之类的。起初,我并不喜欢那种迷宫似的绕来绕去的笔调,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了。当读到第五章《恋人》的时候,思维一下出现了空白,好一会儿没缓过神来。我觉得那是贴着大地的肌肤流出的汩汩清泉。那个叫F的男医生(他简直是一个哲学家,让我想到托马斯)和叫O的女导演,他们一生都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对方然后又彼此丢失,这是否也是大多数人的命运呢?
文学,是我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给养地,是我向天空接近的没有天花板的圣殿。如果说世俗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在昏昏欲睡和蝇营狗苟中消磨生命,文学则使我与灵魂、命运站在一起,让我沉醉,让我清醒,让我思索,让我超脱,让我痛苦,同时去亲吻自身的苦难,让我爱,并始终拥有一腔奔流的热血……
这段文字,像火光一样照亮了我在异乡的暗夜,是我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表达的东西,它替我说了出来,让我顿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有朋友说我总是生活在理想的生活中,一点都不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从我的眼光看出去的这个世界,所以,它更多的是我个人的现实。我想俯身半空,离它远一些。
我并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暂时的忘却,一种更为深切的关照。我每天都在设计自己的未来,可想来想去却一筹莫展........回家停留的时间是那么短暂和匆忙,当我很不情愿迈上中巴的那一瞬间,感觉像有一条毒蛇在啃噬着我的内心。汽车缓缓向前驶去,我回头打量着生活了多年的城镇,那么熟悉而又陌生,有一丝感伤像水中的墨汁一样从灵魂深处弥散开来,像雨像雾又像风将我全身罩住,动弹不得。
当我收拾好行装又一次回到学校的时候,我看到大地上缠绕多日的雾气在渐渐消散,一点一点呈现出生活的全部轮廓。这情景我以前好像从来就没有见过。苦行僧般的生活,这是我愿意的,也是我的选择。我在心里对自己喃喃诉说。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不离开家。我要永远守侯在那里,为爷爷奶奶养老送终,然而我知道我心中还有梦。如果真的是那样,我又会很不开心了。生活总像一个蛊惑人心的妖魔,你应该用充满诱惑的海市蜃楼,迁引着你去追寻自己最初的梦想.......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