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种田的好材料
一块种田的好材料
蔡梓权
一
我是文化大革命前玉林高中最后一届的一年级学生,因为在派性斗争中做了被打败的那一派八个月的头头,因此在学校被关押、批斗、劳动改造一年多。1969年9月,学校工宣队、革委会派两人把我从玉林直接遣送回到桂平江口,让我“下放回乡接受监督劳动”,“以后由贫下中农给你作结论”。当时,原来在土改时评为“小贩”成分的我家却被弄成在江口镇上没有铺子和房屋、在农村没有土地的“工商业兼地主”,全家从镇上被整回乡下快半年了。我就是这样下的乡,那时我快二十岁。
在生产队里,我连社员会都不得参加。平常开工记工分,每天开工三节,社员每节工记四分,全天得十二分。但我每节工只给记三分,每天只得九分工。
但其实,论劳动,我根本不用别人来监督,我比谁都更自觉,更勤快,做得更多。因为我必须要活着;而且,我在家里算老大,是顶梁柱,必须撑起这个家,必须让大家都能活下去。这是我对家庭的理所当然的责任和担当,无论怎么样!
老百姓是现实的。人们看见我的劳动,很快做出评价:“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勤的人!”须知,我还是在文革中头部中弹伤遗未得痊愈、斗争中又被踢折两根肋骨的伤者,但严酷的生活要求我,必须经受比一般人更累、更苦、更重的活,因为这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无情的侮辱、欺压和惩罚。我坦然处之,默然无语,埋头干活。
那时节,生产队的活,自然听从队里的安排去干,叫干啥就干啥,无论多苦多重。而一旦干完队里的活,一收工回到家,马上又赶忙自留地的活。我忙外忙里,一天到晚,没有一时休歇。
队里确定,每家每人有八厘种的自留地,这是自家必须干好的。在这点有限的田地里,种菜或插田,何时种植什么,都必须靠自己筹措做好耕作安排。这可是一家人的钱袋子、菜篮子、粮担子。种菜卖菜换钱,平时自家天天要吃的青菜,必要的度荒的口粮、杂粮,基本都靠这自留地的种植,这可是自家的一片天,重要着哩。
对自留地的种植安排,我是用心的。无论种植什么,我都用一个小本子做好记录,做“农作日记”。内容比较简单,就是记工作流水帐,比如,某年某月某日,公历、农历日期,天气如何,在哪块田地,种植什么;何时播种;作物何时发芽;何时出叶;何时浇水、灌溉、施肥;如何除草、培土、中期管护;如何喷药、防治病虫害;作物何时开花;何时结果;何时收获;收成、产量如何;上市卖出换钱,收入如何;等等。
这样,坚持记录下来,结合农时节气,诸如,雨水瓜,惊蛰豆,清明秧,夏至不留种;春上种丝瓜,秋种大白菜、冬天种头菜,等等,一年之中,何时该种什么,如何管护,种子、农具、肥料、农药如何准备,大致产量、收成、收入如何,在心里大致有个底。目标明确,筹划清楚,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去做,明明白白,按部就班,适时做好各项农时工作,维系着全家人的生计和日常生活。筹划得当,收益还是颇丰实的。
乡亲们是友善的,纷纷夸我“手头灵,种什么得什么”。我觉得,我就是一块种田的好材料,顶适合做农民。做农民嘛,只要爱劳动、不怕苦、勤思考、快上手,就会有收益。我很快成了一个辛苦而不麻木的闰土。农民能干的活,我都可以干,而且能够做得挺好。我铁了一条心,死心塌地,在乡下做一辈子农民,亿万农民可以过的生活,我为啥不可以过?我安贫乐贱,安之若素。归回乡下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二
我们生产队人多地少,田地贫瘠,历来水稻、甘蔗、花生等主要农作物产量较低,又基本没有什么好的副业收入,致成劳动日工分分值相当低。常年每十分工两毛钱左右。我家到年底须向队里抵交口粮款一百二十多元。生产队分的粮食,只够吃四个月,夏收够吃一个半月,秋收够吃二个半月。其余八个月,必须靠外出向亲友借粮才能维持每天三餐粥、一周一餐饭的食不果腹的困难生活。
队里的人们,必须靠砍自留竹编织篸箕出售,或者种菜卖菜,才能换得一点活钱,有点收入。我们没有自留竹,也不会织篸箕,只能靠种菜换钱。哎,买米买油,买油盐酱醋、买火柴针线,买锅碗瓢盆,买毛巾牙刷,买衣服用品,各项急需哪一样不需花钱,难呀!
我坚持做什么就学什么,种养什么就到书店买什么样的书回来学习实用。栽水稻,种黄麻,养猪,养鸡,种蔬菜,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等,各种书籍我都买回来学习。人家说我是“科学种田”,我则实实在在是“学习种田”。
当时曾有过七日一圩,后来为五日一圩,后来再为三日一圩。我走路上圩赶集,卖菜换钱购物。观察,比较,很快地,我发觉,丝瓜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常见菜,无论清炒做汤,味道鲜甘,荤素适宜,老少皆宜,在市面上销售卖出快;而且,相比同期的黄瓜、豆角等其他瓜菜,它的市价往往比较高。我决定把丝瓜作为春种的一种主打作物。
当地农民几乎家家种丝瓜,但大多供自家食用,极少上圩卖丝瓜的。我向人们请教怎样种丝瓜,一直热心帮助我家的四哥告诉我,丝瓜是蔓生作物,藤蔓长得很长,要用小竹竿搭成人字形的支架搭建瓜棚;要分垄起行种植,便于施肥,淋水,培土,采摘;其藤蔓分枝力强,每一节分枝都有小瓜蕾,都能结瓜,收成较好。“值得种”,他说。
第二年春天,在雨水节气那天,我在一分六厘种的那块地里起垄掘窝,点播下丝瓜种子,种起丝瓜。雨水滋润,气温渐暖,几天之后,丝瓜发芽了,出苗了,长叶了,长四、五寸高了,吐丝了……我在每株瓜苗旁边斜插好一条条两米来高的小竹子,每三条竹子交叉扎做一杈,每垄行在杈顶上再扎一条竹子横做压杆,这样就在整块地编扎好、插牢实一个丝瓜棚架。风吹不倒,雨打不怕。
很快,丝瓜的丝引自动缠扎上小竹子,丝瓜主蔓迅速攀升,叶嫩蔓壮,蓬勃伸长,长势喜人。丝瓜的側蔓也很快长出来,主蔓上每一个枝节都长出一条側蔓,側蔓上每一个枝节又再长分枝,每一个分枝上都长有一个小瓜蕾。
我决定实行“打杈”。就是,每一株丝瓜的主蔓上只保留最早的一个側蔓;然后,把主蔓、側蔓一米半以下的所有分枝全部摘掉。这么做的作用在于,首先,要保证丝瓜垄行通风透气,便于通行,开展施肥、淋水、培土、喷药、采收等管护工作;同时,减少枝杈,控制分散养分,利于丝瓜养分直输,促成早结瓜、结好瓜、结大瓜。
看到我给丝瓜“打杈”,四哥和很多乡亲都觉得可惜,纷纷来劝我不要这样做。乡亲们说,他们种丝瓜几十年,世世代代,从来没有人给丝瓜“打杈”的。你看,每一个枝杈上都有一个小瓜蕾,它都会成瓜的呀,你摘掉它们,多可惜呀!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我认为,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我这么做更有道理,或者说更科学。我也向大家说明我的理由,他们将信将疑,我坚持这么做了。
结果很快分晓了。与大伙分别同时种下的丝瓜相比,我的瓜比别人的提早七至十天成熟,瓜长一般有七、八寸,最长达一尺余,瓜重五、六两一个;别人的瓜晚七至十天成熟,瓜长一般五、六寸,瓜重三、四两而已;而且,我的瓜通体匀称,瓜棱浅,瓜身圆实,长相油嫩好看。拿到圩上出售,人们一看都称赞“好瓜”。我卖出每斤三毛五分钱的最高价,十来斤瓜一下子就卖完了。最关键的是,提早成瓜的这七至十天,丝瓜是新上市的新鲜菜,市面丝瓜量少,物以稀为贵,价格是最贵的。过了十天、半月之后,丝瓜大量收获上市,价格很快下落,由三毛多钱快速下降到五分钱左右一斤了。开始时,一圩收获十来斤瓜,用一个篮子提着上圩卖,收入有三、四元钱;后来,一圩收获七、八十斤瓜,挑一担上圩卖,收入也是三、四元钱。用手提去的和挑担去的收入差不多,我深深悟觉提早几天成瓜收获的价值可贵。
三
丝瓜很快进入生长旺期,藤蔓快速伸长,很快长得一丈多、两丈长了。枝节又分枝长蔓,枝蔓缠绕,枝繁叶茂,结瓜多多。作物需要的养分越来越多。我十天左右在根部施淋一次粪水,但肥效较慢,而藤蔓尾段部分很难获得充足的养分,眼看着有些瓜蕾因缺少养分萎谢了,成瓜明显小个了。乡亲们告诉我,需要施化肥——尿素,把它撒在根部追肥或加进粪水浇施根部就可以了。他们说,我这块瓜地要追施尿素二、三次,每次两斤左右,需用五、六斤尿素。
我买了两斤尿素回来。因为我看到一些书上说,尿素是一种速效性肥料,含氮量高,可采用根外喷施作叶面肥;尿素水溶性较好,能够快速地通过植物的叶片,一般喷施几个小时就可以吸收,肥效快。很多作物和蔬菜都可以用。我决定在丝瓜上试用。
关键是把握好浓度。我酌定浓度为千分之五,背装喷雾器一筒水二十斤,大概放尿素一汤匙,约一两即合适。整块丝瓜地每次喷两筒水可完成,即每次喷施需用二两尿素。十天喷施一次,两斤尿素足可够用。
我如此用尿素对丝瓜进行根外喷施追肥,效果出奇的好!丝瓜的叶子油光绿亮,叶面大得像雨帽那般大,长成的丝瓜大都一尺多长,光鲜亮彩,一般有七、八两重一个。
乡亲们纷纷叹为观止。人们说,从来没有看见过种得这么好的丝瓜!
这些丝瓜上市很好卖,价钱比别人的都要贵一些。人们称之为“抢手货”。
更可贵的是,采用尿素根外追肥、根部正常施用农家肥,丝瓜从头至尾生长均衡,养分充分,促使成瓜多,成瓜好,成瓜大,收获期格外长,产量特别高。
别人惯常种的丝瓜,一般收获期自五月下旬至八月初,两个半月左右,一分种产量在二百五十斤左右。而我种的丝瓜,收获期自五月中旬一直至九月中旬,长达四个月,一分种产量达一千余斤,比一般的高出三倍。
我每一次卖瓜回来,对当日卖瓜多少斤,收入多少钱,都做好详细的记录。统计下来,那一年我在一分六厘地种的丝瓜,收瓜有一千六百多斤,平均价格一毛钱,当造的收入达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元。这笔收入基本解决了我家半年的经济开支。丝瓜棚撑起了半边天!
乡亲们都来我的一分六厘种丝瓜地来观赏,赞叹不已。他们问我到底怎么种的?我毫无保留,完完全全地告诉大家,怎么打杈,怎么用尿素根外喷施追肥,尤其是每株丝瓜只保留主蔓和一个側蔓,把主蔓、側蔓一米半以下的枝蔓全部摘掉;每筒水放一汤匙尿素、一两即可,不要多放,把这些要点说得明明白白。很多人都说回去也照样做。
但很快他们又来告诉我,他们做不了。因为他们看见蔓枝上每个枝杈都有小瓜蕾,舍不得,不忍心摘掉。对喷施尿素,他们都不相信一筒水只放一两尿素怎么会有效,非要多放,结果浓度过大,倒反灼烧了不少小瓜蕾和瓜叶了。他们说,这些是要专家才能做的,只有你才能做得好。他们都称赞我是丝瓜专家!这个“丝瓜专家”的名号很快传开了。直到现在,乡下的人们还流传着这个传说。
四
家里的自留地,通常每年我安排一半左右的田地种瓜菜,一半左右的田用于插田种粮。钱和粮,都必须抓实抓好。
种瓜菜,在全年的安排上,基本上就是:春上种丝瓜,秋种大白菜,冬天种头菜;兼种黄瓜、豆角、韭菜、白菜、辣椒秧、芋头、红薯等。种菜卖菜换钱,丝瓜主打,大白菜、头菜接续,其他兼补,使全年都有比较正常的必需的收入。同时,每年养好两头猪,做到“杀一留一”;再养鸡下蛋。如此,一家子全年的经济收入,主要就是这样挣来的。
有一半的田用来插水稻,精耕细作,精心管护,水稻都长得很好。特别是,我看到书上说,水稻早、中、晚期晒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有重要作用,但当时我们本地完全没有实行这种做法的。我就在自留田的水稻种植上,认真实行晒田。这个田间管理的重要举措促使水稻控制无效分蘖,根深杆壮,颗粒饱满,达到高产。我家几分种水稻,都获得较高产量,每季收获几百斤稻谷,使家中的粮食得到很大的补充。
我经常挑瓜菜上圩卖,很多插青、街坊是看见的。一开始他们感觉有些惊讶,慢慢地也习惯了。有的也喜欢来买我的瓜菜。有几个熟悉的,我往往不收钱就送给他们。有时聊起来,有的插青往往会说:“我们很多人每个月都要从家里要钱来买菜,没想到你能种出这么好的瓜菜拿来卖。”“插青里只有你是有菜卖的,真佩服你!”我说:“这也没啥,逼出来的。我必须挑起家庭的担子,这个担子,我不挑谁挑?我就是这个料了。”这也是实在话。
五
四年后,我结婚了,我刚回乡时来信鼓励我——“愿你铲草根有劲!”的那位普天下少有的美丽而真诚的姑娘——王小萍来到了我的家!
我俩本是同学和战友。她比我高一届,二年级。她的美人世间谁也比不上,品学兼优,连续两年分别担任学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长和学习部长。她天生丽质,艺术天赋高,常担任学校晚会主持,擅歌长舞,音质甜丽,音域宽广,高、中音皆上乘。文革前夕,中央东方歌舞团从北京来学校招生,她经过层层筛选,到南宁面试通过,确定录取,待回京即发录取通知书。可旋即文革爆发,东方歌舞团停止招生,此事惜罢。
后我中弹负伤,她到部队医院配合三个解放军特护帮助照护我,我俩方直接接触,相识,相知,我爱上她。她说,家里是不会同意的。她父亲是解放之前参加革命的军转干部,是一个有名的高中数学教师。后来,到我在学校被残酷斗争、人家说要判我二十年的时候,她对我表白,接受我的爱,即使我被判二十年,她也等着我!她本已获得毕业证书可以回家,却留下来四处为我找青霉素针剂偷偷给我让校医帮我打针治疗伤遗炎症。她在临离校前夜从风窗扔一信进我住的囚室,不慎被对方发现收缴该信。她即被关押两个多月,后被开除,放回博白家里务农。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与我比较亲近的同学,一些被开除了,一批被退学了,王小萍是排在被开除的三十六个同学中的第一人。
几乎所有知道我们相爱的人都认为这是不现实、不可能实现的。但我们无惧一切,约定每二十天通一封信,鸿雁传书,数年不断。她宁愿舍弃自身可以轻易获得大好前程的优厚的一切,毅然决然,甘愿与我这个被划为另类、打入社会最底层几乎永世不得翻身的人连在一起。我们相互深深眷恋,心心相印,矢志不移。
1973年春,我借得四十元钱,踩一辆借来的凤凰单车,经桂平、贵县、玉林,去博白接她。她孑身离家,乘坐我的单车尾回来。我来回驰程五百多公里,前后花了六天时间接她回家。结婚前夕,我给心爱的她写了一首小诗:“当年秋风肃煞,而今春意盎然。秋风曾劲春色,无阻春满人间。”我一无所有,只有这一个礼物送给她,她欣然收下了。
我们志趣相投,情投意合,忠贞不渝,无畏无惧。
小萍来到我们家,给我家带来了一道晖亮的光。她像一片清爽的风,为我们队和乡亲们携来了温馨和希望。她家是贫农,她能够参加队里的社员会。我们家能有一个人参加社员会了。
她美丽素雅,勤劳朴实,贤惠仁慈,温婉大方,深得人们钦佩赞叹。她干起农活熟练敏捷,操侍家务勤快周详,待人接物热情大方,敬老爱幼,明礼亲和,人们无不赞许有嘉。
我们一起劳动。她插田,我担秧;她割禾,我挑稻;一起挑肥淋菜,一起耘田除草;一起收摘丝瓜,一起卖大白菜。一起喝白稀粥,一起吃无油菜。
尽管劳动百般艰苦,生活极度艰难,但她从来没有一言半语的戚怨艾愁,从来都没有。这真是天下女人少有的。
我不再每个夜晚在柚子树下大声唱歌,我们可以两个人依偎着轻唱共赏。
我们很艰难,很辛苦;但我们很温馨,很甘甜。有爱情的生活不怕苦!
我们结合在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开创我们的共历艰辛、自甘欣怡的农家生活!
六
原来我家住的房,是借住一个本家兄弟已废置有年的三间泥砖小屋——一间厨房盖杉皮,两间住房盖瓦,每间不足二十平米,窄小破旧如牛栏。我结婚后,全家人居住更显逼仄难为。我考虑必须要建房。
我大哥正好回来探亲。那时他还没有获解放,每月只得发二十四元生活费。大哥听了我要建房的想法,他说,我们什么也没有,怎么建呢?我只有十元钱给你。我说,好的。
那时猪肉三元钱一斤。我用这十元钱买了三斤余猪肉回来,请几个本家的兄弟吃了一顿饭,说明我要建房,需要他们帮助。这几个年轻兄弟慷慨应承,好的,我们帮你打石头。
第二天,他们就到附近的浔江边钻凿岩石,用炸药爆破,开打石头。几天功夫,无偿帮我打下十二多万斤石头。工钱、材料费之类,他们统统都不要我的。
之后,我家三兄弟,硬是用肩膀,从江边挑起,走约一公里路,一担一担地把十二多万斤石头挑回到家。
要出泥砖。上面有规定不准在水田出砖,虽然很多人建房都在自家的水田出砖,但我不能。我只能在村子周围找凡是能用水车车水进去的荒草地犁整砖田。先把荒地犁翻,车水进去,耙平沤田;再翻犁,又车水进去,再耙平沤田;要犁沤三遍;然后,驶牛踩田,踩熟、踩透;最后,请村里乡亲们都来帮忙挑泥、打砖。乡亲们都热情地一起来帮助我们。本来人家用一块水田就可以做完,我却总共犁整了八块砖田,不知道多耗了多少工。终于,先后打出一万一千多只泥砖。我就这样无师自通学会了驶牛。
然后,把泥砖晾硬,墙叠,风干。
同时,我们请来邻村的建筑工头徐师傅,请他帮助规划设计,组建建筑队。拉线布局,挖墙基,打地基,砌石脚,紧锣密鼓,开始了建房工作。
不久,一米三高的石脚基本砌好了,很快准备开始砌墙,我需要找一架木车把分散几处的泥砖拉近来。听说十多公里外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家里有一架木车,我决定上门向他借。这是我自结婚以来第一次离开家。那天下午我离家前和小萍道别,她怀着身孕还在用小铁锤碎石子。
但那同学的木车已经外借他人不能要回,我借不到,第二天下午无奈空手而回。回到家,才知道昨晚半夜小萍已经分娩,生了一个男孩。我父亲一早出去借钱,借了四个村子,借不到一分钱。后来去到江口镇上找到一个亲戚才借得两元钱,买回来三包生化汤。我一听,长时期的极度累乏,精疲力竭,骤间急火攻心,致促我的枪伤后遗炎症一下子剧烈迸发,猛烈疼痛,我当即病倒卧床不起。小萍坐着月子也不得不起身来照料我。她深知我是累倒了!
我们写信联系上在玉高时一个极为知心、一直支持我们的女同学,她插队回到钦州,刚被招到一个单位工作,月薪二十多元。她知悉我创伤复发卧床不起,马上寄来三十元钱,叫我一定要去南宁治疗。
我和小萍商量打算去南宁治疗,不能辜负同学的一片心意。我父亲说,你的病情确实很需要去南宁治疗,但家里正在建房,虽然你动不了,但你可以拿主意。如果你在家,这房子可能能够建成;如果你去了南宁,估计这房子就建不成了。
想想确是如此,于是,我不去南宁了。尽管我动不了,但主意靠我拿,房子必须坚持建起来。这三十元钱后来也用来买急需的木料了。
我被子弹打穿的左耳内发炎分泌脓液,但左耳道被增生的骨质堵塞,积液排不出,在耳后形成一个鸡蛋大小的囊肿,剧痛异常,请医生来打针也解决不了。
怎么办?小萍见我疼痛难止,她说,要不我用针来刺穿它,把积液引流出来。我同意,试试吧。
于是,她不顾自己正在坐月子身体虚弱,马上点灯用火烧一枚缝衣针做消毒,随即对我的左耳后囊肿进行针刺引流。
她用力刺穿囊肿外皮,小心地把里面的积液从针口挤流出来。嘿,积液脓血排出,左耳炎症马上疼痛减轻很多。一两天后,疼痛基本消失,我又可以起来干活了。我这次病倒一个多月终于好了。
我很心疼小萍,十分感谢她。我对她说,你是我永远的特护!她嫣然微笑,点点头,说,对的!
她搂抱起孩子,给我轻声唱起我们都喜爱的《情深谊长》。我听着,热泪盈眶。
这就是我的小萍!她总是那么毅然坚强、沉着有方!我知道她,作为一个女子,她是柔弱的;但作为一个战士,她是无比强大的!她能够战胜人世间一切艰难困苦,而绝不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我看着她美丽的眼睛,紧紧握着她的手!无需言语,我们的心在一起!我们共同面对一切!
小萍原来就有医学基础,为了照护我,她更加用心。后得一友人指点,她很快学习掌握了挑刺疗法,应用麻醉,学会穴位挑刺放血治疗。她请人专门打制了几十枚大大小小的银针,施行挑刺疗法,不但经常为我治疗伤遗炎症和左面部神经麻痹,还经常无偿为乡亲们和慕名前来寻医的众多群众治疗风湿关节炎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痛症,疗效显著,名闻遐迩,传扬四方。
我坚持留在家,建房在继续。在无钱无粮、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借钱,借粮,购买木料、窗子、瓦片等各种建材,继续砌墙、搭窗、架梁、盖瓦等各道工序,逐步推进,直到竣工。
到12月底,我们终于把一厅两房、总面积一百一十多平米的三间石脚泥砖瓦房建成了。我们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室。还剩余一千多只泥砖,我在家门口又建起一圈围墙,我们家自成一所。
在本来一无所有的境况下,居然以十元钱开始,经过五个月艰苦努力,赫然建起如此宽敞的新居,这不啻就是一个奇迹!
这是在乡亲们倾力支持、帮助下建成的,为建房,我总共借了一千多元钱和一千多斤稻谷。我把每一个慷慨资助的乡亲都一一记下来,深恩重谊永志不忘。
后来,我们奋力生产,增加收入,大概化两年多时间,把这些钱粮全都还清了。
我在房屋前后及周边栽种了很多树木和竹子。连到六十岁时在哪一棵龙眼树下一边放牛一边看孙子,我都规划好了。
在艰难中,小萍又先后生了一个女孩、一个男孩。我家增加了三个小宝贝,满盈希望,蛮多欢声笑语。有乡亲笑言,说我“高产、优质、低消耗”。我感觉他们真聪明。
我家的自留地随之增多了。我们终于逐步实现了经济、粮食基本自给。
七
后来,队里缺席把我选为科技小组长,负责队里的水稻、甘蔗、花生等所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我可以参加队里的会议了。我学到的有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也可以应用到队里的集体生产上了。
我认真负责,做好队里所有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队里的生产和收入都有了新的进展。
到1975年底,队里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老商议,要推选我担任生产队长。但我们本家有人担心,我当年是被上面“押”回来的,如选我当队长,恐怕上面会追究。此议搁置。
后来有人把这事反映到大队。第二年秋,大队派治保委员通过熟人透露消息给我,叫我回玉林问问,到底给我作什么结论的,如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大队想用人。
这年的十月,“四人帮”被打倒了,长达十年的文革浩劫结束了。年底,我们回博白探亲,途经玉林,我专门去军分区找领导问问我的结论问题。我去到一八三部队医院找到当年认识我的,那时做参谋长、现在已升任司令员的梁司令员。梁司令员亲切地接见我,他说,小蔡,你当年是学生,当时不作结论就是没有结论。你工作做得好,大队安排你做什么都是可以的,不要再记挂过去的事情了。
我回来后就通过熟人把这些话转告给治保主任,让他汇报给大队。
1977年8月,一天傍晚,大队初中学校通知我,大队革委会研究决定,让我到大队初中做民办教师,教数学和化学。
当晚深夜,我赶到学校面见黄校长,恳切要求让王小萍换我做老师。我说,做农民,我比她强,我的力气比她大;而做老师,她肯定比我强,她比我高一个年级,知识比我多,做老师肯定比我做得好。黄校长说,你们两个,我们都考虑用的,因为你们第三个孩子刚出生不久,所以她暂时缓一缓,你先做,以后我们再安排她。我一再要求而不得,无法。回家和小萍说,她说,不要紧,你做吧,做好来。我答应了。
我去到江口镇上参加全镇教师会议,一个初中老同学看见了,说,你是插青,镇上学校正缺老师,你还是回镇的学校做吧。他马上带我去见镇学校的李校长。李校长一见,喜出望外,当即决定吸收我做当时江口镇民办高中的老师,教语文和政治。他马上到县上办好有关手续。所以,后来我是出到镇上做老师。因为不能到大队学校任教,我一直颇怀歉意,我是十分感激黄校长他们的。
八
1977年8月底,我到江口镇民办高中做起了民办教师,教语文和政治。到年底,恢复高考,我参加高考,数学全对。据说当时玉林地区划定,25岁以上的考生都不投档,我当时已28岁,桂平坚持投我一个人的档。但因文革头头问题政审通不过,高校不录,后我被录取进桂平县师范学校。小萍则从乡下出镇上学校,接替我的工作。我们就一起做教师了。
我参加高考报名的时候,镇里同意让我把我家的成分报回“小贩”。当然,没有人说过去到底是谁搞错了。
我的两个弟弟先后参加高考上了大学。我们家于1978年底把户口迁回江口镇,在乡下时间前后十年。
1984年底,江口高中发展我入党,组织上做外调,玉林地区有关部门给我和小萍都发来“平反通知书”,将当年文革时强加给我们的一切诬而不实之辞全部推倒,给予平反。同时给我们补发了玉林高中的毕业证书。我于1985年1月入了党。小萍于1985年7月入了党。
我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使我深深懂得,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党和国家好起来了,我们个人就会好起来,全国人民都会好起来的!
我这块本来顶适合种田的好材料,就此不再种田,转为从事教育工作了,但种田时候铸就的勤劳、刻苦、好学、求真的品格和作风,一直滋润着我,促使我往后健步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教育战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后来我成为一名中学特级教师,创建了一项新课程问题教学法,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王小萍后来成为江口镇三中首任校长。后从政,曾任桂平县西山乡党委副书记,再任玉林地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后任陆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2020年8月7日 立秋日
作者简介:
蔡梓权,1969年9月插队到桂平江口上珠12队。1977年参加高考录取进桂平县师范学校,后考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函授毕业。曾在江口中学、浔州高中、玉林高中任教。后调玉林地区(市)教育局任普教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后任玉林市教科所所长至退休。被评为广西中学特级教师,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创立人。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教育人物”。
上一篇: 七律·观沈阳《刘老根大舞台》有感
下一篇: 谷粒儿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