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青年文学论坛首场活动聚焦青春写作
由江苏省作协主办的“江苏青年文学论坛”首场活动,近日在苏州举行。这次活动中,“江苏当代文学研究基地”在苏州大学正式挂牌。此次论坛以“青春的行走——作家成长与当代文学七十年”为主题,70后作家鲁敏、80后作家孙频、90后作家周恺与青年批评家刘大先、项静、何同彬等展开对谈。
近年来,省作协聚焦江苏青年文学人才培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已初步形成“文学苏军”领军人物、“文学苏军”新方阵、江苏文学新秀,专业作家、特约作家、签约作家以及导师制学员、写作营学员等多层级作家人才梯队。为进一步加强文学人才培养工作,省作协计划自今年起,每年举办2至3场江苏文学青年论坛系列活动。论坛以青年写作为总话题,通过对谈、访谈方式开展省内外青年作家、批评家与青年学子的交流互动,展示江苏青年作家和江苏文学新秀的写作风貌,培育文学队伍,提升文学氛围,厚植文学土壤,推动江苏文学持续繁荣发展,促进江苏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双向交流和共同发展。
作家鲁敏首先开启了关于青春写作的探讨,“很多前辈和同行,都是很年轻的时候就写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研究青春文学其实就是研究重要前沿人物和对文学现场的前瞻性。”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大先表示:“作家的青春一定跟所谓的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对于青年作家来说,阅读很重要但是阅历更重要,要走出自己跟人们发生密切的连接,这样的青春才能说是行走的青春。”
作家孙频从自身出发阐述对青春写作的看法,“我曾经认为自己是没有走过青春期的年轻作家,以为我是未老先衰的写作。但当我慢慢变老,尤其是最近两三年,我突然有了很多与以前不同的感受,突然发现我之前的写作都是青春写作,但是当时根本感受不到。”孙频由此开始反思写作过程中的青春状态,“比如我觉得自己的出生年代与出生地域可能决定了我的某些特质。”《钟山》副主编何同彬前两年写过《重建青年性》,对青年写作做过深入思考。他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以文学潮流划分作家写作,而现今具有共识性的文学潮流少了,“怎么对作家进行认定?有时候像代际划分其实是特别便利的方式。”
上一篇: 文化自信,提升文学素养是关键
下一篇: 张策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