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再也喊不应的渡船

作者:朱国前 阅读:954 次更新:2022-07-10 举报

再也喊不应的渡船

                   

前 

            

       

天门拖市与京山永隆,现在都属湖北省镇级行政区。拖市古称拖船埠,永隆古称永隆河,大革命时期并为天、京、潜,后均属荆州地区管辖,以前拖市是公社,永隆是区,后来拖市、永隆都成为区,再后来都区改镇。今天门属湖北省直管市,京山划归荆门市管辖的县级市。

永隆属建国初期老镇,拖市属后起升格新镇,两地近在咫尺,隔河相望。同饮一河水,此岸拖市属天门县一个小公社,今天门市拖市镇,彼岸永隆属京山县一个大区,今京山市永隆镇。

俗话说,隔山容易隔水难。一条窄窄浅浅的小河,却成了没有渡船而不可逾越的“天堑”“天河”。拖市与永隆边境,一河之隔,隔河渡水,沿河渡口有四处,中有青龙庵(青年村)、破庙子(新街),上有王福、下有新吉。隔河渡水,摆渡成了京山永隆青龙庵、破庙子的一大产业,一条财路。

这边是拖船埠的石家垴、金河滩,对岸是当时永隆河的青年、新街,就是先前古老名和现在又改回来的青龙庵、破庙子,这两个渡船码头,相隔不过50米,地处拖市中心地段,也是最繁忙的渡口。

野渡无人舟自横,夜渡有人喊破声。船工昼夜坚守,换班轮值,船泊对岸,夜宿船舱。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夜间过河,必隔河大声喊渡,叫醒船工,故人们切身感受,将夜里熟睡而叫不醒者说像在“喊渡船”。

石家垴有个石码头,属对岸青龙庵主管经营,不知是历史沿革还是人为使然,摆渡权一直归京山永隆所有。小木船摆渡,船工一人划桨、把舵,一人撑篙、收费,小船仅只渡人,且一趟只能乘载三五人。再后来青龙庵小木船换大铁船,划船变拉渡,铁索滑轮,人车共渡,板车、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小汽车,甚至大客车等过往车辆,下锚起锚,轮渡通行。

两岸上下坡度大,大落大起,陡下陡上。每到枯水季节,河水降至谷底,河面宽,水面小,河水一条轮渡宽,相当于再水面架起了一座浮桥,象征性的拉渡而已。

那时的永隆河生意兴隆,有“小汉口”别称。在周边人们心目中,相对发达而繁荣,而拖市闭塞而落后,永隆成了大家的眷顾向往之地,是拖市人外面的大世界。俗话说,雀子只往旺处飞,永隆有拖市没有的新华书店、照相馆、电影院、商店、餐馆、船厂、棉纺厂、塑料厂、弹花厂、石板街、石码头等,还有永隆医院、永隆高中(京山三中),拖市属张港区管辖,只有卫生所,初中学校,上张港20公里,赶永隆5公里,那是交通不便,开动“11号”。拖市人不可能舍近求远,赶永隆成了首选,两地不同县市,但同属湖北省荆州地区,如搭建桥梁,须通过省级至少地级立项出资。

拖市地处江汉平原,属大面积棉产区,亦种植小麦、大麦,小麦交公粮,大米吃供应,多吃麦米、粟米。而永隆是京山少有的平原地带,棉产区,亦种植稻谷,除交公粮外,自给自足。拖市大米供应少而差,杂粮粗粮主食多,一年上头外出开河打堤,水利建设任务多。故坊间有“养女不嫁天门拖市”之说,意即“造孽”。

60年代中期,我从村小优录到拖市小学读四年级,校址就是后来的雁潭中学,后因小学改建初中,便回归村小。70年代初期,我考入雁潭中学,也算是“二进宫”了。学校临河而建,校园后有一个深潭,名曰雁潭,据说此潭深不知底,神秘莫测,潭水冰冷,险湍旋流,潭中有大鱼,小船只、游泳者慎靠近。有人叫其“淹潭”,言其深险而神秘,有人叫其“雁潭”,因有鱼雁翔集水面,言其美貌而吉祥。究其渊源,雁潭中学便由此得名。

学校邻河而建,午饭进餐用水,只需笼甑锅底水,靠厨工水桶肩挑,学校不提供饮水和菜食,老师自炊自食,学生喝水下河自取,菜食上学时自带。最好玩最开心的是,午餐前一小时下河淘米,餐后下河洗饭钵、舀水喝。米饭粒引来不少小鱼儿,鱼儿浮游水面,摇头摆尾,抢食撒欢,逗人可爱。那是粮食紧张,每人一个小炖钵或把缸,定量限量,四两米,半钵水,大米靠供应,有的掺少许麦米或粟米,饭量大的加一个小红苕或两个胡萝卜,加水多少,饭干饭稀自己把握。

轮船码头就设在雁潭附近,下课后到校园后岸上看轮船驶过,看乘客上下船。天门船只直达永隆,水路畅通,水运繁忙,渡船、货船、渔船、轮船,过往船只频繁,络绎不绝。运货船载沙、载粮棉、载树木、载陶瓷,张帆拉纤,波光粼粼,船影绰绰。

据说50年代始通轮船,那时叫洋船,每天有客轮往返。从拖船埠雁潭石马头,拖市人走水路乘船上永隆或下天门,甚至下汉口也是乘船,故人们把小孩夜里尿床也戏称“下汉口”。午半笛声道客船,日复一日,轮船的汽笛声,悠扬悦耳,成了人们生活的时钟声和协奏曲。直到70年代,因天门人工河——汉北河的开通,水位下降,便断了这条“黄金水道”。

水路不通走旱路,很多年,拖市人步行、赶板车、骑自行车到天门城关。水路不通旱路通,直到80年代,才开通了拖市直达城区的班车,以至发展到如今几趟跑天门和武汉的私家客车。记得及至80中期,到省城武汉,永隆有直达便利,而拖市须天门中转,颇费周折。于是我们往往从拖市徒行到永隆上车,返程从武汉再到永隆下车而步行回拖市,既节省车费又免费周折。

到了本世纪20年代,先后修建了一南一北两座大桥,一座是拖市金滩过永隆刘家榨的刘英大桥,一座是拖市苗丰口通永隆北街。从此结束了天门拖市与京山永隆自古以来只过渡船不通桥梁的历史,实现了通桥通路通人通商梦寐以求的夙愿。两地交通畅达,便利快捷,人脉广泛,经贸活跃,生意兴隆,市场繁荣。

长虹卧波舟影远逝。尤其是永隆刘家榨处大桥,20167月竣工,桥身高30米,宽12米,长160米,双向两车道,耗资600多万元。此桥由刘英子嗣嫡孙刘宜骅出资捐建,并亲笔题字命名“刘英大桥”。刘英,辛亥革命先驱,京山永隆镇刘家榨人,与孙中山、黄兴同僚,历任同盟会湖北支部部长、国会议员、赴日中华革命党人、“讨袁”湖北分区司令、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1921年,刘英在武昌阅马场慷慨就义,英年40岁,广州国民政府举行追悼大会,孙中山手谕“俟大局底定,举行公葬”。英烈有灵,造福桑梓,荫及后世。继而天门、京山两市各修建了与之配套的达标路段,桥路通达畅行,两地往来频繁。

野渡无人舟已逝,再也看不见的船影,再也喊不应的渡船。时过境迁,抚今追昔,如今水路改旱路,津渡变虹桥,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世事和人生,就如被渡或自渡,渡人和渡己,从此岸到彼岸,从彼时到此时,从彼事到此事。

                                        

202237日于拖船埠

 

 

上一篇: 华北平原赞歌

下一篇: 七律.夏日即景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