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竹尺
父亲有一杆自制的竹尺,放在床头柜子的顶部。
这杆竹尺可不是他做木工时用的工具,是他执行“家法”时用来打手的专用“刑具”。
父亲的这招是从私塾学堂里学来的。据父亲讲,他正儿八经上私塾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因家庭困难,孝顺的他主动要求辍学,在家帮他的父亲一起打理家里的几亩瘠地,让他的哥哥继续上学。一个月的私塾学习,他除了学会写自己的姓名外,再就是把《三字经》背成了顺口溜。虽然他学的书本知识屈指可数,但先生管学生的方法他倒是学到了家。他曾给我们讲,先生每次上课时,双手叠放在背后,右手一定捏着一杆竹尺,谁要是不专心学习或在课堂里捣乱,先生就会命令学生站起来,伸开手掌,用竹尺打手。我的伯父就是从那位私塾先生那里走出来的得意门生,后来成了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位文化人。父亲一直以他的文化人哥哥为荣耀,他也因此坚信:棍棒之下必出人才。
父亲十七岁那年,当兵去了东北。那时,别说电话,就是书信往来也不方便。因为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每次想写家信报平安时,就不得不求人代写。写一次两次三次,别人可能不会烦,但次数多了,即便人家当面不拒绝,他也会从别人的脸上读出人家的耐心,这岂是脾气倔犟、自尊极强的他能忍受了的?他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心里立下誓言:一定要学会自己写信。在那个还处在战争的年代,作为一名军人,想要学习文化知识又岂是他想象的那么容易的事?说来也巧,一次执行任务时,他负了伤,转到在旅顺的一个部队医院住院治疗,这倒给了他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托医院的一位护士给他买了本《新华字典》,让护士每天教他识字。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病愈归队时,他终于勉强可以独立写家信了。其实,说是能写信了,他写的家信,只有有文化的他的哥哥才能读懂,因为信里汉字、拼音字母、同音字都混用着,比如“问题”,他写的就是“问T”;至于同音字间的替代,在他的意识里表达的都是一样的意思。能够让人明白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在他看来,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至少是不用再陪着笑脸求人了。因为立过功,也当过干部,他退伍时被安排去了东北某地的一个机关工作,这在当时与他一同入伍的同乡看来,是很让人羡慕的事。但没多长时间,没有文化的硬伤还是让他最终做出了此生又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一切,回老家种地。
他的这段人生经历,也成了后来他经常拿出来教育我们的教材。他当家长后,那时的兄弟两人还没有分家,两个家庭的成员合起来有十七口人。伯父因为是国家干部,多数时间在外地工作,一年里回不了几次家,大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个年代,能够让这一大家子人活下来就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尽管如此,父亲仍然要求每个孩子必须上学,绝对不能再像他一样成为新一代的文盲。他立下誓言: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大家上学。因此,对我们的学习,他要求特别严。在家你可以少干或不干活,但不能不学习。他专门做了一杆和原来私塾先生用的类似的竹尺,谁要是不好好读书让他知道了,他必定用竹尺来打手惩罚。兄弟几个,都没少领教过他的竹尺的威严。因为,他执法不是象征性地吓唬吓唬你,而是真真正正地打,且是使劲地抽打,不管你能不能承受得了,不管你的眼泪流的多么可怜,直到他觉得他的愤怒尽情地发泄完了才会停下。因此,他只要一拿起竹尺,我们就恐惧得腿打颤。从小到大,父亲在我们的眼里是严肃的、是令人畏惧的,我们见了他大气都不敢出,唯恐哪一件事又会让他不满意而引他发怒,家里的气氛总是沉闷的。
尽管父亲的管教严厉,但在吃饱肚子皆成问题的情况下,看着父母整天辛勤劳作仍然食不果腹,谁能安心坐在教室里念书呢?后来,有哥哥姐姐冒着很大的风险提出请求,辍学回家帮家里挣工分。父亲虽然不同意他们的请求,但客观现实又确实让他很为难,支撑这个大家确实让他心力憔悴,他的暴脾气也多半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所致。那时,村里与哥哥姐姐年龄相仿的别人家孩子,早就开始挣工分了。由于哥哥姐姐的再三请求,最后,父亲不得不忍痛做出妥协。兄弟姐妹十几个中,虽然多多少少都上过几年的学,没有像他那样几乎是目不识丁,但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我一个。我没有让父亲失望,最终如了他的心愿,成为我们家族里和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走出了父辈世代生活的农村,成了城市里的一员,这是父亲最引以为豪的,也是他认为他这辈子做的最有成就的一件事。而对其他孩子,他一生满怀愧疚。
父亲的暴脾气让我们对他只有惧怕,没有亲近,我们与他之间几乎没有沟通,对他更多地是怨恨。我上大学时,第一自愿就是选择去东北,希望尽可能远地离开家离开父亲。大学毕业时,我也没有选择回老家,而是选择了远离父亲的异地,我不想继续在父亲的高压统治下郁闷地生活。我终于摆脱父亲的管束,在外成了家。在父亲对我的不断牵挂之中,我慢慢发现,在父亲严肃的外表后面,他的内心也是脆弱的,这也让我开始对父亲的态度有了些许的转变。我成为孩子父亲后,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终于体味到了父亲当年对我们严厉管教的良苦用心。我虽然没有沿袭父亲的尺子教育方式,但在我的心里,始终立有一杆标尺----那就是,人这一辈子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学习,必须做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把我们与竹尺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希望孩子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小女不负众望,成为我们家族下一代里的佼佼者,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考的是国内顶尖的明牌大学,只是父亲没能等到让他更自豪的这一天就匆匆离开了我们。
小女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全家回老家过年。我跪在父亲的坟前,告慰他,您的孙女给您挣荣耀了!如果您在天有灵,您能原谅儿子过去的倔犟、无知和不孝吗,爸爸?!
上一篇: 给母亲洗一次脚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