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梦
我曾经有过强烈的军营梦,这缘于我们家庭的影响。我们家是有两代军人的军属之家,父亲和我的哥哥都是行伍出身,有过从军的经历。他们一身戎装,手握钢枪,英姿威武的形象,曾是我心目中最仰慕最崇拜的粉丝形象。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记忆中,我们家大门门楣的正上方,一直挂着一块“光荣军属”的木牌匾。每年春节前,村里都要组织“拥军优属”活动,村支书带领村干部,敲锣打鼓,到每个军属家里送春联,送红灯笼。每次村干部来前,父亲都要用新毛巾把“光荣军属”的牌匾擦试的一尘不染,然后,十分恭敬地把牌匾挂上,还一遍遍地审视牌匾挂的方位正不正。每年此时,是我们全家最感光荣的时刻。
父亲对他的那段军旅生活也一直不能忘怀。他平常不苟言笑,严肃过度。在家里,无论什么事,他都是绝对的权威。他说的话你必须绝对地听从;他要求你做的事,你必须无条件地去做,没有讲条件的余地。因此,我们对他,除了害怕和敬畏,就是敬畏和害怕。有他在的时候,家里很少有欢笑。父亲唯一有温情的时候,是每年的年夜饭后,他和他的哥哥俩已经喝得进入幸福状态时,他满口酒气,在有些失态的幸福的满足感中,从他常年用钥匙锁着的小木箱里拿出他视若珍宝的东西:毛主席像章,分发给已经换上了过年新衣的我们,然后一个一个地给我们配戴在胸前;紧接着,取出只有他自己才能翻动的一本珍藏的小相册---他在东北当兵的那些年里,他和他的战友们留下的戎装照。然后,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逐一给我们讲每张照片里的故事,以及他执行任务时如何受的伤,如何在后方医院里治疗,后来如何提的干,转业时被安排去了东北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等等。他每年讲的都是这些内容,但他从来都觉得这些内容是新鲜而充满激情的,尤其是他在后方医院里治伤期间让护士教他识字的那段,一直是他作为教育我们要努力学文化的最鲜活最具体的教材。也只有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父亲也曾是有激情、有血性、有温情的热血青年。也正是他讲述的那些充满激情的军旅生活,一次次在我的心里激荡起对军营无限向往的涟漪。
父亲退伍近三十年后,他的大儿子,我的哥哥也穿上军装,步入了那个时代很多男孩子们追梦的军营,成了一名人民空军战士,父亲激动的仿佛重回当年的激情岁月。在兄长入伍的第二年,他就去兄长所在部队探了一次亲。探亲回家时,他带回了好几十张他与军用飞机,与兄长所在部队的领导、战友一起的合影,尤其是经过他描述的充满激情的部队生活,让我再次燃起了强烈的从军激情。父亲虽然也很支持我的选择,只是他这辈子因为没文化所受的伤痛,让他一直刻骨铭心,他不想我们再像他这样因为没文化而遗憾一生,他希望我们都像他的哥哥一样,成为有文化的人。在我们兄弟姐妹中,他最看好我也最希望我成为伯父那样的文化人。我因此放弃了从军的念头,走上了求学的道路,最终也如了父亲的心愿,成为了我们家族里第一个真正接受高等教育的文化人,这也因此让父亲认为是他一生中做的最有成就、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
与军营虽然失之交臂,但从家中两代军人,尤其是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只有军人才具备的最可贵的东西。一是坚定的人生信念,这种信念,不只是表现为一种信仰和精神,更是一种血性。为了坚定的人生信念,是随时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的。二是无论何时,面对困难,一定有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念和坚定决心,畏缩和寻找客观原因都是逃避困难的借口。三是始终保持优良的革命传统。从父亲的日常生活可以窥见,经过军营熔炉的淬火,铸造出来的军人品质是最纯粹的,它会影响人的一生。父亲离开部队半个多世纪后,他的生活习惯仍然保持着纯正的部队色彩: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父亲的坐姿一定是标准的军姿;无论春夏秋冬,他的上衣领扣一定是扣的严实的,在之前的老式外套衣领上还时兴风紧扣时,他的风紧扣也一定是扣着的;他说话时声音洪亮,铿锵有力,从没有过轻声细语,更不带任何一点的拖沓;无论做何事情,总是雷厉风行,不讲条件,只谈最后的结果;无论是困难年代,还是富裕的今天,他的生活永远是俭朴的,总是在不断努力地创造财富,却很少享受财富。四是知恩图报。他说他出生于动乱时代,是共产党把他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才过上了如今太平幸福的日子,所以,人不能忘本,他平日里给我叮嘱最多的就是要好好工作,好好为国家做贡献,报答共产党的恩情。历经不同时代的变迁,父亲的思想至今仍然能保持这么纯正,这是最让我感动和敬佩的,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深的地方。
有人曾说,人的一生如果缺少一段军旅生活的经历,那么,他的人生就缺少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要我说,缺少了一段军旅生活的人生经历,不只是人生缺少了一段激情的岁月,应该是缺少了一段人生特殊品格的铸造流程。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