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华 诗 韵 ——现代诗韵标准化的深入实践
中 华 诗 韵
——现代诗韵标准化的深入实践
韩 纪 宝
课题名称:中华诗韵
课题来源: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
研究方法: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绳,解读平水韵和若干古今诗词用韵实况,采用研究自然科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探究诗韵的规律,实现系统化、数据支撑、表格化,论证课题的可行性、简洁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诗韵清锵玉不如”,我们的古人创造了诗韵,展示出韵味的魅力,创作了千百万首光辉的诗篇,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灿烂明珠!历史在发展,诗韵在进化。《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声韵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号角,这是行动!
一、现代诗韵的标准、目标和方向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中指出:“使用以普通话语言声调为审音用韵标准的新声新韵”。这是一个核心标准,就是以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四声为准绳的新声新韵,这个核心标准的特点:一是必须符合现代汉语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四个调类,不能违背或超越法定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的内在规律。二是具有广泛性,适用于诗词、辞赋、韵文、楹联、自由诗、歌词、戏曲、打油诗、广告词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三是简洁、实用,满足诗韵走进人民大众的需求。
《诗词格律》的作者王力教授,《诗词入门》的作者李啸石教授都指出:“依照现代汉语拼音的韵母来用韵是可以的”。问题是要理顺一下,组合成韵部,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编成韵书,才能成为符合现代诗韵标准的现代诗韵,这就是我们的课题。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制订,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实施,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汉语拼音成为“中国的符号。因此,按照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所研制的诗韵才是合法的、科学的现代诗韵;才是规范的、标准的诗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伟大诗人毛泽东就提议编写“一本新诗韵”,而且是一本“用韵较宽的韵书”(河南老年诗词2004年第3期),为现代诗韵的改革确立了定位的目标,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1959年,张允和先生编写出《诗歌新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以汉语拼音用韵编写的第一部韵书。《诗歌新韵》设22个韵部,其中11个韵部名称以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打头标目(韵目)命名,入声用符号在韵字侧旁标出(中华诗韵继承了这一创举),每组韵字标出汉语拼音,如ba:吧、巴、八等,并有相关词汇排列,有力地宣传和普及了现代诗韵,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五十多年来,围绕是否用汉语拼音用韵,诗界也争论了五十多年。2001年,中华诗词学会发布《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旗帜鲜明的确立了“使用以普通话语言声调为审音用韵标准的新声新韵”这一核心标准,即以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和普通话四声为准绳的诗韵,体现在以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打头标目(韵目)命名韵部名称。2003年,星汉教授编写的《中华今韵》,在15个韵部中有12个韵部名称以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打头标目命名,入声不列,在众多的诗韵中名列前茅,忠实的捍卫了《纲要》精神,成为引领诗韵改革,现代诗韵的先锋。制定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老一辈语言学家和文字工作者是现代诗韵的先驱。在推广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五十多年来,以汉语拼音方案用韵已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实践也证明是正确的。古人云:“同声相应谓之韵”,凡是韵母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就构成了同韵字。汉语拼音方案韵韵母表的排列与这条韵律相吻合,是非常科学的。
在诗韵研究中,如果潜心在古韵框架内研究现代诗韵,要找到与汉语拼音方案一致的新声新韵是非常困难的,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上研究现代诗韵才有意义,探究现代诗韵与古韵之间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才能实现声韵改革的目标。笔者走出改良古韵的框架,采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现代诗韵,使之系统化、表格化。2005年提出编研成果《中华诗韵》。同年,新县老年诗词研究会组织四十多位诗人对编研成果进行了学术讨论,大家提出了三条结论:一是声韵简洁,读音准确,归类合理,达到了国家新声新韵要求的标准,有使用价值。二是可供诗词爱好者学习、借鉴和使用。三是为国家声韵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方案。这是现代诗韵标准化的一次深入实践,如果能为国家诗韵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而感到自悦。
二、历史音变,入声消失,解读《平水韵》,继承和发展。
语言是社会现象的产物,劳动创造了语言,声韵伴随着语言而诞生。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普通话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语音由于在浊音清化过程中有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分化的规律,致使音位系统出现了新的组合和分化,音位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语音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变化,称为历史音变。语言是语音和意义相结合的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语音是声调、重音、轻音、长短音和语调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声调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声音单位而表现出来的高低和升降,也称字调。韵就是一个音节的收音形成的和谐声音,音节就是在听觉上自然感到的一个发音片段,是语言结构的最小单位。声韵,也叫音韵,为声母、韵母的合称,是汉字的声、韵、调三要素的总和。诗韵就是诗的声韵,研究诗的抑扬顿挫、和谐优美,使声韵三要素完美的结合起来,表现在诗中,就是诗韵科学。 在公元1252年,宋人刘渊认真研究在他之前的《切韵》、《唐韵》、《广韵》等诗韵成果上进行了革新,编写出《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由于在平水刊行,故称《平水韵》(平水为古平阳府的别称,今山西临汾市,作者有争议)。将200多个韵部缩减为106个韵部,从此,《平水韵》代替了旧韵,延续至今,在中华诗词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音变,入声消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语言发展水平,已经到了革新的时候了。
解读平水韵,发展又传承,入声今何处,中华诗韵中。笔者解读《平水韵》(佩文诗韵)为主,参考多种版本的平水韵,韵字最多者10300字,最少者2500字,去掉冷僻字、方言等,共集录5461字,其中上平声995字,下平声1079字,上声1000字,去声1287字,入声1100字。对每一韵字对照现代汉语普通话四个调类定位,排列出《中华诗韵》与《平水韵》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韵字对应表,在表中一查便知古韵韵部,一目了然地看出韵字演化情况及位置。同时,为方便读者使用古韵的需要,按照《平水韵》的韵部排列出对应《中华诗韵》的韵字表,一查便知现代诗韵的韵部(两个对应表略)。
经过解读分析,《平水韵》有五大缺憾:
(一)入声消失。凡是塞音p、t、k这三个声母收尾的字叫入声。在集录的1100个入声字中,演化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个调类中,平声字:阴平195字,占17.7%,阳平347字,占31.6%,合计49.3%;仄声字:上声63字,占5.7%,去声495字,占45%,合计50.7%。从统计数字看,有一半演化到平声,一半仍在仄声,多数在去声。
(二)除入声消失演变外,其他调类也有不同程度的音变,
在平声(上下平声)2074字中,演化到普通话上声的45字,占2.2%,去声的108字,占5.2%;上声和去声计2287字中,演化到普通话阳平的字146个,占6%,阴平的141字,占6%。统计数字说明,平声有153字演化到仄声,仄声有287字演化到平声(不含入声),韵音完全不一致,严重影响了韵音韵字的使用。
(三)不同韵部重复出现同样的字410字,去掉可平可仄的多音字148字,还有262字,占总字数的4.8%,在现代诗韵中不存在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在同韵部中出现不同标目的韵字现象普遍存在,如上平声五微,共有39字,与标目音一致的21个,占54%,不一致的韵字16个,占41%,有2字演化到仄声,占5%,用起来很不方便。
(四)平仄结构不合理,平声韵字占总字数的38%,仄声占62%,平声比仄声少24%,而中华诗韵的平声占52%,仄声占48%,基本平衡,平仄结构合理。
(五)上平声韵部“七虞”,在上声中也是“七虞”,标目“虞”字为阳平,作上平声标目无疑,但在仄声的上声韵部中用同样的“虞”字作为标目,很不合理。把具有特殊发音的“儿韵部”分别组合在发音不同的上平声四支和上声四纸两个韵部,更是不合理。
总之,由于历史音变,造成《平水韵》的缺憾,已不适应现代社会语言发展的水平和现代诗词发展的需求,时代呼
唤新声新韵,正如《平水韵》代替《唐韵》《切韵》等旧韵一样,新的总是代替旧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华诗韵》13个韵部,囊括了《平水韵》106个部,更加简洁、实用,完全适应现代普通话语言发展水平。
《平水韵》以同韵的字归为一部,每韵以一字为标目并确定次第,称为韵目。《中华诗韵》按照《平水韵》的韵目编写方法和格式编写,但在韵字的编排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和突破,采用表格形式,使用起来简洁方便,是继承和发扬,代替《平水韵》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三、以《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编写的《中华诗韵》
早在明朝万历33年(1604),我们先人就学习西方语言的优点,试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方案,但经几代人的探索和努力,难以圆梦。在新中国诞生后短短的几年里,我们的老一代文字和语言学家就成功地运用拉丁字母制定出《汉语拼音方案》,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是现代诗韵的先驱,铺就了《中华诗韵》的基石,突显出伟大的科学意义。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韵母表,四个纵行从左至右分别以开
口音、齐齿音、合口音和撮口音排列。横行i、u、ü三个元音与第一纵行a、o、e、ai、ei、ao、ou、an、en、ang、eng、ong十二个元音的纵行横向化合为二十个复元音。将第一纵行的元音顺序进行倒序就构成《中华诗韵》的十三个韵部,全部以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打头标目命名韵部。汉语拼音方案本身包括er,共有36个韵部,记忆不方便。汉语拼音方案按语音排列的韵母表是非常科学的,按照同身同韵、语音相近的原则归纳为十三韵部是合理的,归纳时,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古代诗韵是现代诗韵的基础,现代诗韵是古代诗韵的沿革,是继承和发展,为表达这种一脉相通的联系,采用古韵中“东”和“鱼”两韵部名称作为新韵部的开头和结尾。“东”代表着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鲤鱼跳龙门,代表着诗坛朝气蓬勃、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精神。二是语音相通的ong、eng为一个韵部;e、o为一个韵部,《汉语拼音方案》注解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只有一个字用ê韵,即欸,为叹词。当读清音时,表示打招呼。当读阳平时,表示诧异。当读上声时,表示不以为然。当读去声时,表示答应或同意。因此,并入e韵部是正确的选择;i为一个韵部,-i是i的舌尖化,发音部位极接近,-i 通常不单独列出,不能自成音节,只能附在z、c、s、zh、ch、r的后面使用,因此,《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没有列出,而列入i韵部,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不存在一个0韵部,只有0声母;u、ü为一个韵部,在汉语拼音方案注解4中: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ju,qu,xu,ü上的两点省略;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相拼的时候,写成:ju,qu,xu,ü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拼出常用25字,其中3个阳平声,22个仄声),lü(拼出常用6字,均为仄声)。因此,在汉语拼音和普通话中u、ü是相通的。三是在a与i之间增er韵部,在韵母表左上角是一个空格,既是er韵部。在汉语拼音方案注解2中:韵母儿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r。儿化韵是普通话中人民大众共识的语音规律,具有中国语言的特色。尽管韵字很少,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不能省略。由于er的发音特殊,与其他韵部的发音既不相近又不通押,因此,黎锦熙、白涤洲先生编写的《中华新韵》18韵中,就把儿韵部从《平水韵》的上平声四支韵部和去声四真韵部中解放出来,齐身于各韵部,确立了儿韵部的地位,是宋以来历史上的第一次,凸显了中国语言的特色,儿化韵的美感。星汉教授说:“应当说发er音的字,有独立列一个韵部的资格”,既然有资格,那就独立门户吧。这样,十三个韵部名称和韵母依次为:
一东, ong(eng、iong、ing、ueng);
二昂,ang(iang、uang);
三恩,en(in、un);
四安,an(ian、uan);
五欧,ou(iu);
六熬,ao(iao);
七欸,ei(ui);
八哀,ai(uai);
九鹅,e、o(ie、ue、uo);
十啊,a(ia、ua);
十一儿,er(在韵母表左上角是一个空格);
十二衣,i;
十三鱼,u、ü。
四、中华诗韵图(略)
五、中华诗韵表
《中华诗韵》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为依据,收韵字6500字,占词典收字8500字(不含繁体字)的76.5%。遵循不平便是仄的韵律编排,突破韵字连排的传统方式,采用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二声是平声(阴平、阳平),第三,四声为仄声(上声、去声)。在每个韵部四个调类中,一组韵字的前面冠以声母,即一个声母与韵母拼出的韵字为一组,宜于检索与查阅词典。韵字表中未收列的字,可检索、查阅容量更大的词典,如《新华字典》、《辞海》、《辞源》等。平仄同韵部,共用一表,在韵母之下列出注音字母,在表中韵字右下角用“。”标出入声字,便于对照使用,极为简洁方便。中华诗韵表(略)。
六、《中华诗韵》是《平水韵》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为探索古韵与现代诗韵的关系,解读了名诗词的用韵与中华诗韵的关系。按照古今通韵法则,即符合现韵,又符合古韵,就是韵音相通。《平水韵》与《中华诗韵》是否通韵,判读标准:一是《平水韵》中一个韵部或两个韵部,对应《中华诗韵》一个韵部,且韵音相同,为古今通韵,两个以上为不通韵,适用于一韵到底的格律诗。二是《平水韵》中两个韵部以上,对应《中华诗韵》两个韵部,且韵音相同,为古今通韵。一些词牌有分韵要求,即上阕押平声韵,下阕押仄声韵;有的要求上、下阕第一句押平声韵,其他句押仄声韵;也适用于没有平仄分韵要求的词牌。
解读《千家诗》,长春市古籍书店出版的刻印本,由品三先生题“绘图千家诗注释”的扉页。全书共收录唐、宋、明三朝格律诗226首,其中七言绝句94首,七言律诗48首,五言绝句39首,五言律诗45首。结果,古今通韵的有188首,占83.2%,不通韵的38首,占16.8%。
《毛主席诗词》,1963年版,书中有格律诗12首,古今通韵的有9首,占75%,不通韵的3首,占25%。
解读《元明清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书中共收录诗139首,去掉排律和长短句38首,有格律诗101首。结果:古今通韵的83首,占82.2%,不通韵的18首,占17.8%。
解读《唐诗三百首》,儿童版,王值西、赵永芳选编,
肖羽等注音,范振涯绘画,1977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古今通韵的242首,占81%;古今不通韵的58首,占19%。
解读李啸石著《诗词入门》一书中词例42首,古今通韵的有26首,占62%,不通韵的16首,占38%。
《平水韵》按韵部的标目音与中华诗韵的对应关系:上平声15个韵部,有12个通韵,占80%;下平声15个韵部,有13个通韵,占87%;上声29个韵部,有22个通韵,占76%;去声30个韵部,有19个通韵,占63%;入声17个韵部,有2个通韵,占12%(入声消失)。在平水韵106个韵部中,有68个韵部通韵,占64.2%。
统计数字显示:前人赋诗用韵平均有80%与《中华诗韵》韵部通韵,填词有62%。《平水韵》上平声、下平声共30个韵部,标目与《中华诗韵》通韵的有25个韵部,占83.33%,显示出古韵与现代诗韵有通韵的特性,是一脉相通的,正因为如此,现在读古诗词的时候,仍然朗朗上口,只有少数拗口。现今每年有成千上万首诗词刊登在报纸杂志上,大多数使用现代诗韵,古韵的缺憾逐渐消失,永远不能消失的是一脉相通的那些韵音。例如唐杜牧诗《江南春》:十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用韵字红、风、中在《平水韵》中为上平声一东,对应《中华诗韵》也是一东(ong),是通韵的。又如孟浩然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押仄声韵,在《平水韵》中为上声十七筱,对应《中华诗韵》为六熬(ao),也是通韵的。这样的例子很多。
《中华诗词》2008年第九期17页“新声新韵”栏目,共有诗词33首,使用现代诗韵的10首,占33%,古今通韵的23首,占67%,所谓古今通韵,即符合现韵,又符合古韵,就是韵音相通,正因为有古今通韵的特性,《平水韵》至今还能使用。因此,“新旧韵不得混用”的结论依据不足,没有科学性,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明白“混用”是古今通韵的特性决定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论断。
平水韵与中华诗韵是一脉相通的。诗韵改革就是去掉那些不符合现代语言规律的部分,删繁就简,形成简洁的现代诗韵——《中华诗韵》。《中华诗韵》是《平水韵》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推广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五十多年来发现的最新成果,上通古人,适用当代,展现未来,值得推广和应用。实际上,最简单、最易掌握、最易操作的是最科学的。
七、声韵改革,势在必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大力倡导
使用以普通话语音声调为审音用韵标准的新声新韵”,这是标准和规范!
以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和普通话四个调类组成的诗韵就是现代诗韵。《中华诗韵》充分体现出《纲要》规范的标准,同时,突破了韵书传统的编排方式,采用表格的方式排列韵字,使用方便。对旧韵的突破,就是对新韵的确立,推广和应用现代诗韵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国家重视。国家中华诗词学会于二〇〇一年二月颁布《纲要》,指出“声韵改革,势在必行”,明确了改革的内容、标准和要求,时间是21世纪初期,光阴迫!
(二)领导重视。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先生在《走
向大众与改革创新》一文中指出:“提倡和推广现代声韵,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繁荣当代诗词创作所必须,是广大诗词界、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2001年中华诗词第二期52页)
2006年4月19日,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丁国成先生打电话于笔者说:“寄来的《中华诗韵》(初稿)收到,看了后很有启发,有新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2012年 7月13日,丁国成先生题词:“中华诗韵,通古适今”。
(三)学者、专家、诗人等诗词界的共识。首都诗词界座谈会指出:“如果在今声今韵问题上裹足不前,固守旧声旧韵,那很可能把中华诗词引向死胡同”。(2001年《中华诗词》第二期9页)
星汉教授编写的《中华今韵》,以汉语拼音韵母表左上角空格为原点,i,u,ü横向;a,o,e……纵向,坐标式排列出15韵部,其中有12个韵部以韵母表打头字母作为标目来命名韵部,三个韵部不尽理想。入声已消失不列,已经突破古韵,接近现代诗韵的标准,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 5月18 日,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星汉先生为《中华诗韵》题诗:“新韵新声势必然,普通话里细钻研。拓宽今日诗坛路,我向先生一抱拳。”
朱培高先生发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推进诗词声韵更新》一文,说:“今人强调用古音押韵,音韵美感就会荡然无存”。并引用鲁迅先生语:“不必依旧诗韵”。(2001年《中华诗词》第三期43页)
( 四)国家推广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已经五十多年了,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全国有70%的人口会讲普通话,增强了各族人民思想交流,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从年龄段划分,65岁以前的人,在小学阶段就系统地学习了汉语拼音和普通话;66-68岁的人,在初中阶段补习了汉语拼音,69岁以后的人都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式学习过汉语拼音(都学过注音字母),绝大多数人都会用汉语拼音查阅字典,并能拼出生字读音,使用广泛。
现代学子呼唤新韵,有位叫薛波的学子在致孙轶青会
长的信中说:“两句话,第一,个人用韵听其自便,而领导则必须倡导新韵,不能让其自然演变。第二,允许个人使用旧韵,但不能再教人使用旧韵,正式讲课必须讲授新韵”。(2001年《中华诗词》第四期41页)
目前,港台地区都在办汉语学习班,推广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有400多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设立,学汉语,推广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五)《中华诗韵》适应现代社会语言的发展水平,是现代诗词发展的需要。我国最优秀的语言学家和文字工作者,从方方面面进行了充分论证,科学地制定出《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在韵母表中留下了诗韵的伏笔,50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韵母表中打头字母为标目倒序规律就是现代诗韵,是名符其实的、纯真的、符合《纲要》标准的现代诗韵。在此,向我们的先辈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先辈为我们创备了现代诗韵的伟大财富。
(六)《中华诗韵》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适应走进人民大众。国家推广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已经五十多年了,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全国有70%的人口会讲普通话,熟悉汉语拼音,使用广泛。在本地推广深受诗词爱好者的欢迎,网络点击率很高,是现代文化领域中一项创新成果。有位叫周立雷的诗友,在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网“百家谈”栏目刊文:建议统一采用由韩纪宝先生编制出的“中华诗韵”。“中华诗韵”不愧是一部符合现代汉语实际读音发声的具有科学性的现代诗韵。有感于此,笔者曾赋《七绝·“中华诗韵”赞》一首。其诗曰:
平水词林不再兴, 中华诗韵显神通。
十三现代语音韵, 部以韵分乃正宗。
千年的诗韵在发展、在改革、在完善,汉语拼音用韵最广泛、最简洁、最易操作、最科学、最有生命力!
让我们用《中华诗韵》赋诗填词,讴歌伟大母亲祖国和她的英雄儿女,创作出更加和谐优美、朗朗上口,诗意、诗情、诗味奔放的作品,华人世界,诗词的世界,让中华诗词更加情浓、璀璨!
2005.6.30草稿
2009.4.24 初稿
2016.5.29修订稿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小词典》,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高明凯 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
张允和 著《诗歌新韵》,195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王 力 著《诗词格律》,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
李啸石 著《诗词入门》,200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
马景援 陈雪云编《诗词门径》,2003年,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长春古籍书店印行《千家诗》,信州 谢枋得 叠山 选,
瑯琊 王 相 晉生 注;
陈友琴选注《元明清诗一百首》,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毛主席诗词,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华诗词》杂志,2001年——2005年各期;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1986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河南师范大学函授部印《古代汉语参考资料》(封面题字:王力)
王值西、赵永芳选编儿童版《唐诗三百首》,肖羽等注音、范振涯绘画,1997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 小池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