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蕙兰诗情绘芳心

作者:张广林 阅读:480 次更新:2022-06-17 举报

蕙兰诗情绘芳心

一一孙静君诗作浅议

                      /张广林

 

作为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一一诗歌,尤其是古诗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以表达作者丰富情感。按照规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由于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呈现形象性强、意蕴丰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极富于音乐美。我想这就是诗歌经久不衰的魅力吧。

对诗歌鉴于我功底浅薄,知之甚少,多为独自欣赏,从不敢妄自评论,唯恐亵渎了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字里行间透出的灵气。

近来,我读了几篇陕西省及咸阳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渭城老科协诗韵社孙静君的诗歌,竟被她诗歌隽永灵动的文字所吸引,为其作品飘逸的灵韵而感动,为诗歌折射出深厚的思想性而折服。从孙静君的作品中我窥视到了这位女诗人生活阅历的成熟、驾驭文字的成熟、政治思想的成熟。

孙静君是位诗歌创作高产的女诗人,仅20217月到11月,五个月时间,她就创作了87篇古诗词,平均每个月17·4篇,不到两天就有一篇诗歌问世。这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如果不是出于对诗歌的热爱,这是很难想像的。

读孙静君的作品我认为有三个突出的特质。

浓郁的生活气息

孙静君的诗词反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卜算子·故乡的窑洞(通韵)》是作者今年创作的一首填词。《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两仄韵。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撰《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曰:

阔洞小轩窗,土地泥墙壁。冬夏栖身冷热瞒,大炕遂心意。

祖母备羹汤,孙女贪嬉戏。暗角频传笑骂声,梦里无从觅。

“阔洞小轩窗,土地泥墙壁。”开篇写实一句,就为我们展示了西北黄土高原上民居的特点,画面感极强。一“阔”一“小”两个字, 形象的勾画出农村民居窑洞的特点。黄土高原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这里缺乏高大的乔木,盖瓦屋房也存在实际的困难,因而窑居便成为祖居这里的百姓非常合适的选择了。自以为这个“阔”字运用的极妙。仅从字面析义,门里一个活,道出了窑洞里面的空间很大,阔气、阔绰,让人的生活有滋有味,颇有幸福感。

作者从窑洞的特点写起,瞬间笔调一转,“冬夏栖身冷热瞒,大炕遂心意。”简洁明了说出了窑洞里面冬暖夏凉四季适宜,一张大炕充满了浓郁的农家气息。这对于身处城市,常年住在楼房、夜晚卧于席梦思床的人们来说,颇为吸引眼球。

祖母备羹汤,孙女贪嬉戏。暗角频传笑骂声,梦里无从觅。”作者并没有局限在对窑洞景观的描写,后面四句,将居住在这里的百姓生活,尤其是祖孙之间的天伦之乐表现的一览无余。从词面看,主要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两个人。奶奶已经把汤精心煨好了,唤自己的孙子喝汤。孙子小却还在尽兴地玩耍,对祖母的呼唤置之不顾。“暗角频传笑骂声”,传来的骂声是带着笑的。传神一笔,将老人对孙子的爱怜表现的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文中还暗藏有一人,谁呢?“梦里无从觅”,交代出也许就是作者本人,少时的家乡窑洞,祖孙美好的生活已经成为作者记忆中的情景,过眼云烟。这是时空隧道的激烈碰撞或对过往的记忆,作者多么希望在自己的梦中能再现这种儿时美好的场景。但“无从觅”,白驹过隙,时间飞逝,岁月匆匆又给作者增添了多少怨愁,神情应是多么的凄然。“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读到此,是否令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一片痴情?

再来看作者填的一首《忆秦娥》新农村(新韵)

坡头瞰,水泥大道堆花园。

堆花园,罗裙倩影,细说装扮。

儿童嬉闹鸣蝉倦,媪翁闲坐风云淡。

风云淡,鸡啄新月,犬寻亲眷。

从这首词我们读出两层内容,一是视觉的描写。描写的秩序上先从上往下看。作者站在坡头俯瞰农村街景院,随后描写平视景物,目光由远到近,水泥路面、一个个造型美丽的花园;接下来是近景出场人物的描写。作者对生活地观察很细,对动物的描写生动有趣。具有电影镜头般的影视效果,令人印象颇深,赏心悦目。

二是精神层面的描写。表现了新农村从村容村貌的变化到村民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儿童嬉闹着,老翁们轻松愉快地拉着家常,关心着农村的建设。蝉、鸡、狗等的描写令人嫣儿一笑,就连这些动物在建设新农村中也出现了变化,赋予了它们灵魂。鸡在啄新月,犬在找自己的家人,蝉不愿扫了孩子们玩耍的兴,停止了喧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呈现出一派和谐祥和的景象,作者给我们展示的这个画面多么的美好。因为这是我们的新农村面貌。

从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作者思想缜密,描写细腻,一副浓郁的现代农村生活场景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作者并不满足单纯对新农村景物的描写,而是深层次反映了农民的精神层面的“新”。

作者在《鸟夜啼·夏夜》中写到:“新月捎来鹤语,微风抚过琴弦。白墙花影枝闲堕,坐数鲤鱼欢。”这里,作者带着自己丰富的情感,构写出一个个生动意象:“新月”、“鹤语”、“微风”、“琴弦”、“白墙”、“花影”、“鲤鱼”,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和谐、幽静、悦目、灵动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为我们描绘了多么浪漫美好的生活情景。类似这种描写,在孙静君的诗词里俯而皆是。

坚定的政治信仰

让我们看一首孙静君近日作的七绝·东望(新韵)

“云拥旭日泄天光,点亮千家冷月窗。

引领凡心高远瞰,人间疫疠尽消亡。”

这首七绝创作于2021年的冬季,当2021年即将过去之时,新冠疫情突然又肆虐起来。1219日西安一天增加了十例感染病人,数以千计的密切接触人员被隔离观察。面对甚嚣尘上的疫情人们议论纷纷,谈疫色变。“云拥旭日”,“千家冷月窗”,描绘了这一特定时间段的情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但作者并没有让自己的情绪淹没在悲情之中,疫情凶险,但不是世界末日,无需心慌意乱,怨声载道。更不能散布于社会不利,蛊惑人心的谣言。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是创造出来的。“引领凡心高远瞰,人间疫疠尽消亡。”两句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政治信仰,所想要真正表达的意图。

作者相信在党和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疫情给我们的生活、给社会带来的暂时困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几个关键词,“天光、点亮、高远瞰,人间疫疠尽消亡。”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天光就是党和政府出台的各项抗疫措施,就是我们祖国优越的社会制度。只要我们遵循这些抗疫措施,既从思想上重视疫情,又不要悲观失望,要“高远瞰”,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迎来抗疫的伟大胜利。疫情面前,作者一心向阳,没有一丝的彷徨。短短一首绝句,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充分显示了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对党坚定的信仰。

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今年是我们伟大的党建党一百周年华诞。在这个历史时刻,作为一个诗人,首先是一名党员的孙静君,义不容辞地拿起了手中的笔,尽情歌颂党的光辉业绩,宣泄对党的热爱之情。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际,作者创作了一首七律·《赞共产党员》(新韵):

百年风雨漫中华,志士人仁四海家。

湖上红船劈水雾,山前草履沥尘沙。

铁肩道义从民愿,妙手文章论党跋。

信仰如磐持已任,初心使命撼天涯。

前四句"首联"开篇就开明宗义,直接主题,百年来,共产党员四海为家,为了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颔联”部分,点明党从嘉兴红船扬帆起航,劈开重重乌云浊浪。这一切的发生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共产党员能够做到置个人的生死度外?“颈联”和“尾联”做了阐明。“信仰如磐”、“初心使命”使然,让这些共产党员“铁肩道义从民愿”,不畏艰难险阻。呼应了主题,读来发人深省。“党性刻于心、信仰大如天”,信仰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志向。一个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不但需要先进的生产力,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这就是信仰如磐,使命如山。当我们开始第二个百年历程之时,树立坚定的信仰尤其重要。

在孙静君的诗作中,弘扬主旋律,是作者不变的主题。诸如“冲天暴雨溢中原,百姓安危昼夜看。一一《水患真情》”“低首常吟春日曲,心怀静谧水荷天。一一《阳台野花》”等都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坚定的政治信仰。

作为一个文学人,在社会大变革中,如何深入现实、剪裁生活、表现社会,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精彩纷呈的现实生活,巧妙地转化为承载着艺术感染力和主流价值观的精品,是每一个文学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雅致的文学语言

诗是人们心灵放飞的翅膀。作为古诗词创作,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文字创作的艺术处理,使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努力达到完美的结合。为此一定要注重作品结构的严谨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创作手法的精当性。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韵律美,所以必须合辙押韵。创作中必须遵守诗词的平仄规则,缺少了这些,不能称之为诗词,更无诗歌的韵律美而贻笑大方。

孙静君的诗词凝练、深情、隽永,魅力十足,雅致的文字犹如醇香的老酒,芳香四溢,令人读来不忍释卷。

诗人创作是情感释放艺术通道,要想感动读者,则必须先感动自己。如“云拥旭日泄天光,点亮千家冷月窗。一一七绝·东望(新韵)”一个冷字,包含了诸多含义。冬季寒冷的气候,衬托着疫情肆虐带给社会的“冷”:人心悲冷,月是凄冷,千家万户的窗也是冷的。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通常有两种情调表达方式,一种是冷色调,一种是暖色调。这里一个冷字,便是作者通过冷色调的词表达出社会上存在的一种比较抑郁的思想,一个冷字涵盖了此时的人们的心情、社会环境的严峻,你是否感受到了?

作者在她的一首《鹧鸪天·春意》里写到:信步春风染绿堤,飞禽弹水奏环漪。长桥曲苑花连手,幽径虬枝叶缀霓。天籁静,语声稀。云烟万里寄痴迷。诗情慰籍寻常日,引教兰心岁岁栖。

鹧鸪天是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很适合演奏。这首《春意》由于作者的匠心使然,精妙的描写,读来令人心情愉悦。你瞧上阙,作者沐浴在春风里,信步绿堤上,自然被浓浓包裹起来。随后,精致的语言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春意:飞禽弹水奏环漪。长桥曲苑花连手,幽径虬枝叶缀霓。飞禽“弹”水,长桥、曲径、花苑“连”手。一个“弹”,一个“连”,两个动词,春意正浓,花儿也竞相开放,点缀着美好的春天。读到这里,是否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蛰伏了一个冬季,万物复苏的情景呢。

后阙,作者为我们展示了自己听觉中的春意。一“静”,一“稀”的美好时光里,正适合作者云烟万里寄痴迷。此刻,作者想到了什么呢?“诗情慰籍寻常日,引教兰心岁岁栖。”如此春意浓浓,正是诗人赋诗作词的大好时节。女子心地蕙心似的纯洁,兰花品质似的高雅。春天年年都有,也算是寻常日吧,但自己不愿辜负了这春光,辜负了韶华。渴望在这诗情画意里度过自己的岁月。

读这首词,我们仿佛看到一幅绝妙的春图:暖暖的春风里,万物复苏,溢彩流韵,春风吹绿了枝头,靓丽了花坛,五彩缤纷的花儿在春风中摇弋,摇摆着美丽的身姿,仿佛少女在轻歌曼舞,楚楚动人。鸟儿在眼前展着翅膀掠过,在清澈蔚蓝的湖面上欣喜跳跃,湖水荡起阵阵涟漪。一个俏丽女子,身着漂亮的春装,心情愉悦地漫步在春意浓浓的时光中。胜日寻芳湖水畔,无边春景一时新。明媚的春色令女子产生无尽的遐思,她读着春天的华章,浅吟低颂着心底的诗句,陶醉在春天的怀抱中。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