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五更松

作者:韩纪宝 阅读:555 次更新:2022-06-17 举报

                                                         韩纪宝

 

长夜古松五更寒,刘郎固守大别山;红旗漫卷迎刘邓,解放枪声战中原。

电影《五更寒》五十年代在全国上映,是当时上座率很高的红色经典作品,至今仍热播。影片主人公刘书记,人称“刘拐子”,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名榜同志。故事发生在新县,歌颂刘名榜同志领导大别山人民革命斗争、艰苦卓著的业绩,成为大别山红旗不倒的旗手。

新县卡房乡卡房村有个叫二畈的山冲,在群山环抱的一块台地上生长着两株六百多年的古松,胸围近2米,胸径0.65米,树高10余米,苍劲威武,宛如腾飞的巨龙,象征着革命的力量。《五更寒》影片中有一组扇子舞的镜头和片头背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所以称为五更松。五更寒就是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光明的曙光!这新的一天,刘名榜率领仅有九十九名的地方武装迎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邓小平接见刘名榜时说:“你使大别山火种不灭,红旗不倒,在数十万敌人的包围下,是怎样活下来的?”刘名榜说:“依靠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邓小平说:“对!我们离开了党的领导,活不成,离开了人民、离开了枪杆子,更活不成!你们都是党和人民的好战士,我代表野战军的领导同志,向你们表示感谢!”(据史料)

五更松是自然遗产,也是文化遗产。2000年,在卡房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意,由主管县长曾宪森(后为政协主席),也是大别山有名的书法家,书写了“五更松”三个大字,刻在了新立的丰碑上,碑文如下:

天台山下五更松,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象征。中原部队胜利突围后,刘名榜在危难中授命领导大别山人民坚持革命斗争,面对二十万敌人的反扑清剿,率领游击队与敌人周旋在崇山峻岭,开展武装斗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成为大别山红旗不倒的旗手。194710月,刘邓首长接见了刘名榜,对他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赞扬。电影《五更寒》就在这里拍摄,反映了这段光辉的历史。

六十年代末期,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刘建勋同志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毛主席问:“那个刘拐子现在干什么?”刘建勋说:“退休了”。毛主席说:“如果是这样,我也要退休了”。随后,刘名榜同志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充分体现出毛主席对老同志的关爱,也体现出刘名榜的名气和历史地位。

刘名榜老首长是名人,也是普通人。七十年代初期,离休后住在县政府家属院的一栋平房里,我多次去玩,听他讲过去的那些事。那时我负责卡房乡土门水库的设计和施工,一次,我和张高友(刘名榜的部下,残废军人,水库指挥长)从卡房带些薪柴给他,然后就喝茶聊天,他留我们吃晚饭,我要走,他说:“娘的,你家的饭比我家的好啊?不能走,就在我家吃。”他的家人做了好的饭菜,他拿出一瓶茅台酒,就像父亲一样边喝边聊,他说:“你是技术人员,要好好干,把土门水库修好,多数群众还很穷,粮食不够,要多修些塘和小水库,多灌田,多打粮食,群众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一席话表达了他老人家植根于人民,热爱人民的高贵品质,一直鼓舞着我,受益很深,直到我退休,没有离开过水利事业。

    刘名榜是可敬、可亲、可爱的人。他热爱大别山,热爱家乡,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为人民的福祉做出了重大贡献。198544日,我和时任县农业区划办主任郭顺基一块赴郑州,走进省府二所,刘名榜居住的地方,向他老人家汇报了县综合农业区划的科技成果,农业分区生产,形成不同的经济区域,使农民增产、增收的战略措施。他听了非常高兴,他说:“发展农业就是要有一个纲目,有一个蓝图,发展经济就有了科学依据。回去给县里说,要抓好农业,多打粮食,多种经营,发展经济,让群众快快富起来。”他老人家拿起毛笔书发了:“应用综合区划,发挥苏区优势,振兴新县经济”的题词。写完后对我说:“你看行吗?”我说:“好得很!感谢老首长的关爱和支持。”他说:“别客气,家乡人。战争年代里我就给老百姓写门对子”。我问:“首长什么时候回县?”他说:“我打算六月份回县里”。我说:“待你回县里,再喝你的好酒。”非常非常的遗憾,他老人家于四月二十一日与世长辞了,离开了我们已经二十五年了,刘名榜智勇双全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怀念他老人家!他的题词是最后的墨宝,为新县人民留下了最大精神财富,永远鼓舞着老区人民建设美好的家园!五更松是自然遗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木;五更松是文化遗产,具有革命纪念地的意义。


上一篇: 念人印象

下一篇: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细腻,清楚读了此文收益匪浅!
张登
心静是水 06-17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